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乐山市司法局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的决策部署,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持续开展“法惠民生十大行动”“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活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嘉里人关爱”——结对帮扶“一老一小”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乐山市司法局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的决策部署,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持续开展“法惠民生十大行动”“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活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嘉里人关爱”——结对帮扶“一老一小”工作走深走实。
市司法局:
统筹规划。紧扣青少年和老年群体法治需求,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化拓展法律进学校”“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内容列入市委市政府“八五”普法规划。
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校长的优势,在乡村、中小学校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等法律法规,提高老年人的识诈防诈意识和能力,保护老年人财产安全,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营造氛围。积极与教育、民政部门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进校园、进养老机构等活动。2023年以来,先后组织“宪法进校园”“法治宣传进乡村”等网络直播6次,收看网民达30万余人次,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各区县:
市中区以“嘉里养老”品牌为引领,通过结对帮扶、志愿团队组建等方式,累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100余支,服务老年群众超4.5万人次,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辖区各养老院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展板、发放宣传单,开设法治讲堂等活动向老年人面对面宣讲预防养老诈骗相关知识。五通桥区福利院组织全院经常外出老人开展每月养老机构防养老诈骗宣传活动,普及电信诈骗、推销诈骗、人员诈骗等防诈骗知识,同时要求老人做好出行安全工作。沙湾区构建未成年人“1+N”多元托管格局,由镇(街道)牵头,联合妇联、总工会、教育局等部门,整合社区、学校、企业及志愿者资源,汇聚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社会组织等力量,招募法院、医院、消防等45名志愿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负责托管班的各项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服务网络。沐川县红心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在农场坝社区开展2025年度社区儿童服务,进行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讲解危险水域识别与避险方法,开展自救与互救技能演示。马边彝族自治县推行“专业社工+党员志愿者”协作,组建118支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开展五进活动300余场次,开展“青春支援·爱在旅途”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3.2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6万余份,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惠民便民“零距离”。井研县联合相关部门邀请乐山市春暖花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老师和“橘妈妈”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老师在研城街道办、城南社区、和平街社区、王村镇磨池社区组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开展了4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主题活动,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金口河区法院联合团区委组织开展暑期“法院开放日”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到30余名学生“打卡”法院,沉浸式体验“法”在身边,感受法治力量。犍为县舞雩镇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在石马村开展了针对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懂得了在遇到问题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夹江县司法局联合县民政局、县妇联等部门,在夹江广场开展法佑“一老一小”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为群众揭露电信诈骗、保健品骗局、非法集资等常见诈骗套路,倡导老年群众“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切实守好养老“钱袋子”。重点讲解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申请流程、范围及途径,明确告知家长和孩子在遭遇校园欺凌、权益受损等情况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峨眉山市公安机关整合交警、特警、巡警等多警种力量,全面升级“护学岗”勤务模式,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现已设立常态化护学岗14个,每个岗位部署6至8名警力,全面覆盖城区交通复杂路段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峨边彝族自治县民政局组织开展守护“银龄”权益,共绘幸福晚年专题宣传活动。8月19日,县社会救助福利中心组织全体供养人员开展非法集资安全宣传,以案例形式进行讲解宣传,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他人或网络上的虚假广告,提高老年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来源:四川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