菲律宾政坛大地震:马科斯跌入谷底,莎拉强势逆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9 15:35 1

摘要:声明:本文所有内容是在广泛引用网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专业思考与分析进行撰写的。在资料引用环节,我们始终秉持严谨态度,其中超 80% 的信息来源于权威官媒,同时综合了 2022 - 2025 年的最新行业动态及详实的历史数据,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在观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是在广泛引用网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专业思考与分析进行撰写的。在资料引用环节,我们始终秉持严谨态度,其中超 80% 的信息来源于权威官媒,同时综合了 2022 - 2025 年的最新行业动态及详实的历史数据,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在观点表达上,我们严守中立原则,不偏不倚地呈现事件全貌与分析结论。

4月的菲律宾,政治舞台掀起新一轮腥风血雨。

现任总统小马科斯的支持率骤降至25%,在菲律宾总统中期统计中创下空前新低;与此同时,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信任度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攀升到61%。

这样鲜明的对比,将整个菲律宾扯进了一场浩大的政治地震。

马科斯正面临他政治生涯中最难熬的时刻。

支持率如自由落体般直坠,背后的原因既有宏观经济的严峻,也有政治操作上的失算。

不过,真正将舆论炸开的导火索,却是总统马科斯对前总统杜特尔特的高调清算。

自从3月警方在国际刑事法院(ICC)的配合下逮捕杜特尔特,外界质疑的声音持续升温。

参议院随后调查发现,这一逮捕程序存在严重瑕疵,乃至可能违法。

就在大家还在猜测幕后到底是谁在操盘时,伊梅·马科斯,马科斯的亲姐姐,直接站出来谴责,“这是对我们国家主权的践踏!”

达沃市也随即爆发了十年来规模最大的街头抗议,30万抗议者高举旗帜、焚烧总统肖像,用极端方式表达对现任政府的强烈不满。

更雪上加霜的是,马科斯家族内部的分裂已然明朗。

伊梅·马科斯的公开倒戈,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私怨,也是国民对这届政府彻底失望的投射。

这位前参议员斩钉截铁地退出执政联盟,甚至宣布自己将独立参选。

她毫不留情地说:“菲律宾需要的,是让人吃饱饭的稳定,而不是不断指责前朝的政治斗争。”

军方则因宪法争议,拒绝执行镇压命令,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这样的尴尬罗生门,令马科斯几乎陷入孤家寡人之境。

更具冲击力的一幕来自大洋彼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突然对菲律宾加征17%的关税,而美国一直是菲律宾重要的外贸市场。

许多企业订单瞬间减少,工厂不得不裁员或减薪。

更让菲律宾人感到无所适从的是,马科斯政府前脚对华关系弄得并不融洽,后脚却失去了美方的经济红利。

我们这是两头不是人,”有批评人士大声道,“得罪了中国,却还没有拿到美国的实际好处。

与马科斯一派的颓势相对,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却在同一时段展现了所谓“杜特尔特2.0”的崛起势头。

她的支持率在短短两个月内,从52%飙升到4月的59%,有民调机构甚至给出61%的高支持度。

有人说,她承接的是杜特尔特家族长年在棉兰老岛的深厚基础。

而更为关键的是,莎拉·杜特尔特打出了一套精准打击民生痛点的竞选策略。

她不再简单地复制父亲“铁腕手段”的形象,而是强调更务实的施政路线,比如大规模基础建设、促进就业以及改善医疗体系等。

另外,她甚至提出将“市场牛肉价格降20%”的口号,为的就是睥睨那些只会高呼“主权”却无视柴米油盐的对手。

就连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也表示,“贵不贵先不管,我们家孩子要吃饭,这种承诺听起来就挺动心。

在权力版图上,莎拉也极具心机地“断尾求生”,果断选择与马科斯阵营做切割,同时吸纳前总统阿罗约的派系势力,还获得多位商界巨头的财务支持,包括陈永栽家族。

她以不屑一顾的态度淡化“杜特尔特与马科斯合作”的历史痕迹,用一个更开放的姿态示人。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再度成为她手中的利器,尤其是TikTok平台上,那些“走访贫民窟、亲民聊天”的短视频播映量惊人,乃至破亿。

评论区里不乏感性留言:“又能强硬地护住国家安全,又能怜爱普通人,这才是我们的副总统。

在司法和舆论战方面,莎拉团队同样颇有章法。

她组建了一支明星律师团,为杜特尔特家族打击ICC的诉讼发起反击,并控诉马科斯政府“违宪引渡”。

最高法院一度做出有利于杜特尔特一方的裁定,让公众对这一闹剧的真相更加困惑,但客观上也增强了莎拉在民众心中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几家大媒体纷纷“转向”,GMA电视台的最新民调指出,高达76%的受访者认为莎拉更可能妥善解决菲律宾经济难题。

这些数据似潮水,将马科斯推向更冷清的角落。

政治激荡的同时,南海风云依旧是菲律宾无法回避的难题。

作为地理位置关键的东南亚国家,菲国内态度分裂得十分明显,军方把中国视为“最危险的对手”,多次呼吁加强防御能力。

与此同时,菲律宾驻日本外交官却在今年4月公开声称“中国是菲律宾的兄弟”。

这看似矛盾,却折射出菲国内对于大国博弈的不同理解。

现实摆在那里,就算菲律宾对中国有所安全焦虑,但经济上依然对中国存在较高依赖度。

再看美国方面,特朗普加征关税后,不仅令菲企更加艰难,也让总统府与华盛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猜忌。

更尴尬的是,美国此刻并未兑现更多军购或军援,拜登政府也没有在第二季度给出切实的帮扶方案。

马科斯团队只能尴尬地面对现实,基于历史和现实考量,他们依旧需要美国来平衡中国,但这种“赌局”似乎下注过大,却未能获得实质收益。

那东盟能不能提供出路?印尼和马来西亚已经多次伸出橄榄枝,希望调解菲律宾与中国的南海争端,并联合东盟成员国发出声明,呼吁“避免域外干预”。

这种地区内部的协调,如果缺乏更具体的经济利益分享,往往难以长久。

另一方面,中国则在1-3月累计进行了37次南海巡航,保持一定的震慑力,但也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强调“以谈判方式解决冲突”。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选择低调克制,或许是看准了菲律宾的内部矛盾和美国的不确定性,暂时不用急于在热点问题上大动干戈。

菲律宾宪法规定,只要有超过1/3的众议员支持,即可启动对总统的弹劾程序。

眼下反对派联盟在众议院已占据28%的席位,一旦再拉拢几名中立议员,就有可能翻盘。

对于马科斯来说,如果等到中期选举失利,翻盘的几率会进一步上升,极可能重蹈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当年的下台道路。

与此同时,又一个“女性总统”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未来也在浮现。

在菲律宾政坛,女性总统并非新鲜事,科拉松·阿基诺在当年力挽狂澜,开启过“人民力量革命”的新章;格洛丽亚·阿罗约也曾在危机时刻躬身上位。

倘若马科斯被弹劾或因其他因素下台,莎拉自然可能成为“第三位女总统”。

有人形象地描绘,说菲律宾的政坛就像是一场巨浪叠加的风暴,内有家族恩怨、党派分裂、民生诉求,外有南海争端和大国围猎。

谁能在这巨浪中稳稳踩住浪尖,谁就能在未来数十年的地缘博弈中分得更多话语权。

马科斯之前竭力想借对杜特尔特的调查来转移焦点,结果却成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杜特尔特家族原本高调的风格,如今以莎拉为首做出了短视频走访、法律团队反击等转型,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眼下,最终会走向重新洗牌,还是再一次以家族势力互相妥协收场,还需要时间来给答案。

结语

菲律宾这块土地上,从来不缺政治周期性的攀升与坠落。

民众就像看一场轮番上演的戏剧,马科斯曾因家族光环高调复出,却因政策失衡陷入被动;杜特尔特家族在舆论风暴中逆流而上,但能否真正打破寡头政治的牢笼,尚未有定论。

纵观历史,戒严令巩固过马科斯家的地位,人民力量曾把他们赶下神坛,又有杜特尔特这般敢作敢为的铁腕者登场。

回顾这几十年的时光,我们发现,当内忧外患同时袭来,“家族式王朝”往往阻塞改革的道路,但民众也时常在关键时刻给出新的希望。

这一次,马科斯跌下神坛,莎拉崛起,究竟是另一种轮回,还是历史进程中的突破点?答案或许,将比寻常更为曲折。

乐锦看世界2025-04-18菲律宾政坛大地震:马科斯跌入谷底,杜特尔特之女强势逆袭

来源:医生郭主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