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璨:重返积石山丨文学赋能灾后重建——甘肃省文艺创作传播中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9:24 1

摘要:2025年4月的一个清晨,当我们走进积石山朝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工作人员一个个忙得头都顾不上抬。而偶尔抬起头来的那些面孔,亦像我们沿途在太子山和积石山随处可见的山杏花,张张是大朵绽放的笑颜。

重返积石山 黄璨/文

朝阳社区的山杏花开了

朝阳社区的山杏花开了

2025年4月的一个清晨,当我们走进积石山朝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工作人员一个个忙得头都顾不上抬。而偶尔抬起头来的那些面孔,亦像我们沿途在太子山和积石山随处可见的山杏花,张张是大朵绽放的笑颜。

“山杏花你看颜色浅的定是甜杏核,而颜色深一些的则是苦杏核。”同行的临夏作家颇有经验地对我们说,使我们对这样一种貌似简单的植物竟能如此斑驳感到吃惊。好比朝阳社区自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那场6.2级地震后的选址重建,到如今全县有其中14个乡镇68个村的940户受灾居民已陆续入住,其间所历经的那些深深浅浅的欢喜和苦涩,让社区年轻的工作人员一提起,心里便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还在前日,一位八十多岁老人拄着拐杖颤着身子来到社区,说新搬的房子怎么马桶漏水,那么多纸那么厚的抹布都擦不及。跑到他家看,原来马桶每次冲完都会余点水在下水口,老人之前从未用过马桶,趴那里拿纸拿抹布都不能将余水擦干净,于是急慌慌跑来社区问,弄得社区人员哭笑不得,耐着性子解释了半天,还招来老人一顿怨,说住到这楼房,羊也没法养,鸡也无处去,姑娘还嫌我瞎操心,让无聊了就到老年人活动中心打扑克下象棋按摩椅上按摩去,你说家里那么多活,不操心怎么过。社区人员又做工作,说你姑娘是为你好啊,苦了一辈子,又那么大地震都活下来了,该放下心享享福了,楼房干净又方便住着多好,家里自有儿女顾照着,您老人家啥心都不用操的!这才又拄着拐杖颤着身子颤颤巍巍走了。

确实老天保佑,那么大地震都活下来了。当时老人是被震塌的房梁交叉压在炕上的,全身只有头能稍稍动一下,想这下完了,一把老骨头如不被人发现,定要被老天爷收了去。谁知老天竟也没收,惊吓两小时后,被村支书带人一间屋一间屋地翻到,侥幸得了一个活命。原来是屋顶那结实的榫卯结构木梁救他,将他架空在了炕上,除腿部略微一点外伤,囫囫囵囵一个整身子。而老人后来搬入新建的朝阳社区,那36栋整齐划一的新式楼房在设计时便充分考虑到自然、人为等各种因素并汲取各方面经验,全都能抗七八级以上地震,让震后那些灾民总算能安下心踏实过日子,说不能放羊不能喂鸡那些,无非是想起原来的老房子心里难过,借机发泄一下,到底还是楼房住着方便,大冷天上厕所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冻屁股。

正因如此,社区工作人员理解老人这样搬迁户所有的发火和抱怨,随他们想说啥说啥想骂啥骂啥,自始至终都笑脸迎着。人只一辈子,能顺顺当当活到老已是万幸,更何况社区所有住户都是那次灾难的幸存者,又都是积石山的亲人,但凡有一点心里的不顺当,工作人员也情愿用一颗柔软的心让它顺当起来。事实是,截止2025年这个春天的清晨,像马桶“漏水”这样乌龙事件已经少了很多,不像去年底新楼建好住户一大批搬进来那阵子,社区接待窗口每天黑压压一大堆人,不是今天有人从楼上往窗外扔垃圾砸了人脑袋,就是小孩子在楼顶踢踢踏踏跑吵得楼下人睡不着觉,还有醉了酒楼道里又喊又叫的、液化气罐不会用的、把电动车推楼上挡住邻居入户门的、阳台养鸡影响栋楼卫生的,等等千奇百怪千头万绪的邻里纠纷都得社区人员一户户平衡,一家家解决,搞得一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个个脑袋上像箍了个圈,木木地疼。

能有什么办法,几十年农村生活的老习惯,短短几个月楼房入住根本改不了。早先各是各的一院平房,跑了跳了喊了叫了都碍不着别人,性子也被旷野无边的大惯油了未曾想过一点收束,如今住进楼房,就得照顾别人情绪,就得该小心时小心该注意时注意,心里的憋屈简直没办法讲。故而那阵子社区人员一脸温和处理的,并非真正那些鸡飞狗跳,而是人心里的疙瘩、不解,以及对老地方的不舍还有委屈,让我这局外人听了也不免头皮发麻,想这劳什子工作不干也罢。

朝阳社区年轻的、年中的甚而年老的工作人员一年多却都安然干着,且不仅仅因职责所在,是一想起那次地震就心跳,继而心软到绸缎那样。一年多时间,新社区的楼房蔚然成林,看在眼里搁在心上像拂过一阵清风,却仍有包括卫生、绿化等诸多针头线脑的琐碎事需要处理,与其让居民闲聚无所适从,莫如让他们主动承担一些并给予相应酬劳,同时还可以转移搬离旧居后的心理落差。于是,社区文明积分超市应运而生,“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捡石头、栽树苗、帮老人儿童理发,等等好人好事,社区居民都可按次或按日领取积分卡,依积一分核定一块钱的标准,拿到超市兑换抽纸、烧水壶、牙膏、毛巾、锅铲、笊篱、饭盆等生活日用品,使社区新居民既感新鲜,又实实在在通过劳动得了实惠,心里的不顺当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所替代,人人多了一分快乐和满足。包括社区爱心驿站“累了来歇脚,没电来充电,渴了来喝水,急事来帮忙,受伤来处理,雨天来避雨”的爱心宣言,老年人活动中心配置的按摩椅、棋牌室,专供孩子们学习游戏的阅读室、心理疏导室、游戏室,等各种硬件设施的配备齐全,让社区居民身居其中无不感到家一样的温暖,想发牢骚都找不出个由头来,当真应了“办法总比困难多”那句话。

尤为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老年人活动中心似懂非懂听两位银发老人(其中一位脸颊还贴细细一条白纸,说要让祸事白跳)用方言讲地震当时的恐怖情景,忽而发现旁侧按摩椅上不知什么时候躺了一位同样白发的老妇人,因着她身体太瘦小,整个人像陷在按摩椅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我轻声走过去想同她聊几句,不料她竟冷冷看我一眼,一声不吭从按摩椅上坐起来,不紧不慢地离开了。

看着老妇人离开的背影,我自个儿笑,想她那样的不理不睬,原是一分无所顾忌的自在从容,彼时心情定然是不错。再看那积分超市宣传展板上“积信、积勤、积孝、积善、积俭、积美”几组美术字刻的宣传口号,将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刷得粉白的墙壁装点得像一座芬芳绚烂的百花园,不要说社区居民,就是我这样一个局外人置身其中,亦未闻花香心中已是芳香四溢。

事实是,随着一年多的灾后重建,朝阳社区的居民已渐渐抹去地震留在心底的那些阴影,像春天新一轮盛开的山杏花,开始了新的满载着更多希望的生活。

团结村的“全部”韩书记

团结村的“全部”韩书记

韩书记说话是积石山方言的极速版,又喜欢以“全部”两个字开头,“全”字拉长是上声(第三声),“部”字短促用轻声,“全……部跑出去了”“全……部钻塌房子里找”“全……部都补贴上了”,像人走路时的一瘸一拐,让我半懂不懂最后脑子里就只纷繁杂沓的“全部”晃来晃去,几乎能晃出一缸水;忽而又顿在那里,微侧着头凝视某处,眉头紧蹙,像在思考什么人生大事,过一会儿方回过神又滔滔不绝说起来,——团结村大大小小的事他知道得连筋带骨。

这是做村书记的基本,村里人的各种话都能接得上,各样事都处理得准而恰当,还事不过天的迅疾,故而是村里颇有威信的急性子黑脸书记,他的脸不知是不是天生黑?当然也不可能没威信,本来就是村里人自己选出来的,纯纯粹粹的自己人。

自己人就得干自己人的事,地震那会儿,心惊肉跳从将要倒塌的旧房子里跑出来,第一时间便召集村里党员和青年组成一支30多人的小分队,挨家挨户从废墟里刨幸存者,刨至一孕妇家,孕妇带肚里的孩子被压塌在炕洞里,韩书记一着急整个身子钻入炕洞将孕妇带腹中孩子掏出来,却未能救得活,自己连带着腿也受了伤,待一年多后提起,仍自责不已。

“太可惜了,要娘俩都能活下来该多好!”说话间这个黑脸大男人眼角已是潮湿,虽震时带小分队徒手救出12名被困村民,但一想到那孕妇一身两命说没就没了,心里的后悔比天大。

再后悔日子也得往前走,走到震后一个多月新的团结村经相关部门专家多方论证,计划从勘测好的一片农地里长出来。农户们不理解,不让从他们地里长楼房,地是长麦子长玉米长花椒黄芪金银花的,是一辈子的生活来源,如果改种成了房子,其后日子怎么过?楼房要花钱,小儿子要找媳妇,大孙子要上大学,以及牛羊吃的草料,累累一大堆花钱都得指靠那些地。只好黑脸韩书记带人一户一户做工作,讲形势,讲利弊,讲政策,讲感情,直线做不通就曲线做,七大姑八大姨、有威信的大老板,九十多岁老族人,甚至连宗教界人士亦“全……部”发动起来做工作。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该挨的骂硬着头皮挨,该受的误解捂到肚子里让发霉,加上农田每平米近100元、老房子每平米1800元的补偿,虽难免有农户为两棵树的补偿金、一条路的占位锱铢必较,仍是挨家挨户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了下来。截止去年,也就是地震发生后的次年底,全村除69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原址重建,其余210户均按每户补贴16.5万元另加10万元无息贷款政策,106平米以下的房子不用自筹便直接入住,大房则补相应差价,以至于农户拿到新房钥匙,见地砖早已铺好,两个卫生间迎合他们习惯专设了一蹲一坐两个便位,卧室想放床就放床想盘炕就盘炕,空调太阳能等采暖设备悉数配置,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地震固然无情,但有国家的温情暖意护着,日子定然是一天比一天更明亮。

我自来羡慕农家小院的生活,种花种菜,晚风沁香,而彼时团结村一位八十多岁老人正是那样自得地坐在院落里,任春天的阳光在新房嫩黄的墙壁上画它的画作它的诗,反正老人没读过书,全不懂那些诗情画意。但她懂得自己一辈子先是吃了很多苦,如今该用甜来做收束。

“我们那时候受的苦多啊,榆树糜子吃了,洋芋包谷叶子也吃了。”老人满脸的皱纹随她年轻时的记忆挤在了一起。

“那个地震啊,墙从头上打下来,胳膊也肿了,头也打破了,现在还疼呢!”老人举着双手用力比划地震时的情景。

“那奶奶你现在最想吃啥啊,白面馍馍还是杂面脉脉?”临夏作家笑着用方言问。

“日子这么好,想吃啥就吃啥,那个杂面馍馍也香呢!”老人拌着嘴说,像已在咀嚼那美味的杂面馍馍,脸上的皱纹一点点舒展,阳光照在上面红扑扑的。

又说起黑脸的韩书记,说他是个好人呢,为村里办了很多好事呢,村里人都喜欢他呢,也是个撒拉族人呢……

不仅撒拉族,还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土族、羌族、汉族,共八个民族,这也是村子之所以称为团结村的缘故。难怪韩书记说话做事都那么急,脚打后脑勺地忙,那么多不同习惯不同信仰的民族聚居,矛盾和纠纷定然少不了。但韩书记自己说,无论震前的老团结村还是现在的新团结村,从未在所谓民族问题上操过一点心,性急只是个性使然,因着国家政策保护,又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团结村八个民族从来都是互敬互帮好得像一家人。

“同我太爷也有点关系。”韩书记另有些自豪。说他太爷民国年间原是这里的大阿匍,一次土匪跑村子烧杀抢掠,正是他太爷挖大洞将汉族老弱病残藏匿起来,由此躲过一劫。而后来韩书记家因故落难,亦是汉族同胞倾情相助,将他领至家中抚养成人。所以村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是历来就有的传统,结婚互请,节日互祝,连饮食习惯都已相互迁就不分彼此。尤其那次大地震,村人不分民族不分年龄,在韩书记带领下只为一个救人的目标,按韩书记惯有话说:“全……部都跑出来救人了!”

实际上,韩书记删减了他自担任团结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为着村里人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惯混在一个大锅里拿铲子努力拌匀的那个过程。锅铲哪有不碰锅沿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家庭,亦免不了纷纷扰扰的矛盾,何况一个近三百户的村子。他只是把关于自己的那些“全部”省略成一缕轻风,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却无从抓住。

韩书记又掰着手指同我们讲村里的“多”:老板多,当官的多,公务人员多,跑运输的多,开饭馆的多,光是做腰刀的就有三十几家。这大概同村里很多民族有关系,各种智慧各种谋生的手段。听韩书记语气,倒好似一个大家庭的大家长,看自家孩子个个有出息,忍不住嘴上向旁人夸,心里说不出的得意,连团结村旧址重建处那一树碧桃,彼时也得意地红了脸,浑身散发出灼灼的光。

说话间,这个荣获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原娇子”的“全部”韩书记忽又陷入一种沉思,一张结实的黑脸像隔在一片雾里,显得深远而凝重。

不知道那个时候,黑脸的韩书记在想些什么。

大河家的中年男子

大河家的中年男子

我是走进大河家,才发现大河家原是积石山县极为有名的一个镇子,怪不得同行之人一路多次提到大河家,躲都躲不开。

大河家的出名理应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地处甘肃青海两省四县交界,古河州二十四关之首积石雄关所在,隋炀帝西征突厥和吐谷浑、文成公主进藏、1949年王震大军附62军挺进青海,皆由其临津古渡(丝绸之路南道的要津)跨黄河而过,可见气魄之大。而我在大河家克新民村见到的四十岁中年男子亦是他西北汉子的大气魄,只见他在我们众多人面前一点都不拘束,扬着声调说:“我还年轻,还可以下苦!”

中年男子是在他震后原址重建的老院子里说的这句话,彼时他浑身是土,像刚从地里钻出来。老院子重修,一砖一瓦都是他和媳妇俩人一点一点垒起来的。新楼房固然好,干净、方便,可家里两辆电动车两辆拖拉机往哪停,后院十几只羊哪里住,院子正开花的两棵梨树往哪移,半辈子攒下那么多零七碎八,又都重要,楼房根本盛不下。村西头那八十多岁马老汉,早就该随儿子搬到安置点新建的楼房了,可他仍一个人住在废院子那抗震救灾时政府发的帐篷里,整整一个冬天都守着。说棉帐篷生炉子一点儿都不冷,能不冷吗,帐篷又不是土墙砖瓦,是他舍不得老房子里的锄呀犁呀锹呀那些老物件,还有地震前收的那些粮食,说要先住那里慢慢处理。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那些东西一年多了还没处理,反而又在倒塌的院墙边细细种了一畦菜地,每天低着身子在残垣断壁间走来走去,别人看着可怜,他自己倒每天乐呵呵的。实在不想去楼房住啊,隔天隔地的,心里不踏实。

四十岁中年男人没有村西头那马老汉的想法,原址重建他有自己的打算。政府每户补贴七万五,自己又是老瓦工,所有泥瓦活都能拿得下,加上媳妇也可以干点小工的活,算下来一院十几间房,自己一分钱不掏就可以建好。还有树有院子,客房卧房厨房车房,地里种点菜足够日常吃,后院羊圈里的粪还可以当肥料,样样儿都合适。两个女儿还小,将来还想供她们上好大学,以及两口子将来的养老,都得花钱,都得精打细算。

“那些家里有工人的、当老师的、有钱的都跑到楼房舒服去了,我们还没办法舒服啊!”自始至终他都一脸飞扬的笑,是心里的更年轻啊,天大的事都不怕。而等这一院房子修好,家里安顿好,他又会像往年一样去青海挖虫草,去宁夏摘瓜,去内蒙给人盖房子当瓦工去了。

“现在不是保护生态不让挖虫草吗?”我问。

“有办证的,政府有限管控呢!”中年男人说。

整个积石山县,像中年男人这样常年出外打工的人很多。上天厚待勤劳的人,两省四县便利的交通,加上黄河水的滋养,不但使积石山商贸发达,成为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还给了积石山人更方便外出就业的机会。尤其地震之后,为了解决搬迁户将来的生计,凡年轻力壮能出外打工者,尤其厦门山东那些对口帮扶省份,政府对他们都有相应务工奖励和住房补贴,以最大程度降低在外生活成本。至于留在积石山县的人,没劳动能力的就民政救助,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社区公益岗位、牛肉拉面等技能培训以及蔬菜大棚、牛羊良种繁育中心等政府主导的产业,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像大河家韩陕家村阳光温棚新建的144座大棚,常年能提供五十多个就业岗位,辣椒、草莓、西红柿、减脂黄瓜,除草、采摘、绑绳、吊秧,人均月工资三千多,当真让农户们不再为生活过度担忧。

如果能再勤快点,那就不仅是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了。譬如在陈家新村为村民免费发放蔬菜幼苗处,一大堆人挤在窗口排队领菜苗,辣椒苗茄子苗那些,见一六十多岁妇女描眉画唇立于旁侧,浑身上下有一种莫名的珠光宝气。走近同她聊,发现她端在胸前的手指上竟金戒指金手镯四五个琳琅满目,老年依旧饱满的指甲还特意包了胭脂花的红,使她老年同样饱满的脸散发出一种热气腾腾。显然她是富有人家,且情愿把这种富有展示给人看,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幸福而满足,她的儿女最勤劳最争气全天下最孝顺。

为什么不去展示呢,社会发展国家安定给了人更多发家致富更多追求幸福的机会,便是再大的灾难也阻止不了人向前向好的心。

想起村里一位七十多岁老汉蹲在新房子的墙根,一边晒太阳一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国家好呀,地震时面呀油呀衣服啊都给我们发,补贴也发了,帐篷当晚就搭起来了,炉子围起来,煤也拉来了,早晨解放军支起大锅做饭,想吃什么吃什么,什么东西都码起来了,你买东西也买不了这么快,全国人民一家亲,不得了!你看那个新楼房,跟电视里的大别墅一样,住着舒服呢!”说着说着,老人情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有一瞬间,我怀疑老人是为迎合我们采访,特意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然而,看他皱纹密集处发着光的眼睛,看他一脸水波纹的笑,我觉出了自己的狭隘并为之羞愧,一个人真实的情感、那些来自心底的快乐和幸福,是任何伪饰都掩盖不了的。

而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当它的人民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非但不感到恐惧,反而有在废墟中卷土重来的自信和勇气,那它的前景必定笼罩在一片耀眼光辉中,且是一路坦途无所阻隔的。

来源:何延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