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10号,正好是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高德地图趁这天上线了个叫“扫街榜”的功能,还放话说这功能“永不商业化”,另外又掏了超10亿补贴,就是想让大家多去线下店里消费。
2024年9月10号,正好是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高德地图趁这天上线了个叫“扫街榜”的功能,还放话说这功能“永不商业化”,另外又掏了超10亿补贴,就是想让大家多去线下店里消费。
外界一看就明白,这明显是冲着大众点评来的,不少人还说这“扫街榜”能治治现在点评圈里的“刷好评”乱象。
但说实话,高德想用这么个点评功能就撬动到店市场,这算盘真能打响吗?
之前看《圆桌派》,美食导演陈晓卿说过,餐厅评分在3.5到4.0分之间,往往藏着好吃的。
不少商家为了涨分,会找第三方公司批量写好评,甚至让达人没到店就发“云探店”内容,点评系统早就有点失灵了。
高德搞的这个“扫街榜”,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它把真实导航数据和用户评价绑在一起,还拉上了支付宝的芝麻信用,用户授权后,芝麻信用分高的人,评价权重会更高,平台再用AI过滤虚假评价。
这思路确实比传统点评平台强点,导航要真去了店里才算数,造假成本一下就上去了,芝麻信用又能证明用户靠谱,评价可信度确实会高些。
不过仔细想想,这机制也不是没漏洞,就说导航数据吧,你导航到一家餐厅,不代表你就是去吃饭的。
可能是司机去接人,也可能是情侣约在那儿碰头,最后根本没进店消费。
这些数据要是算进榜单里,不就把评分带偏了?还有商家,想钻空子也容易,搞个9.9元的低价套餐,就能吸引一堆人导航到店,可这跟餐厅菜好不好吃、服务行不行,根本没关系。
之前上海就有个景区周边的餐厅,靠低价套餐把“扫街榜”排名冲到了TOP5,结果用户去了发现要强制买高价菜,最后全是投诉。
如此看来,光靠导航数据,根本分不清哪些是真消费、哪些是“凑数”的,这榜单想做到绝对公平,难度不小。
而且导航用户里,外地游客占比还不低。
就说上海,2024年常住人口才两千四百多万,接待的国内游客却超3.9亿人次。
游客选餐厅,大多看社交媒体上的种草内容,跟本地人的口味差得远。
要是不把游客和本地人的数据分开,那榜单上排前面的,大概率都是景区附近的店,根本代表不了本地人真正爱去的地方。
浦东国际机场第二餐厅就是个例子,它其实是对外营业的员工食堂,就因为“免费停车”,吸引了好多接机的人导航过去,结果还上了“扫街榜”的“本地人爱去”榜单。
可实际上,本地居民平时谁会特意去机场食堂吃饭啊?这明显就是数据没分清用户身份,才闹出来的乌龙。
还有商场里的餐厅,也挺吃亏的,大家周末出去,一般先逛街再吃饭,导航目的地会设成商场,不会直接导到餐厅。
这样一来,商场里的餐厅就缺了导航数据,很容易被“扫街榜”忽略。
2024年9月15号的“扫街榜”状元榜TOP10里,就两家在商场里,剩下的全是街边店。
一家上海陆家嘴商场里的连锁餐厅,在大众点评本地榜排前三,就因为没多少导航数据,“扫街榜”上排到了百名开外,客流量都少了不少。
要知道,商场里的餐厅贡献的到店消费总额可不少,就这么被忽略,这榜单的覆盖面就差了点意思。
高德为啥这么执着于做“扫街榜”?说到底还是想在到店市场分杯羹。
它的日活用户有1.7亿,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能到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线下流量其实很足。
但问题是,除了广告,它很难靠这些流量做成真正的交易,总不能一直靠广告赚钱吧?2023年它跟阿里本地生活的“口碑”合并,就是想把导航用户转化成到店消费者。
为了留住用户,高德之前也做了不少内容,比如出行足迹、AI导航,还跟明星、网红、游戏IP合作搞语音包。
2020年上线的“一条小团团”语音包,下载量超千万,就算后来小团团停播、有法律争议,这语音包也没下架。
2022年跟《原神》合作的“可莉”语音包更火,B站上有个“当我爸用上了可莉导航语音”的视频,播放量超730万,小米应用商店里还有人因为可莉给高德打五星。
这些内容确实拉了不少用户粘性,2024年四季度高德还首次盈利了。
但它的营收还是靠广告撑着,2024年全年营收120亿,广告就占了78亿。
而且功能越加越多,APP也越来越臃肿,好多人只用它导航,觉得买房租房、订酒店这些功能根本用不上,跟现在的支付宝有点像,支付宝里除了支付,还有理财、短视频、直播,图标又多又乱,操作起来也麻烦。
现在高德又搞“扫街榜”,走的也是支付宝的老路,想靠新功能拓展业务。
但在点评这块,它还是没解决根本问题,比如商家让用户打卡给五星好评换饮料、小菜,这种真实到店的“促评”,它根本辨别不出来。
而且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种草内容太多,用户一不小心还是会踩坑。
跟美团比,高德也没什么优势,美团的到店业务已经形成了“评价+团购+配送”的闭环,2024年还把“到店消费凭证”加进了评价体系,虚假评价过滤得更严。
高德的“导航+信用”模式,只是部分解决了“刷好评”问题,想追上美团,还有不少路要走。
高德做“扫街榜”的想法是好的,也给到店点评提供了新思路,但想靠它打开到店市场,还是有点不够。
它得先解决导航数据辨别、用户身份区分、商场餐厅覆盖这些问题,再把功能精简一下,别让用户觉得臃肿。
不然的话,就算有10亿补贴,也很难留住真正想找靠谱餐厅的用户。
本地生活的到店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高德要是想站稳脚跟,还得再找对方向,毕竟光靠一个“扫街榜”,怕是撑不起它的到店野心。
来源:墨史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