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去世,乾隆问母亲“甄嬛”:百年后是否跟父皇合葬?母亲拒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9:02 2

摘要:1735年8月,58岁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离世,24岁的弘历继承大统,改元乾隆。

1735年8月,58岁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离世,24岁的弘历继承大统,改元乾隆。

按照清朝的丧葬规制,乾隆将雍正与原配妻子孝敬宪皇后、以及雍正生前极为宠爱的敦肃皇贵妃一同合葬于清西陵的泰陵地宫。

乾隆考虑到生母钮祜禄氏的身份,便恭敬地询问:“您百年后可与父皇合葬?”

出乎意料的是,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钮祜禄氏只是平静地回应:“不必了。”

这一回答令人费解——在古代,与皇帝合葬被视为后宫女性至高无上的荣耀,为何钮祜禄氏却拒绝合葬?

01

钮祜禄氏,就是热播剧中“甄嬛”的历史原型,但真实历史上的她与剧中的艺术形象可相去甚远。

现存于故宫的《孝圣宪皇后朝服像》描绘了这位太后六十大寿时的仪容,画中的她面容端庄,却不是什么明艳动人的大美人。

康熙四十三年,13岁的钮祜禄氏被抬进四阿哥胤禛的府邸,身份只是"格格"。

在满洲旧语里,"格格"本义就是"小姐",地位可高可低。

皇室亲贵的女儿可以称“格格”,放在皇子后宅,没封号的"格格"其实等同侍妾,排在福晋、侧福晋之后,连进宫赴宴的资格都没有。

父亲凌柱只是四品典仪,武职京官,算不得豪门。

钮祜禄氏相貌平常,加之家境普通,缺乏艺术教养,几乎没什么能吸引胤禛的地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年轻、健康、肯吃苦。

她在胤禛府中度过七年寂寥岁月,未曾得到王爷的注目。

直到康熙四十九年冬,胤禛染上时疫,高烧不退,别人都怕被传染避之唯恐不及,任务就落到了地位低微的钮祜禄氏身上。

而她毫无怨言,煎汤喂药,照顾饮食起居,衣不解带地守在床边。

病去如抽丝,胤禛捡回一条命,也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侍妾。

钮祜禄氏不邀功、不争宠的淡然态度,赢得了胤禛的敬重。

转年,她生下四阿哥弘历,也就是未来的乾隆皇帝,那是康熙五十年,她20岁,进府整整七年。

02

生了儿子,也没有立刻改写钮祜禄氏的命运,她依旧是个侍妾格格。

她只好继续保持低调,将全部心力放在抚养教育孩子上,幸运的是,她生了个聪明娃。

康熙六十年,康熙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小弘历,立即被这个举止得体的聪慧皇孙吸引了。

康熙认为弘历“福过于予”,意思是弘历的福气将来会超过自己,还下令将弘历养育宫中。

第二年,康熙在避暑山庄又特意召见了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连连称她为“有福之人”。

胤禛一看,难道老爹这是在暗示什么?于是,对钮祜禄氏也另眼相看了。

这个曾经被忽视的“格格”,终于踏上“母凭子贵”的上升之路。

雍正即位后,于元年二月册封钮祜禄氏为熹妃,入居景仁宫。

雍正三年,雍正最宠爱的年贵妃去世。

雍正五年,三皇子弘时因为犯了错被削除宗籍,他的母亲齐妃也受到牵连,在后宫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弘历举行了大婚,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雍正皇帝最看重的皇位继承人。

雍正八年,钮祜禄氏再次得到晋封,成为了熹贵妃。

雍正九年,孝敬皇后去世后,熹贵妃奉雍正之命,开始代行皇后的职责,统摄整个后宫。

雍正去世后,弘历登基成为乾隆皇帝,钮祜禄氏也随之被上尊号为崇庆皇太后。

不得不说,康熙当年称她为 “有福之人”,确实眼光独到。

03

雍正的陵寝,早在登基第十个年头就择定易州泰陵。

地宫规划,一帝二后:左为孝敬皇后,右为年皇贵妃——

孝敬皇后乌拉那拉氏是原配,名分在那里;

而年皇贵妃是雍正的挚爱,被破例允准合葬,是雍正特旨亲定,并提前在泰陵地宫中预留了位置。

在年氏死后,雍正亲拟祭文,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并将其灵位保留原样、八年不动,明显是在为日后合葬做准备。

现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是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那么她百年之后的“合葬”问题怎么解决呢?

可当她面对儿子提出的"合葬"建议,马上摇头拒绝,理由说得极体面:

"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心有未安。况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具在,泰陵毋须预留分位。"

话说得很冠冕堂皇,我不愿意去惊动已安葬的雍正啊,而且清朝也有昭西陵、孝东陵这样的先例可以遵循,所以泰陵地宫不需要为自己预留位置。

但实际上,钮祜禄氏不愿意与雍正合葬,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钮祜禄氏与雍正的感情并不深厚。

在雍正生前,她的地位低,雍正对她的晋封更多出于“母以子贵”的礼制考量,而非个人情感。

她深知自己从未得到过丈夫的真爱,因而不愿在死后仍以“妃嫔”身份陪侍其侧。

其次,泰陵地宫中已安葬了两位女性:雍正的元配皇后和宠爱的年贵妃。

若钮祜禄氏再加入,不仅需要重新开启地宫,更会在死后继续处于“卑位”。

这种安排对她而言,无异于生前处境的延续。

再者,乾隆即位后,钮祜禄氏已成为尊贵的皇太后,拥有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她不再需要以“雍正妃嫔”的身份存在,而是可以“皇帝生母”的独立身份彰显自身地位。

最后,清朝本身就有皇后不与皇帝合葬的先例,这让她的选择在制度上完全可行。

比如孝庄文皇后,也拒绝了去关外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单独葬在了关内的昭西陵。

所以说,钮祜禄氏不愿意与雍正合葬,并不是没有资格,而是她自己不愿意。

这是她以皇太后的尊贵身份,对自己一生情感做出的最终回应 ——“生前你不爱我,死后我也不愿再陪你”。

乾隆听完母亲的想法后,虽然一开始有些意外,但很快就理解了母亲的心思,他表示会尊重母后的意愿。

随后,乾隆下令在泰陵的东边选址,为母亲重新修建了一座陵墓,也就是后来的泰东陵。

乾隆对母亲的孝顺,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

无论是外出巡游、祭祀祖先,还是到避暑山庄避暑,乾隆都会尽量带着钮祜禄氏,让母亲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享受天伦之乐。

为博母亲欢心,当时已年过半百的乾隆甚至在母亲80大寿时亲自穿上戏服,登台舞蹈贺寿。

乾隆四十二年,86岁的钮祜禄氏在圆明园安详去世。

乾隆悲痛不已,他按照母亲的遗愿,将母亲追谥为 “孝圣宪皇后”,并把她单独安葬在了泰东陵。

钮祜禄氏真的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最好命的皇太后了,把后来的慈禧都给羡慕坏了。

大概真正的尊贵,不在于挤进谁的陵寝,而在于有权选择自己的归处。

来源:夜半读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