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客南充融媒APP和FM100.4南充综合广播《政策导航》直播间,回应民生关切,相关科室负责人就疫苗接种、科学点餐、体重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直播现场
9月18日,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客南充融媒APP和FM100.4南充综合广播《政策导航》直播间,回应民生关切,相关科室负责人就疫苗接种、科学点餐、体重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主持人:孩子在入托、入学时,学校都会要求查验预防接种证。不少家长想了解接种疫苗以及查验预防接种证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从法律层面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有明确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这既是法定要求,也是保障校园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从现实意义来讲,托幼机构和学校人员密集,很容易成为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场所。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通过查验预防接种证,能及时发现漏种疫苗的孩子,提醒家长带孩子补种,进而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给校园筑起牢固的免疫屏障,避免传染病传播,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
在查验范围上,托育机构、幼儿园、小学里所有新入托、入学、转学、插班的儿童,都需要接受查验。
主持人:查验预防接种证很重要,家长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完成查验?
主持人:很多人分不清疫苗的类别,也不清楚不同类型疫苗的接种费用政策,能详细讲讲吗?
答:疫苗是为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
在费用政策上,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有义务按照规定接种。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14种,此外,还有特定情况下应急接种的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遵循“知情、同意、自愿、自费”原则,像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都属于此类。接种单位提供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时,可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收取疫苗费用和预防接种服务费,疫苗费用实行“零加价”政策,即按县疾控中心疫苗采购价格收取,预防接种服务费按20元/剂次收取。除此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主持人:网友留言,被家里的仓鼠咬伤了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答:目前尚无啮齿类动物致使人感染狂犬病的案例,因此被家里的健康仓鼠咬伤原则上无需进行狂犬病预防。但需注意,啮齿类动物作为哺乳动物,其自身可能感染狂犬病,若为野生动物或患病动物,仍可考虑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主持人:狂犬病疫苗一般需要接种几针?费用是多少?
答:针对初次暴露人群,暴露后免疫程序通常采用5针免疫程序或“2-1-1”免疫程序。
5针免疫程序:分别于0天(注射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注射1剂狂犬病疫苗,全程共5剂。
“2-1-1”免疫程序:于0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狂犬病疫苗(共2剂),后续在第7天、第21天各注射1剂,全程共4剂。
狂犬病疫苗价格因品种、剂型、生产厂家不同略有差异,通常约100元/剂,二倍体狂犬病疫苗价格较高,约300元/剂,因此全程接种疫苗费用在500元至1500元之间;此外,若根据医生评估,还需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其费用按受种者实际体重计算。
受种者除支付疫苗费用外,还需支付20元/剂的预防接种服务费。
主持人:一般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保护期有多久?
答:全程规范接种后,保护期一般为3个月,3个月内再次暴露通常无需加强接种;若超过3个月再次暴露,需于0天、第3天各加强接种1剂,加强后保护期可相应延续。
主持人: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降低、早晚温差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患病人数也有所上升,大家该如何做好日常防护?
答: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感染后常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预防措施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保持个人卫生: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实施公筷分餐、保持至少1米社交距离、不食用野生动物的良好卫生习惯;第二是积极接种疫苗:建议公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疫苗,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第三是加强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科学佩戴口罩。
主持人:普通感冒和流感如何区分?
答:流感与普通感冒最大的区别是病原体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
普通感冒患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3至5天可自愈;而流感患者一般全身症状较重,如出现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此外还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缺乏,严重时会并发肺炎等。
主持人: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经常点外卖或在外就餐,从健康角度出发,该怎么科学点餐?
答:随着外卖和外出就餐越来越普遍,点餐时可以参考这6点:一是选择合适餐厅:优先挑有资质、食品安全信誉度高、用户评价好的就餐地点;二是合理规划餐量:根据就餐人数和食量确定菜品数量,秉持“不贪多、不剩余”的原则;三是科学搭配菜品:荤素搭配上要合理,控制动物性食物菜品的数量和摄入量,主食选择上避免“只吃主食”或“忽视主食”的极端情况;四是留意烹饪方式:尽量避开干煸、煎炸、拔丝、干锅、焗烤等烹饪方式的菜品,多选清蒸、煮、炖、汆、白灼、清炒、清炖等方式做的食物;五是提出健康诉求:点餐时可以当面跟服务人员说“少盐少油少糖”,或者在订单里备注;六是选择健康饮品:优先选白开水、淡茶水,也可以选就餐场所自制的绿豆水、鲜榨果蔬汁、豆浆等。
主持人:网友留言,家里有痛风患者,饮食上需要严格控制嘌呤摄入。除了高汤,还有哪些食物嘌呤含量特别高?
答:高嘌呤食物通常指每100克食材嘌呤含量大于150毫克,痛风急性发作期需严格避免食用,缓解期需严格限量食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水产海鲜:常见有沙丁鱼、凤尾鱼、小鱼干、秋刀鱼、带鱼(尤其是鱼卵)、牡蛎、扇贝、鱼籽、鱼皮等;二是动物内脏:常见有猪肝、猪肾(腰子)、鸡肝、鸭肝、鹅肝、牛肝、猪脑、鸡胗、鸭胗、肥肠、肺片、脑花等;三是肉类及加工品:常见有鹅肉、浓肉汤、肉汁、腊肉、香肠、火腿、培根、午餐肉;四是部分菌菇与蔬菜:常见有干香菇、金针菇、草菇、芦笋、紫菜、菜花;五是酒类:常见如啤酒、黄酒;六是豆类及制品:常见如干大豆(黄豆、黑豆嘌呤含量高),但豆腐、豆浆等加工后嘌呤会降低,缓解期可适量食用。
主持人:每个家庭在体重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答:体重管理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负担,降低超重肥胖带来的健康影响,实现慢性病“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同时健康体重也是健康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议每个家庭把体重管理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做到“三知一管”——也就是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然后科学管理自身体重;同时家庭需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即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倡导家庭成员养成定期称体重、测腰围的习惯,家人之间多相互提示,充分发挥健康体重的家庭管理优势,降低家庭聚集性肥胖风险。希望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让健康成为每个家庭的共同习惯。
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冯春燕整理
来源:直播南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