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9 月 22 日至 24 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减少,气候干燥,正是秋收、秋种、秋管 “三秋” 大忙的关键时期。不同地区的农事安排因气候与作物差异而有所侧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9 月 22 日至 24 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减少,气候干燥,正是秋收、秋种、秋管 “三秋” 大忙的关键时期。不同地区的农事安排因气候与作物差异而有所侧重,整体围绕 “抢收、精种、细管” 三大核心展开。
Autumn Equinox
一、核心农事总纲:抢收已熟作物,确保颗粒归仓
秋分前后,多数秋熟作物进入成熟期,且此时天气多变,可能出现早霜、阴雨等灾害,因此 “抢收” 是首要任务,需集中人力物力收割、晾晒、贮藏,避免减产。
1. 粮食作物
水稻:南方双季晚稻进入灌浆成熟期,需密切关注籽粒饱满度,在稻穗变黄、谷粒坚硬时及时收割;收割后需尽快晾晒至含水量 13% 以下,再入库贮藏,防止霉变。北方单季稻已成熟,需抢在降温前完成收割,避免低温导致稻粒发芽或倒伏。
玉米:黄淮海地区、东北平原的春玉米和夏玉米进入蜡熟末期至完熟期,当玉米苞叶干枯、籽粒变硬有光泽时即可收获。收获后需将果穗晾晒脱粒,或带苞叶挂起风干,同时注意防治玉米螟、蚜虫等残留害虫,避免贮藏期受损。
大豆:大豆叶片脱落、豆荚干燥变硬、籽粒饱满时为最佳收获期,需在早晨或傍晚露水未干时收割,减少豆荚炸裂导致的落粒损失;收割后及时晾晒脱粒,防止籽粒霉变。
红薯(甘薯):秋分后气温下降,红薯块根膨大速度减缓,需在霜降前(地温低于 15℃前)收获,避免低温冻伤块根。收获时需小心挖掘,防止块根破损,晾晒 1-2 天后入窖贮藏,窖内保持 10-15℃、相对湿度 85% 左右的环境。
2. 经济作物
棉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棉花进入吐絮盛期,需分批采摘(“拾花”),优先采摘完全开放的白絮棉,避免雨后棉絮污染或霉变;采摘后需晾晒去杂,分级贮藏。
花生:花生地上部分叶片变黄、荚果饱满坚硬时即可收获,收获后需将植株倒置晾晒,使荚果中的水分充分散发,再脱壳晾晒,防止荚果发芽或霉变。
Autumn Equinox
二、关键农事重点:精种越冬作物,打好来年基础
秋分是秋播的 “黄金窗口期”,此时地温适宜、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需根据地区气候选择合适作物,做好整地、播种、施肥等环节。
1. 北方地区(华北、西北、东北)
冬小麦:这是北方秋分播种的核心作物。播种前需深耕土壤(深度 20-25 厘米),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氮磷钾复合肥);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播种期(华北一般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东北南部稍晚),播种深度 3-5 厘米,播后镇压保墒,确保出苗整齐。
油菜(北方小油菜):部分地区可播种冬性油菜,需选择耐寒品种,播种前精细整地,施入腐熟农家肥,条播或撒播后覆盖薄土,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
绿肥作物:如紫云英、毛苕子等,播种后可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为来年春播作物做准备,需在秋分前后抢墒播种。
2.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华南)
冬小麦 / 冬油菜:长江流域冬小麦播种期集中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冬油菜(甘蓝型)需在 9 月中下旬至 10 月上旬播种育苗,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移栽;播种 / 育苗前需施足基肥,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
蔬菜:秋季是多种蔬菜的播种、定植期,需根据上市时间合理安排:
耐寒蔬菜:如白菜、萝卜、芥菜等,需在秋分前完成播种或定植,确保在降温前形成壮苗;
越冬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蒜需在秋分至寒露间播种(“秋分种蒜,寒露种葱”),洋葱需提前育苗,10 月下旬定植;
速生蔬菜:如菠菜、生菜,可分批播种,满足秋季餐桌需求。
晚稻后期管理:南方双季晚稻虽未成熟,但需做好后期水肥管理,每亩追施少量尿素 + 磷酸二氢钾,防止早衰,同时注意防治稻飞虱、纹枯病。
Autumn Equinox
三、配套农事管理:细管在田作物,防控灾害风险
秋分后气候复杂,需加强在田作物的田间管理,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水分调控、防寒准备等工作。
1. 田间水肥管理
已收获作物的地块:及时耕翻灭茬,结合施基肥(如腐熟秸秆、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为秋播作物提供良好条件。
未收获作物(如晚稻、晚熟玉米):避免大水漫灌,干旱时小水勤浇;需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作物抗寒、抗倒伏能力。
秋播幼苗:出苗后根据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幼苗期追施少量速效氮肥(如尿素),促进根系生长。
2. 病虫害防治
秋分前后病虫害仍较活跃,需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粮食作物: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锈病;水稻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瘟病;大豆防治食心虫、霜霉病,可选用低毒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三环唑),采收前 7-15 天停止用药。
蔬菜:白菜防治软腐病、菜青虫;萝卜防治蚜虫、霜霉病;可采用轮作、清洁田园、生物防治(如释放瓢虫治蚜虫)等方式减少农药使用。
果树:苹果、梨等进入采收后期,需防治红蜘蛛、腐烂病,采收后及时清园,清除病叶、病果。
3. 灾害防控与防寒准备
防早霜:北方地区需关注天气预报,若遇早霜预警,可对未成熟作物(如晚熟玉米)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抗寒力,或采用熏烟法(点燃秸秆、杂草产生烟雾)提升田间温度。
防阴雨:南方若遇持续阴雨,需及时疏通田间沟渠,排除积水,防止作物烂根、病害蔓延;已收获的粮食需勤翻晒,或使用烘干设备烘干,避免霉变。
防寒准备:北方秋播作物(如冬小麦)出苗后,可在土壤封冻前浇一次 “越冬水”,增强幼苗抗寒能力;南方蔬菜可搭建小拱棚,为越冬蔬菜提前做好防寒准备。
Autumn Equinox
四、不同地区农事差异对比
地区核心抢收作物重点播种作物关键管理要点东北平原玉米、大豆、水稻冬小麦(南部)、绿肥防早霜,抢收后及时整地秋翻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棉花冬小麦、冬油菜冬小麦播种保墒,棉花分批拾花长江流域中稻、棉花冬小麦、冬油菜、蔬菜晚稻后期防早衰,油菜育苗移栽华南地区晚稻(部分)、花生蔬菜、冬种马铃薯防台风残留影响,蔬菜分批播种总之,秋分农事的核心逻辑是 “与时间赛跑”—— 既要抢收成熟作物保障产量,又要抓住适宜墒情完成秋播,同时通过精细管理为作物越冬和来年丰收奠定基础。不同地区需结合本地气候、作物品种灵活调整,确保 “三秋” 生产有序推进。
来源:华生农资技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