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第一缕晨曦轻柔地洒落,社区的街巷间已悄然涌动起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一群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为这片生活多年的家园注入无尽的温情与活力。他们,便是高台县骥千里工作室汇聚起的银发群体,他们以工作室为平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
当第一缕晨曦轻柔地洒落,社区的街巷间已悄然涌动起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一群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为这片生活多年的家园注入无尽的温情与活力。他们,便是高台县骥千里工作室汇聚起的银发群体,他们以工作室为平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温暖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高台县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民生琐事“实干家”,细微之处见担当。社区的正常运转依赖诸多细节,骥千里工作室的老者们对社区“家底”了如指掌,楼道灯坏、小路积水、区域杂物堆积等问题,他们都主动承担。管网改造时,他们随施工队穿梭工地,记录居民疑问诉求,凭借对社区地形的熟悉提出合理建议。整治“飞线充电”,他们和网格员带安全手册逐户走访,耐心倾听抵触居民的顾虑,用身边案例讲解风险,解开思想疙瘩。面对停车无序、垃圾堆积难题,他们挨家挨户收集意见,梳理后从基础问题入手,理顺社区“毛细血管”。在他们心中,这些改变意义重大。8段坑洼路面变平坦,孩子能安心奔跑;32盏路灯重放光明,照亮居民归家路;90余处卫生死角焕新,社区更清爽宜人。这些小变化,汇聚成居民安稳生活的坚实基础。
邻里纠纷“解铃人”,智慧耐心化干戈。“远亲不如近邻”,骥千里工作室的老者们是维系邻里温情的智慧使者。楼院摩擦、生活误会,在他们眼中都是弥合关系的契机。楼上楼下因漏水争执,他们先清理积水,再分别劝说:“漏水非故意,先修好再说理,别伤邻里和气。”小区广场上,广场舞大妈和运动者因场地起争执,他们协调:“分时段使用,都别耽误锻炼。”孩子打闹引发家长争执,他们拉着孩子笑道:“孩子打闹才亲,大人别往心里去。”他们不用空泛道理,而是用接地气的方法和暖心话语化解僵局。他们认为邻里如家人,日子才更美。凭借智慧与耐心,他们化解了48件邻里隔阂,让“一家亲”的暖意弥漫社区每个角落。
守望相助“暖心人”,传承美德显温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工作室的银发群体将这句美德践行得淋漓尽致。他们深知同龄人的孤独与不便,自发形成守望相助网,关怀社区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者。他们约定“晚看灯、早看帘”,及时了解老人近况。主动上门陪老人唠家常,让老人感受被关注;帮老人做家务,让生活更轻松;为老人取药、买菜、送医,解决实际难题。从偶尔帮忙到常态化“敲门走亲”,从生活照料到心理抚慰,他们用“老帮老”传递真诚与关爱。有老人感慨:“这些老伙计比亲人还贴心。”这种互助解决了100余位独居老人的困难,让社区充满温度。
文化传承“播种者”,精神家园绽光彩。日子要过得有滋有味,工作室的银发群体是社区文化生活的积极推动者,为精神家园注入活力。有人组建门球协会、广场舞队,为老人提供强身健体和交流的平台。门球场上,老人精神抖擞击球;广场上,大妈们随音乐翩翩起舞。有人开设国学讲堂、书法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讲堂上,通俗讲解让年轻人感受文化博大精深;书法班里,手把手教学让孩子领略汉字魅力。有人组织红歌演唱、故事分享会,用亲身经历讲述时代变迁,连接不同年龄层情感。红歌演唱会上,激昂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故事分享会上,人生经历让年轻人珍惜幸福。140余场次活动,让社区成为有回忆、有活力、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这群骥千里工作室的银发老者,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用平凡行动诠释“奉献”。他们用满头银发辉映初心,证明生命价值不因年龄褪色。在社区治理画卷中,他们的身影是最温暖动人的色彩,持续照亮家园每个角落。(刘莉莉)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