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夫妻35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8:22 1

摘要:不过因为孙老婶这么一闹,李大河连秋收后都等不及,直接招呼一些跟他好的汉子们,也打土坯去了!

一直到老队长忍无可忍,沉着脸出来喝止,这件事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因为孙老婶这么一闹,李大河连秋收后都等不及,直接招呼一些跟他好的汉子们,也打土坯去了!

在乡里头,谁家都是有些扯皮的事,就好比村里的表率——老队长家。

没有哪一家是例外的,所以谁也别笑话谁。

也正因为有老队长家的瓜吃,以至于邮递员又给白月季送稿费回信过来,都没什么热度了。

一个月就来一次,再稀罕的事都变得不稀罕。

但别人不觉得稀罕,白月季却觉得稀罕,因为她短篇文的路子走通了。

一篇文两千字,她能拿两块钱的稿费,这还是那种消耗性的文章,刊登过之后就会需要新的,比写书还要受欢迎。

她送过去的几篇文都已经被录取,成绩喜人。

加上还有一本书的,这次给她送过来的稿费有三十块钱。

别人不知道这些,但周野知道,真心觉得他媳妇了不得,他都可以在家里当全职爸爸,靠媳妇养活了。

但男子汉大丈夫的,虽然有软饭吃,但也坚决不吃,偶尔的吃一口还行,常吃可真不行,其他男人不评价,但他会不习惯。

转眼间已经迈入九月份。

从九月份开始,牛蒙大队可是要准备秋收了!

这是关乎到了今年民生的大事,也是大家最关注的事情!

跟这个相比,其他所有事都不算事。

队员们一个个的,也都是在养精神,因为要应对半个月后的秋收。

白月季就让周野开始好好养身体。

她可是知道的,夏收十五天左右,秋收那是四十五天!

今年种下去的绝大部分粮食都在这了,全都要收起来,早出晚归一刻都不能松懈。

这要是不好好养足精神去应对,半路就得累趴下。

周野趁这时候,还进了一趟山里,拎了几只野鸡跟肥野兔出来,给他老舅那边送了点过去,还有给顾广秋这些亲朋好友送点,剩下的就全都留着自己吃了。

牛蒙大队秋收的号角,也是在九月十五号正式吹响。

周野,李泰山,李丰收还有顾广秋等汉子三点半就出门。

这秋收比夏收那会还要早出门,气氛还要紧张。

因为要是收晚了,很容易就会有秋雨下来,到时候真的就叫人哭都哭哑了。

一年到头的粮食全泡了水,谁受得了?全都指望着这些粮食过活呢!

这也是早年得来的经验教训,所以只要涉及到收成,就绝对要把打仗的心态拿出来!

三点半出发走到他们要收成的地里差不多就是四点半,然后大家就抹黑干活,等太阳出来的时候,地里的这些水稻已经被收割了不少!

他们这边是有水稻的,只是适合种水稻的地不多,这庄稼对水的要求很高,生产过程几乎就不能怎么断水,还容易长病。

加上没有化肥,用的都是农家肥,产量是不高的。

一亩水稻就三百多斤粮食,一年就只能种这一茬,比小麦都金贵,因为他们这边的小麦一年能种两茬。

今年秋收完成之后就会把冬小麦种下去,等明年七月就能收成,这是一茬。还有三四月份种下去,今年十月份能收上来的第二茬。

小麦撒下去就差不多了,基本上就不怎么管它们,水稻不同,全都要伺候着。

不过就算水稻多难伺候,大队也还是会种,因为要交公粮,大米是细粮,更值钱一点,而且也有标准的。

跟往年一样,秋收这第一批要收上来的粮食就是这水稻。

等大人们把水稻收完之后,孩子们就带上自家的篮子开始扫荡剩下的那些了,这一点就跟收小麦的时候一样。

能在地里捡稻穗都算是私人的,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之一。

比如周三蛋,以及满仓满库他们都会来捡,这个时候孩子们之间也难免会有一些摩擦。

这个说他先看到的稻穗,那个说他先看到的。

谁家兄弟姐妹多,谁打架凶的重要性,也会在这种时候凸显出来。

满仓满库哥俩就干不过王二英他大哥家的孩子们,好在有大山嫂的孩子过来帮忙。

比如周三蛋,他也跟人打架了。

给他小叔家的母鸡送一罐子地里抓的虫子来的时候,白月季都能看到他脸上的伤,被指甲抓出来的。

“小婶,这已经是第三罐了啊,还有两罐就结清了。”周三蛋看着哄抢虫子吃的母鸡也很满足,又想起来就跟他小婶说道。

白月季点点头,“你脸上的伤怎么回事。”

“王驴蛋那龟孙抓的。”周三蛋回了一句,就拿着罐子跑了。

周大丫周二丫她们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非常忙的,周大哥跟周大嫂都去收粮食了,周大丫去晒粮场那边帮忙,她去那边帮一天忙就能赚四个工分。

从今年开始,她也参加劳动了,拔草什么的全都要干。

在这样的日子里,周二丫则是肩负起了做饭送饭的担子。

就周三蛋还没长大,所以有空,能去捡稻穗。

不过也因为就他一个,要不是有大山嫂的孩子,还有满仓满库他们联合一起,得被其他人家的小孩捶成金龟子不可。

水稻因为种得不算多,收起来很快,加上太阳也很晒,这不,三四天的时间,水稻就晒得硬邦邦的了。

但干了这三四天时间,大家伙也是有点累了,这么赶早赶晚的干,不累的都是铁人。

只不过这只是开胃菜而已,其他粮食也已经先后成熟了,花生,大豆,还有苞谷以及红薯等等!

他们这边也有种棉花,到时候也需要特别多的人手,因为收棉花的时候最怕下秋雨,偏偏那个时候秋雨还最多!

九月十五号开始的秋收,到金秋十月国庆节,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

而地里的大家都还在继续抢收着。

这时候,大家伙已经褪了一层皮。

包括周野在内都是这样。

这半个月来,他们就没有歇息过,都是半夜三点多出门,中午吃完饭能眯半个小时,然后会干到晚上,一般到家就得七点半了,晚饭随便扒拉完再去冲个澡,基本上倒床就睡。

哪怕是周野,如今都是没那个心思跟白月季求贴贴了,真的太累人了。

别看他是土生土长的,这么拼命干还是人生第一遭啊。

以前就算会干但也绝对不会这么拼的。

看到周野累成这样,白月季也是心疼啊。

所以没少给他做好吃的,还有吃完晚饭,白月季会让他喝上一杯牛奶再让他去睡觉。

之前买回来的奶粉都囤着呢,没怎么喝,本来是给兜兜跟嘟嘟准备的,结果因为白月季提供的口粮充沛,哥俩压根就不用喝奶粉。

而且如今哥俩已经六个多月大了,白月季早就开始给他们添加辅食,奶水只是配合着喝一喝,他们哥俩如今一天就吃两顿奶,晚上睡觉的时候,除了半夜好起来喝一顿夜奶,基本上都能一觉到天亮。

所以这牛奶就省出来了,都给周野留着补身体。

其他能给他吃的,就是炒了荤油的菜,以及院子里产的黄瓜番茄这些。

只是周野的运气也不是人家吹出来的,在这方面他多少有点硬实力。

十月中旬在小麦地收割春小麦的时候,他就逮到了野兔。

是从小麦地里窜出来的,周野反应灵敏,一脚横扫过去,在小麦地扎窝,吃麦子吃得胖乎乎的灰兔子就被他一脚踢上了天。

一个翻摆之后摔地上,就摔死了。

周野把这兔子拎起来,这沉甸甸的,是他目前见过的最肥的兔子了,山里的野兔都没有这只这么肥的!

“野哥!”李泰山激动得不行,“你这是要有肉吃了啊!”

而其他人也是一直到这会才反应过来,都是羡慕极了,那兔子窜出来就跟闪电似的,他们感觉一个眨眼睛就没了。

没想到周野这么厉害,一脚过去就把这兔子拿下了。

周野也高兴,可算是要有肉吃了啊,这几天他觉得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了。

“带上碗,今晚都过来分一碗!”他直接道。

李泰山欢呼,“野哥威武!”

顾广秋李丰收等人失笑,不过也是打起精神来,就盼着也能逮一只呢。

不过没了,就这一只,落入了周野的手里。

对于要给其他人分一口的事,白月季没意见,并且还赞同。

她也不支持吃独食,独食难肥啊。

而且要不怎么说周野的人缘现在越来越好?他的缺点是很明显的,但优点也是很突出的。

就是他对这些身外之物不会太看重。

肉在这年头很珍贵,但是他就舍得分出去。

有舍才有得。

李泰山,顾广秋,李丰收,还有李大山跟李大海以及老陶叔家的陶瓦片,他们当时都是分在一块麦地的。

所以都有份,一人一碗,一半土豆一半兔肉。

土豆也是吸饱了红烧兔肉的汤汁,特别的香,白月季还多弄了一些汤下去,这些汤水浇饭,那味道都好得不行。

分了这些出去,剩下的周野跟白月季就自己吃了。

因为这只兔子,周野他们这一群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干起活来力气都多了不少。

不过就是田地里的兔子不多啊,也就逮到了这一只而已。

其他人倒是也有看到,不过兔子跑得忒快了,压根逮不着。

麦子收上来后,大家伙收粮的战场就到了苞谷地。

掰苞谷也不是个轻松的活,一天掰下来,胳膊感觉都不是自己的。

壮劳动力去掰苞谷,像老人跟不方便干活的孕妇们就过来搓苞谷。

干这个活的时候,白月季还带着兜兜跟嘟嘟也一块过来忙活。

因为还得照顾哥俩个,以及做饭什么的,她一天干下来,就只能得三个工分,这还是她搓苞谷搓得挺快的原因。

这要是以前的话,估摸着白月季带孩子过来会被人嘲讽。

不过现在不一样,她跟周野名声越来越好了,虽然有个不会过日子败家的名声,但败的又不是别人的家,跟其他人没关系。

而且有什么好的,也会跟相熟的人家分一分,大家伙心里都是有数的。

比如苛刻的孙老婶,就因为之前白月季没收她的鸡蛋,且还送了她一罐子蜂蜜,对她印象很不错。

不过她不知道,白月季对她印象很一般。

陶大娘对白月季的印象也是不用说的。

还有老李婆,这会没人要生孩子,没人请她去接生,她也过来这边搓苞谷。

泰山妈跟老张婶就没在这,她们去参加其他工种了,倒是张巧妹现在就在这一块搓苞谷。

张巧妹的肚子已经开始显怀。

“算算日子,应该是过年那会要生吧?”老李婆说道。

“嗯。”张巧妹一笑。

陶大娘一边搓苞谷一边说,“现在就好了,有广秋给你撑着,也不用你再跟以前那样,以前这时候,你还跟汉子们一样去拼命赚那个工分呢,我记得有一次,你还是被抬回来的。”

“还有这事?”白月季问道。

“有啊,你不知道她以前多拼,我看了都不忍心。”

张巧妹笑道:“也没啥。”

白月季说,“可不是没啥,你去年结婚今年才怀上,就跟这脱不了关系,就是之前太拼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时候的人吃的东西以及运动量有关,真的特别容易怀孕。

三四个月才传出有好消息那都是晚的,一般都是第一个月结婚,下个月就要有反应了,速度得很。

“是啊,我还担心你有没有留下啥后遗症来着,万幸没啥事。”陶大娘也道。

张巧妹一笑。

但是真别说,今年的夏收跟秋收,真的是打从她懂事以来,过得最轻松的一个了。

因为所有的事都有顾广秋给她撑着,完全压不到她身上来。

以前她是没有这样的依靠的,全都要靠自己,所以真的是拼了命去干,哪怕是人不舒服,她都会忍着!

“你那汉子不错,我看那膀大腰粗的样子,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这种汉子靠得住。”老李婆都是说道。

看得出来,她对顾广秋也很满意。

“大娘,你给她看看,这一胎是个儿子还是个闺女?”陶大娘笑道。

“就现在这肚子尖尖的,这胎十有八九是个儿子。”老李婆看着张巧妹的肚子说道。

“真是儿子?”陶大娘眼睛一亮。

“错不了。”

“巧妹,你听到没有,你这胎是个儿子!”陶大娘高兴道。

张巧妹笑道:“都行,先开花后结果也好。”

“话是这么说,但这要是个儿子,心就稳了啊。”陶大娘说道,“你看月季,一胎得了两儿子,往后再生不管是儿子还是闺女都没什么要紧的。”

白月季笑笑。

兜兜跟嘟嘟小哥俩坐在一边玩玉米棒玩得贼高兴,六个多月大了,已经会坐了。

白月季就很注意,基本上兜兜跟嘟嘟待的地方,就没有零碎的苞谷粒,只有搓完的玉米棒,不过就算这样,小哥俩也是会往嘴里啃,只是都聪明得很,吃过几次知道这玩意不好吃了,就只是拿着玩。

故意逗着喂他们吃,他们都推掉表示抗拒。

加上白月季养得好,白白胖胖,看着真跟年画上的娃娃似的,特别招人稀罕。

就是刻薄的孙老婶,她都是说道:“你这两个娃长得是真好,我就没见过这样好看的奶娃,大眼睛白皮肤,这是照着城里养的孩子吧?不过你们两个长大了要娶媳妇,可得睁大眼睛哦,可不能娶你婶子她们那样的搅家精回来气你们妈……”

前边那句还好好的,后边那句就叫人不想听了。

兜兜跟嘟嘟看了眼这小老太太,哦,不认识,哥俩都不多搭理,转过身朝张巧妹挪了挪胖墩墩的屁股蛋。

这个是他们熟悉的人,经常看到。

小哥两大概觉得他们挪得够远的了,还回过身朝他们妈看过来,对他们妈笑。

兜兜是勾唇一笑。

嘟嘟则是坏坏一笑,那笑起来有点冒着小坏水的样子简直是像极了周野。

哥俩那样子就似乎在说,妈,我们在这呢,你快来抓我们呀。

白月季一笑。

张巧妹看了眼馋道:“他们真可爱。”

“你这个生出来,到时候让他们带着玩。”白月季笑道。

孙老婶被忽略有些不满意,“周野媳妇,不是我说啊,你真得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可不能让他们哥俩以后跟大山他们几个那样,哎哟,可真是白养了!”

白月季淡定,“还早。”

一旁的陶大娘还有老李婆都不搭理她。

不过旁边多的是其他老太太跟孙老婶交好的,聚在一起就声讨年轻媳妇们,然后又从这个将话题转移到杨若晴身上。

说什么路过她的时候,就能闻到身上有一股子香味,肯定是抹香膏了!

还说这就是在勾引男人!

比如前几日,还有其他大队的青年听说了她的名头之后特地跑过来看她。

结果一个个的,连路都走不动了。

“别看她娇娇气气的样子,勾引男人的本事强着呢!”孙老婶冷哼道。

陶大娘听不下去了,“你差不多就得了,人家一个姑娘,你这么说人家干嘛?”

“哎哟,你可别因为她住在你家,每个月给你借助钱就帮她说话啊,我说的难道还是空口白牙的吗?你问问她们几个,她们也清楚啊!”

其他几个嘴碎尖酸出了名的老大娘也点头,“没错,我们亲眼见到的!不是我说,就这不安分的性子,我看你还是别叫她住你们家了,别到时候连累你们!”

“连累我们啥?我老陶家根正苗红,老陶为了打仗更是连一条腿都丢了,公社领导都还准我们养一头驴呢!”陶大娘道。

这话一出来,那些个老太太就撇撇嘴不说话了。

本来是不允许私人养这样大的牲畜,必须要集体所有,不过老队长特地带着老陶叔去跟公社领导申请,公社领导看到老陶叔那样子,直接就批了。

老陶叔可以养一头驴套一辆驴车,平日里接送一下乡里人进出城,或者给大队以及乡里人拉磨赚点工分跟钱补贴家用。

整个牛蒙大队仅此一例。

白月季转了话题,问孙老婶道:“今年咱们大队是不是要养山羊啊?确定下来没有?”

“确定了。”

孙老婶作为老队长的家眷,就得意于这个,有什么消息她都会第一时间知道。

“咱们大队今年可是大丰收,就目前的粮食收上来,比去年的要高出足足三成呢!”她说道。

“三成?这么多啊?”一听这个,其他人的注意力也都是被转移过来了。

孙老婶点头,“可不吗,那些收起来的粮食都过称了,会计也已经算好,咱们大队今年肯定要养。”

“养山羊这活计,到时候就得老张来了啊。”一个老太太说道。

孙老婶看向张巧妹,“是得你爸来,到时候算十个工分的,不过要是小羊有养死了的,到时候也要扣分!”

“还得扣分啊?”白月季道。

“那肯定要扣分啊,我儿媳妇被选去伺候咱们大队那五只猪,一天能算七个工分,别眼红这工分高,要是养死了也得扣大分,这是规矩!”一个小老太说道。

聊到这个,孙老婶又给大家透露一件事。

“知青院那边的邓知青前些时候过来找我家老头,给提议了一个建议,你们要不要听听?”她还卖了个关子,不一次性说完。

“邓知青提的建议?这怕是有些不得了。”

“啥建议啊?”

来源:一只翼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