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它赋予了秋分另一层欢喜意义,是对这个季节最朴实的注脚。
9月23日,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它赋予了秋分另一层欢喜意义,是对这个季节最朴实的注脚。
尽管随着农业发展、科技进步,丰收的时间节点已经被辛勤的农人延展——小春大春,晚熟早熟,有一年两收的再生稻、也有一季多收的复合种植。但丰收,永远是秋的固定搭配。
凉山州美姑县丰收场景。受访者供图
丰收属于每一位拥抱土地的农民朋友。我们赞颂粮食满仓,更颂扬创造丰收的人。
宜宾市高县可久镇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特约通讯员 罗沾 摄
人,始终是农业的灵魂。一代代人们靠勤劳的双手,开荒拓土,种五谷,耕良田。今年热播的电视剧《生万物》,其中刻画的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名场面引发无数人共鸣。他们将时间的年轮擘画在作物的生长里,将一腔热忱挥洒进松软会呼吸的泥土——幸好有农民,感谢有农民。
东兴区丰收场景。受访者供图
丰收之景一年好过一年,田埂上弯腰的农人在渐渐老去。人口老龄化是无可回避的问题,但土地从未被辜负,我们总有解题之法。撂荒地复垦、村集体经济壮大,产业化+机械化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题中之义。
攀枝花市盐边县惠民镇高标准农田内,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杨晶尧 摄
壮劳力不够,农机一个顶俩,达川区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通农机下田“最后一公里”;
气候变化难看护,高抗品种便问世,前两年困扰农户的根肿病,今年“安分”了不少,正是因为品种+技术双重保障,由不得“它”胡来。
近三年,南江县投入4.2亿元,在100个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
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书房湾村,通过成立合作社,整合+机械化作业,让1100亩撂荒地被成功唤醒……
既要端牢饭碗,也要吃上好饭,粮食作物是底线,经济作物也要为增收做贡献。
9月初,雅安市汉源县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水稻成熟场景。 张红鑫 摄
丰收属于每一个拥抱时代的新农人。岁月轮转,日新月异,如今已是会飞无人机、能开收割机的新农人在玩转“三农”。从农业大学里立志改变家乡的农学生,到从城市返乡回归田园的“新农民”,他们给村子里带去了新气象。
集体经济带动全村发展,订单农业让种植户不再愁销路,早就通进村里的网线把农货带到了千里之外的城市。
回村的大竹县庙坝镇五桂村党委书记余龙军,以“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带领全村种下800余亩苎麻,成了村里的致富法宝。
在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田间+车间”双场景直播,不再被动依赖上门收购,将猕猴桃通过直播稳了销路、提了价格。
苍溪县河地镇兴华村村支书谢艾军、岳池县天平镇八块田村村支书罗原、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村支书关祖苹……当上主播带货的村支书们,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将一年的辛苦收获换成真金白银。
眉山市彭山区丰收场景。受访者供图
新农人更不单单局限于田间,还有越来越多的乡村新职业发光发热。
一天经手12万斤西瓜、追着西瓜成熟时间一年全国飞的拍瓜师;
一头连着销售商,一头连着种植户,为水果销售链条把住第一道品质关的水果代办;
一天最多能打1000亩地、日收入最高能到8000元的无人机飞手……
他们发挥着个人所长,共同建设着和美乡村。
让丰收成为更大的喜事,是每一位心系三农事业的人共同的努力,年轻人们专注消费新场景、搞起农旅融合,科学家们专注育种推广,将更好的技术和品种带给更多人,田间老把式们也在积极接受着新事物,有好政策兜底,种粮也有好出路。
沙湾区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迎来丰收。受访者供图
幸好有农民,感谢有农民。丰收的故事,年复一年地在蜀乡大地上演,而书写故事的人,始终是这片土地上最值得致敬的主角。
丰收属于每一个努力的你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们祝您,节日快乐!
热门视频
撰稿: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泳秀 王爱琳
编辑:张雪
校对:周金泉
审核:周艺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