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定亮:赤子情怀系故土 点滴善举暖山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0:44 1

摘要:黎定亮,1974年8月生,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小河村三组村民。这个初秋,他正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东莞,与妻子共同经营着一家小型电子厂。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51岁的他,眼角已爬满细纹,发间也添了灰白。尽管目光中略带疲惫,却始终映照着秦巴山深处那个叫小河村

黎定亮,1974年8月生,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小河村三组村民。这个初秋,他正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东莞,与妻子共同经营着一家小型电子厂。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51岁的他,眼角已爬满细纹,发间也添了灰白。尽管目光中略带疲惫,却始终映照着秦巴山深处那个叫小河村的地方。女儿读大四,儿子正上高一,家中老屋尚未修葺,自己还经历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生活的担子并不轻松,可他数年如一日,将沉甸甸的牵挂与心意,默默送回故土,温暖着家乡的父老与山河。

雪中送炭显担当 长久守护育英才

时间回溯到2020年初春,镇坪县高三学子面临复课,防疫物资紧缺的消息,瞬间牵动了远在东莞的黎定亮的心。他二话不说,立即四处奔走筹措。在那个口罩相当紧俏的时期,他硬是购得了3500只口罩。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的选择。为避免物资运输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也为了确保这份心意能亲手送达家乡教育工作者手中,黎定亮毅然决定自己驾车送回。从东莞到镇坪,他日夜兼程,最终将承载着安心与守护的3500只口罩,稳稳地交到镇坪县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手上。车轮碾过漫长公里数,心中奔涌的,是对家乡学子最质朴的守护之情。

对家乡教育的牵挂,在黎定亮心中早已生根。2021年,在自身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个让乡亲们感佩不已的决定:在小河村设立困难大学生奖励基金。他郑重承诺:每年捐赠5000元,专门用于资助村里家境困难却矢志求学的优秀学子。

这个承诺,他年复一年扎扎实实地履行着。从2021年到2025年,五年时光,累计25000元助学金,像一股股温润而坚定的溪流,从未间断地汇入小河村,默默托举起一个个年轻学子的梦想。这笔钱,数额或许不算巨大,但在受助家庭和孩子心中,却是沉甸甸的支持和鼓励,是让他们在求学路上挺直腰杆的一份底气。

敬老扶幼送温暖 点亮归途护平安

黎定亮的关怀,细致地渗透到家乡老幼生活的日常点滴。

2023年春节前夕,寒意正浓。小河村的19户五保老人家中,却暖意融融。黎定亮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将精心准备的米、面、油、水果、牛奶等年货,挨家挨户送到老人们手上。这份惦记,让老人们的春节少了几分孤寂,多了几分亲人般的暖意。

他更是将乡亲们的“脚下安全”放在心上。从县第二幼儿园通往小河村的一段约50米的临山公路,入夜后一片漆黑,加之偶有山石滑落,成了村民,特别是放学孩童回家途中的安全隐患点。黎定亮了解到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向村委会反映,并主动提出:“这个问题不能等!我来捐赠路灯解决!”在他的全力支持和村干部的高效推动下,从选址、选型到安装,进展迅速。很快,三盏崭新的节能环保太阳能路灯在这段危险路段拔地而起。明亮而稳定的灯光驱散了黑暗,也驱散了乡亲们心头的担忧,照亮了孩子们安全回家的路。

黎定亮心中还惦记着小曙河敬老院里本村的五保老人。他坚持定期前往探望,带去时令水果、点心或生活小用品,坐下来陪老人们聊聊家常,他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听老人讲村里旧事,说说自家近况,让远离村庄的老人们也能感受到来自村里的亲情与慰藉。

反哺故里践初心 善行无言润乡邻

“做人不能忘本,不管你走得多远。”这是黎定亮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所有善行的源泉。这份对“根”的深切认同,源于他的人生体悟。

回顾过往,他曾感慨:“少年时代外出闯荡创业,见识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如今深切感受到,生养自己的家乡这块土地,这里淳朴的乡亲、秀丽的山水,才最让人魂牵梦萦。”

黎定亮的故事,在小河村被乡亲们口口相传,成为佳话。村支书陶忠山提起他,感慨良多:“老黎啊,自己家负担不轻,身体也不太好,厂子也不大,可心里总装着村里的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他捐的那些路灯,实实在在解决了大问题,真是雪中送炭!”

黎定亮的言行,也在无声地影响着家人。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儿女不仅变得更加善良和乐于助人,还积极参与到镇坪县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父亲那份质朴而深沉的乡梓情怀。

他的赤子之心,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身在他乡,心系故园;虽非家财万贯,却愿倾力而为。黎定亮用最朴素的坚持,诠释着“饮水思源”的真谛。那穿越千里送抵的口罩,是特殊时期雪中送炭的守护;那持续五年从未间断的助学金,是为家乡未来播种的希望;对老人们的年节慰问、点亮山路的明灯,则是融入日常点滴、最熨帖人心的乡。(通讯员 张静)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