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诗行写就时代华章——祝贺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福建主场活动在仙游启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0:41 1

摘要: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与殷切问候,如秋日暖阳,洒向千乡万村。其中“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总书记的嘱托,在戴云山脉东北麓的万亩稻浪中回响。

大地诗行写就时代华章

郑志忠

郑文洁/摄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与殷切问候,如秋日暖阳,洒向千乡万村。其中“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总书记的嘱托,在戴云山脉东北麓的万亩稻浪中回响。

九月秋风拂过仙游菜溪乡,稻浪翻金,岳氏古厝广场上,“鼓舞山海庆丰收”的擂鼓声,为2025年福建“中国农民丰收节”拉开序幕。如今的村落,早已褪去旧时容颜,化身产业生根、生态怡人、生活安宁的新家园。这不仅是场景之变,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福建实践的缩影。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短短八个字,意蕴深长。它超越物质层面的改善,直指乡村风貌之韵与人文精神之魂。仙游的探索正契合此道——这里不仅追求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更珍视古厝、非遗、乡愁,让传统村落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生。“和美”二字,既生于绿水青山与人居环境的蝶变,亦长于文化自信的深耕。当农民在丰收庆典中载歌载舞,那份洋溢的自豪,何尝不是乡土文脉滋养出的精神丰碑?

此次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活动,既是对丰收的礼赞,亦是对福建特色乡村全面振兴路径的诠释。时值“十四五”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5年过渡期的的关键节点,丰收节福建主会场落地仙游,别有深意——这里不仅是木兰溪源头,干流绵延65公里,滋养全县七成人口与产业,更是总书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治理理念的实践热土。昔日水患之地,今成生态与经济协奏的典范。

治理之功,见于细微。仙游以“绣花功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出台专项方案,精准施策。如今,木兰溪干流仙游段水质稳达Ⅲ类,支流水质提升10%,国省控断面及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绿水青山间,映照的是“两山”理念的落地生根。

行走菜溪,现代农业的脉搏触手可及。廖红教授团队的生态稻田里,水稻与油菜轮作,绘就大地艺术;台创园的甜柿自然脱涩,革新千年柿食传统;嘉宝果基地中,紫黑色的“树葡萄”串起两岸融合的产业链条。这不仅是作物的丰收,更是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生态优先理念的结晶。福建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推动粮油单产提升,2025年早稻单产426.5公斤/亩,连续七年蝉联全国榜首。主会场特别设置的廖红教授专访环节,向无数躬耕田野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礼。

“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中国富。”从田园画卷春意浓的美丽乡村景象,到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务实举措,莆仙农民正执笔共同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农特产品一条街上,山茶油与金沙薏米变身时尚伴手礼;岳氏古厝前,非遗体验与簪花摄影相映成趣;农家乐街巷中,剁椒鱼头点燃消费热情。生态稻田示范园推行“稻花轮作”,既养土地,又提效益;认养农业示范区里,城市家庭通过屏幕守护着远方的“一亩田”;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中,生态数据成为最吸引游客的磁极。这种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卖生态”的转变,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鲜活案例。

丰收节福建主场活动落地仙游,象征意义深远——这里曾是“木兰溪综合治理”的战场,如今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窗口——木兰溪治理典范效应持续释放,生态美与产业兴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而舞台中央,永远是农民:直播带货的新农人、青靛染制演示的老匠人、分享甜柿种植经验的台农……他们的笑脸,是节日最动人的封面。大地上的每一颗果实都在诉说:最坚实的丰收,永远扎根于泥土;最美好的生活,永远孕育于奋斗;最绚丽的振兴,永远诞生于创新。

木兰溪水潺潺,见证从“谈溪色变”到“造福人民”的蝶变;早稻七连冠,印证科技兴农的坚实步履。总书记的期望,已化作仙游田野间沉甸甸的稻穗、红艳艳的甜柿、金灿灿的茶花,在秋阳下闪烁“民生大于天”的时代光泽。今日仙游,以山海为纸,以奋斗作笔,正在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丰收诗篇——那诗行里有稻浪千重,有果香万里,更有亿万农民的笑脸辉映新时代的朝阳。

丰收节是收获的庆典,亦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将以总书记的指引为灯塔,以敬畏之心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携手共建和美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愿景。

责编|郑文洁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