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诵中华经典,传华夏文明。听《诗韵麻城》,做书香少年。麻城市教育局、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诗韵麻城】第二季,敬请关注!
诵中华经典,传华夏文明。听《诗韵麻城》,做书香少年。麻城市教育局、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诗韵麻城】第二季,敬请关注!
品诗词之美
《点绛唇·金气秋分》
宋 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悟文化之韵
古诗注释
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在凉凉的月光下,桂花期气飘得很远。遥想仙宫宴会,素衣霓裳翩翩起舞,仪仗飘飘,人影散乱,彻夜吹奏着昭华丝竹之声。
诗人介绍
作者谢逸,字无逸,号溪堂。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古诗赏析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点明秋分已至,此时秋风清爽,露水寒凉,秋季行程过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中的“凉蟾”是指月亮,因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故用“蟾宫”“玉蟾”等作为月亮的别称。“凉蟾光满”,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此时月圆如轮,皎洁的月光投下,让人觉出了秋意清寒。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是说,在美好的秋夜,月亮如玉轮明镜一般,作者不禁思绪飘飞,尽情想象:此时月宫里正是灯火通明,美丽的宫女们白衣飘飘,轻灵飞舞。渐渐的,夜深了,月宫中的歌舞也渐近尾声。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中,“霓裳”象征着仙衣或轻柔舞衣;“银桥”是仙杖化作通往月宫的桥梁;“昭华管”类似玉笛玉箫,能吹出奇幻景象。词人在此充分发挥想象,呈现出空灵唯美的月宫图景,又蕴含着秋夜的清寒与落寞。月宫中,那身着轻柔舞衣的女子们舞步散乱,人们也渐渐散去,只有昭华管声悠悠,彻夜吹响。
诗词拔高
秋分的“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时,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从物候特征来看,秋分时节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气温下降明显,露水渐浓。
在农事方面,秋收正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北方开始收获玉米、水稻等作物,南方则要抓紧播种冬小麦和油菜。所以古语说,“白露早,霜降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三候水始涸:水气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空气会越来越干燥。
秋分的习俗:
秋分最有名的就是"竖蛋",因为秋分日昼夜平衡,据说鸡蛋最容易竖起来。还有"吃秋菜"的习俗,人们会采摘野苋菜做成"秋汤",寓意家宅安宁。在一些地区,还有祭月、送秋牛图等传统活动。此外,秋分还是传统的"祭月节",古人在这天会祭祀月神。后来因为秋分日子不固定,祭月节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固定在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嘉宾介绍
老师:李雯
麻城市第五小学语文教师,十年深耕语文教学,秉持以文化人理念,致力点燃学生文学热爱与思辨之光。
学生:邓宇晗
麻城市第五小学二(8)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集体活动,乐于助人。爱好阅读、书法和篮球。
学生:常佳音
麻城市第五小学二(8)班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喜欢阅读、唱歌、跳舞。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