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为中医而生——用仁心仁术改写现代医学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0:33 1

摘要:凌晨六点,104岁的邓铁涛悄悄闭上了眼睛,枕边放着他亲手写的遗嘱:“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凌晨六点,104岁的邓铁涛悄悄闭上了眼睛,枕边放着他亲手写的遗嘱:“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中医备受质疑的年代,一位老人用一生证明中医的价值。他从战火中走来,用仁心仁术拯救无数生命,用铮铮铁骨守护中医血脉。他叫邓铁涛,一位总说“我是为中医而生”的国医大师,用104年人生书写了一段中医传奇。

邓铁涛(1916-2019),广东开平人,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从医80余载,为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中医方案,推动中医药发展。

邓铁涛

【文明坐标 互生互鉴 史实说话】

一位老中医如何用仁心仁术改写现代医学史?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广东,87岁的邓铁涛站了出来。他到广东省中医院指导中青年医师查房辨证用药,坚信中医能够应对这场瘟疫。

“战胜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邓铁涛公开表示:“中医不是只知与病毒对抗,而是既注意祛邪,更注意调护病人的正气,并使邪有出路。”

在他的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73例非典病例,实现了 “三个零”的奇迹——患者零死亡、院内零感染、患者零后遗症。这一成绩令医学界为之震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随即任命邓铁涛为防治非典中医专家顾问组组长。

邓铁涛的临床实力早在非典前就已名震医学界。

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是长于调理、难治急症,但邓铁涛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证明了运用中医非手术疗法也能治好危重急难病症。

在解放军157医院驻院带班时,他曾用大承气汤处方保留灌肠,解除了一位青年战士的肠梗阻,避免了手术风险。还有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患肠套叠,邓铁涛用中药数小时后,以蜜糖水灌肠,并在腹部包块处叩击梅花针,使婴儿免去一刀之苦。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邓铁涛常常这样教导学生。

某医院曾遇一胎死腹中患者,妇产科用非手术治疗十多天不见效。邓铁涛会诊后开出一剂中药,当夜排出死胎。几天后又一类似患者,他用了完全不同药方,也成功产出死胎。

邓铁涛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攻克了重症肌无力这一世界难题。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脾胃学说指导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历经60多年研究。邓老认为,重症肌无力之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且与五脏相关。

他摸索出以补脾益气治本贯穿始终的治疗方法,制强肌健力饮以统治之。按照强肌健力、补脾益损的治疗原则,应用强肌健力饮对25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到98%。

更令人惊叹的是,从1999年至2006年,邓铁涛带领团队共抢救危象患者55例,全部成功临床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解决了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中不可避免的临床死亡难题。

他主持的《重症肌无力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邓铁涛不仅是一位医者,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邓铁涛避难于香港,深受救亡运动、进步文化的影响。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属下的文艺通讯部等团体,开始认真阅读进步书籍。

香港沦陷后,邓铁涛返回广州,在太平南路药材店坐堂。这时他的一位在香港一起参加文艺通讯社的朋友谭军参加了东江纵队,成为文工团副团长。

受东江纵队司令部之命,谭军找到邓铁涛,请他做秘密交通站的工作。邓铁涛毅然答应。

此后,经常有地下工作者以看病为名,到他坐堂的地方接头。他还不时陪东江纵队来的同志购买游击队需用的物资,存在自己家里,等游击队派人来取。

关于这一段经历,邓铁涛回忆说:“当时医生职业给了我有利的掩护”。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部某些领导对中医有不正确的认识,出台了不利于中医发展的措施。

邓铁涛的母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在向中南卫生部申报1950年招生计划时,竟获批示“勿需培养新中医”,不同意继续招生。

时任学校教务负责人的邓铁涛,针锋相对地在报刊上发表《新中国需要新中医》一文,强调:“中医教育是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新中国需要培养新一代中医才符合国家需要!”

1990年,中央计划精简机构,中医药管理局拟在精简之列。8月3日,邓铁涛联合全国名老中医路志正、方药中、何任、焦树德、张琪、任继学、步玉如,联名上书,请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只能增加,不要削弱”。

10月9日得到答复:同意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全国中医药工作职能。

1998年,全国刮起“西医院校合并中医院校”风潮。邓铁涛再次联合任继学、张琪等中医老专家联名上书:“中医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知识经济领域,我们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最终,中西医院校合并风被紧急叫停。

邓铁涛不仅医术高超,更以仁心闻名。

2003年4月17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一对夫妇闯入禁止探视的重症监护室,直奔罹患重症肌无力危象儿子小林的病床,拔下了呼吸机的套管和氧管。

原来,那对夫妇家境贫困,为救孩子已变卖仅有房产。来广州入院后经5天治疗虽有好转,但钱已花完。绝望之下,才有上述极端做法。

面对这个危重患儿,家属自愿放弃抢救,并签字承担责任后果。按理说,医院就算不治也并无不妥。

可邓铁涛得知后,第一反应是亲自到ICU病房看望患儿。他鼓励孩子父母:“小孩还有生机,治疗得当则还是有希望的”。

看到这个干瘦如柴的孩子弯缩在病床上,邓铁涛马上拿出早已准备的5000元给ICU护士长:“到营养室买鼻饲食物,要保证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有胃气才有生机。”又对ICU主任翁书和说:“重上呼吸机,费用我先垫。”

经过系统治疗,孩子一天天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邓铁涛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生27人,博士生15人,博士后1人。

他自身的从业经历告诉他,中医带徒是中医教育的一种传统方式。“书本知识毕竟是死的,临床不少疑难问题,只有法传,难以书传,需要老师在身边心传口授,方能领悟”。

在他的倡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名老中医带徒传授制度。1990年10月,首届“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开始带徒。

邓铁涛曾在1990年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上表示,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之所有教给学生,并提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表达了对继承人的热切期望。

邓铁涛一生获得荣誉无数:1962年、1978年两次获得“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90年被聘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7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邓铁涛“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又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尽管荣誉等身,邓铁涛始终保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2017年获得首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他将全部奖金捐出用于医学研究。

临终前,他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党员身份,专门嘱咐家人:“代我交最后一笔党费”。

邓铁涛用一生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他不仅是医术高超的国医大师,更是满怀赤子之心的“红色中医”。他生前改动鲁迅的一句诗,奋笔力书“我以我血荐岐黄”,这正是他毕生献身中医药事业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历史文献和媒体报道编写,旨在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科学家精神。文中涉及医疗内容仅供参考,不具备医疗建议目的。读者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来源:世事传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