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代名人——宋大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9:54 1

摘要:宋大寅(公元1760年—1828年),今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义广哨村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科考中云南乡试第39名举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考中199名,殿试中第二甲21名赐进士出身,点为“即用知县”,被任用为浙江绍兴府山阴[秦

宋大寅(公元1760年—1828年),今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义广哨村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科考中云南乡试第39名举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考中199名,殿试中第二甲21名赐进士出身,点为“即用知县”,被任用为浙江绍兴府山阴[秦朝始设,民国元年(1912年)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2013年10月,由绍兴县改设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知县。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知德兴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道光]《德兴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记载“宋大寅,云南江川人,进士,道光四年知德兴县”]。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月十九日,清道光皇帝连下两道圣旨,对宋大寅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分别给予表彰,并封其祖父宋国举为“宋廷赞”,父亲宋文园为“文林朗”,封祖母、母亲为七品儒人。其间,宋大寅制定了“祖训十条”和“族规十则”,规范了宋氏子孙的行为准则,使家氏不忘其本。

延伸阅读:义广哨村宋氏宗祠

义广哨村宋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义广哨村(原属江川区)。云南地名为铺、哨、关、站、营、旗、卫者,都和元末明初大规模汉民入滇(云南简称)直接相关。据江川大麦地(今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宁海街道兰田村大麦地小组)古碑石和《宋氏宗谱》考证,云南宋氏先祖是唐朝初年开始居住在长安安众[安众城,汉及三国时城名,安众城在南阳府(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15公里,后迁住过敦煌(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西河(今山西省临汾市)、广平(今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等地,南和县属广平都管辖(广平郡是宋朝九个郡望中的主要郡望),所以统称为广平宋氏。后广平公宋璟擢升唐朝宰相,从南和县出守至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后归东都(指今河南省洛阳市)。其长子还住在溧阳(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宋氏发展到福建、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其间,从南和迁到溧阳来的一支奉化宗族后迁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据相关资料查证江川大麦地的宋氏先祖,原来居住在南京应天府中军卫右所营柳树湾高石坎[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街道石门坎社区(“柳树湾”现已无此称呼)]第三家。

明朝建立初期,云南、贵州等地还被元朝残余势力统辖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宋氏先祖福、禄、帧、祥四公授指挥使,跟随沐国公沐英(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平定云南。其后,四公留守云南要隘之地,并袭千户。当时,滇南到云南昆明的一条主要驿道需经建水(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通海(今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到江川海门桥(位于今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海门村),过晋宁(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到云南省城昆明。”明王朝为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将一部分军士留在了当地繁衍生息。宋氏先祖宋祥公和其后裔留在云南后,一开始原本驻守在江川海门桥。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今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人)率农民起义军从游击流动作战,转到运动流动作战,并开始进攻西南一带。时义广哨属于华宁(今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由于明王朝担心张献忠进攻和占据云南南部到省城昆明的主要驿道,所以宋氏祖上宋宗奉(宋桂枝)派宋大川前往义广哨山口守哨,并在此地繁衍生息起来。慢慢地,人们在村中建起了宗祠,以表对先辈的敬意。”宋氏到义广哨有300多年历史。目前义广哨村居住着宋氏子孙1000多人。宋氏宗祠位于进义广哨村道路不远,其坐北朝南,背靠义广哨山,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末竣工,占地2300平方米。宋氏宗祠分为上、下殿和东西厢房,有四个静室、一个花园,是八天井四合院正府式建筑,上、下殿高差1米。大殿举架高峻,翼角起翘显著,古朴典雅。宋氏宗祠建筑所用石料全部为细劈的青石料,做工精湛,特别是上殿的三条白玉石门坎,每条长约4米。这在各地宗祠中极为罕见,堪称一绝。房屋构架全部采用嗑松木,且用料较大,制作精细。上、下殿的檐口,刻有镂空透雕。宗祠中的18扇格子门做工、雕工极为考究,大殿内部所有神龛木料都经土漆油刷,精工雕刻。

明清时期,滇南至云南昆明、江苏南京、北京的官道均需由宋氏宗祠前通过。前往云南昆明、北京赶考的学子和路过的官宦名流曾在宋氏宗祠内书写了40多副对联和10多块名匾,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墨迹。二十世纪50年代,宋氏宗祠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建筑总体保存完整,而对联、名匾因种种原因流失,幸好目前存于祠中的“文魁”、“亚魁”和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中第二甲21名进士的“进士”匾和宋氏宗谱中的“祖训十条”和“族规十则”还保留得非常完整。据说现在通海、江川和华宁的宋氏子孙仍能背诵一些已经流失的对联内容。

宋氏宗祠上殿有一块“功宏明国”的贴金大匾。虽无法看清它的落款,但这是明万历年间沐国公沐英题书赐予宋氏祖上宋桂枝的。宋氏家谱记载:“……桂枝公始迁柿园是为一世祖功宏明国继之……”明朝江川海门一带水道不通,一遇大雨湖水倒灌,常遭水患。明万历年间,宋桂枝率领子孙和驻守在海门的兵士等人工开凿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河道,疏通水流,造福一方。加之祖上战功卓著和垦荒自给等功劳,沐国公沐英便手书“功宏明国”四字赐予宋桂枝,以示表彰其功绩。在江川海门的地方史料中,也有开凿隔河的相关记载。

宋氏宗祠是目前玉溪各县区的寺、庙、宗祠中保留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且内涵也首屈一指。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义广哨村——宋氏宗祠

宋氏宗祠内悬挂的宋大寅考中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第二甲21名进士的“进士”匾额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雷峰乡状塘村——博济桥[时任山阴县令宋大寅捐廉百金村人用此百金建了半座桥的栏杆

“德寿齐荣”匾上款:“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知江西吉安府管理永新县事加五级纪录十次少白宋大寅为”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义广哨村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海门村

海门村海门桥

这就是宋氏祖上宋宗奉(宋桂枝)率领子孙和驻守在海门的兵士等人工开凿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河道

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河道

海门村、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河道位置

来源:夏雨弄斑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