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1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中国食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该中心以136亩规划用地、30亿元投资规模,构建起覆盖“产学研用”的全链条创新网络,通过“四中心、三平台”建设,集聚10名院士、100余名高级
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9月23日讯(记者 董家朋 实习生 伍晨韵 宋可欣) 2022年1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中国食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该中心以136亩规划用地、30亿元投资规模,构建起覆盖“产学研用”的全链条创新网络,通过“四中心、三平台”建设,集聚10名院士、100余名高级专家、20余名海外专家及超5000人全产业链团队,成为破解中国乳业关键技术瓶颈的核心引擎。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秘书长冷候喜介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以“解决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为使命,通过双聘、兼职等形式链接150余家成员单位,其中高校与科研机构占比近半,企业覆盖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及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作为企业牵头的国家级平台,我们更清楚行业痛点。”冷候喜提到,过去企业“背靠背”研发导致技术壁垒,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组织共性技术研究,推动成果快速转化——每年通过论坛、讲座、标准发布等形式向行业推广技术,已累计发布12项行业标准。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技术攻坚:从“种源依赖”到“自主可控”
针对我国奶牛种源90%依赖进口、胚胎冻精受制于人的困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成员单位开展优质种公牛、种母牛自主培育。目前,中国市场上60%-70%的种源已实现自主可控,大幅降低对外依赖风险。冷候喜强调:“若国际供应链中断,中国乳业将面临严重危机。通过技术攻关,我们已掌握核心种源培育能力。”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过去,婴儿配方奶粉中90%的乳铁蛋白、乳清、乳糖等原料依赖进口,国外供应商随意涨价。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在院士专家带领下,成功研发乳铁蛋白分离提取技术,迫使国际供应商降价。“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卡脖子’。”冷候喜透露,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布局老年乳品技术,其研发的“原味乳糖酶转益生元技术”可将乳糖分解为低聚半乳糖,作为后生元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为中老年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创新模式:中试车间“小试牛刀”,加速技术落地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有国内首个乳业全品类中试车间,可验证液态奶、酸奶、冷饮、冰淇淋、奶酪等全品类工艺参数,每小时处理500至1000公斤牛奶,降低企业实验成本。“实验室设计的工艺,在这里验证后可直接推向生产。”冷候喜举例,车间取得生产许可证后,企业可试制产品、测试消费者反馈,避免大规模生产风险。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中国乳业综合竞争力,造福人民生命健康。”冷候喜表示,未来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将持续吸纳全球创新资源,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推动中国从“乳业大国”向“乳业强国”转型。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开展134项科研项目,申请专利98项,发表论文78篇,其成果正通过150余家成员单位辐射全行业。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以硬核科技重塑中国乳业格局,为保障国家“奶瓶子”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81025297 投稿邮箱:vr@ce.cn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