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秋分吃4黄,不用医生帮”,健脾养胃气血足,要懂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9:12 1

摘要:秋分一到,天高气爽、昼夜平分,万物开始由盛转衰。很多人觉得只要穿得暖、睡得早,秋天就能平安度过。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秋分其实是一个隐藏的“健康分水岭”,若不懂调养,往往积劳成病。

秋分一到,天高气爽、昼夜平分,万物开始由盛转衰。很多人觉得只要穿得暖、睡得早,秋天就能平安度过。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秋分其实是一个隐藏的“健康分水岭”,若不懂调养,往往积劳成病。

吃对了,能顺利过冬;吃错了,可能换来一身毛病。俗话说:“秋分吃4黄,不用医生帮”,到底是哪4黄,又为何如此神奇?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节点,却也是身体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天气虽凉爽,但早晚温差大,湿气未尽,燥气已起,人体的脾胃首先中招。

中医有“秋分养脾第一说”,西医则认为此时胃肠道屏障功能易受影响,致病菌乘虚而入,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人,稍不注意就可能腹泻、便秘、食欲差接踵而来。

很多人没意识到,秋天吃不对,冬天容易病。这是因为脾胃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虚,免疫力下降,各类疾病就会趁机侵袭。

秋分后如果经常感觉疲倦、不思饮食、容易腹胀,甚至皮肤干燥、口腔溃疡频发,往往是脾胃出了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医学上多与肠道菌群失衡、胃酸分泌紊乱、肠道黏膜受损有关。

再进一步说,脾胃虚弱不仅仅是“吃不好”,更可能诱发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甚至消化性溃疡。这类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发展,就可能引起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尤其是在秋冬交替的季节,消化系统的各种小毛病,常常是大病的前奏。而很多人直到症状严重才就医,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秋分到底该怎么吃?这就要说回那句老话:“秋分吃4黄,不用医生帮”。所谓“四黄”,指的是黄豆、黄米、黄花菜和南瓜。

这四种食物在传统饮食中常被称作“黄中之宝”,而现代营养学也有了清晰的解释:四黄富含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能有效调节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

先说黄豆。它被誉为“植物肉”,富含大豆异黄酮、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西医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胆固醇,有助于肝脏解毒和肠胃修复。秋分后适量摄入黄豆制品,比如豆浆、豆腐,不仅能补充能量,还能调和气血,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胃炎。

接着是黄米,也叫小黄米,其实就是优质的小米。它的升糖指数低,易消化,富含维生素B1、铁和锌对于脾胃虚弱、经常腹泻或没胃口的人来说,小米粥是再合适不过的调养食品。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小米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缓解胃酸过多,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尤其有益。

第三种是黄花菜。别小看这种食材,它的营养密度极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铁、钙和胡萝卜素,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良好支持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黄花菜中的天然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清除自由基,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胃溃疡。需注意干制黄花菜要泡发充分,以防有毒物质残留。

最后是南瓜。南瓜中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果胶和维生素C,果胶能在胃壁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尤其对于患有胃食管反流、胃酸过多的人而言,南瓜是极好的天然“胃黏膜修复剂”。它还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是老人和孩子秋季饮食中的“黄金选择”。

看到这,你可能会松一口气,觉得只要多吃这4黄就万无一失了?可真正的健康,从来不是“吃几样东西”那么简单。如果你以为靠“四黄”就能抵御秋燥、安度秋冬,那可能正中了健康的“温水陷阱”——很多慢性胃病的根源,往往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杂”、“吃得乱”。

比如高脂高盐的快餐、辛辣刺激的火锅、冰镇饮料和宵夜烧烤,这些看似“过瘾”,实则对胃肠道的打击极大。尤其在秋分时节,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胃肠功能趋于缓慢,此时若继续放纵饮食,等于在给秋季健康“埋雷”。长此以往,不仅脾胃受损,肝胆、胰腺、肾脏也都会受到牵连

而这些隐患往往不会立刻表现出来。等你感到胃痛、消化不良、体虚乏力时,可能已经是慢性炎症反复发作,甚至出现病变的信号。医学研究显示,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其前期多由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发展而来。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上常见中年人“突然查出问题”,其实是“早已埋下病根”。

秋分不仅要吃对,更要吃稳。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情绪平稳,是秋分养生的四大基石饮食上应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和生冷辛辣。西医建议以“肠道友好”为原则,增加膳食纤维、益生元摄入,如燕麦、地瓜、苹果、酸奶等,这些都有利于肠道菌群平衡。

中医则强调“养脾防燥”,主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分后适宜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节律,有助于调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状态

适当泡脚、按摩足三里、练习腹式呼吸,对改善脾胃功能、缓解焦虑也有积极意义。秋分养生,贵在整体调和,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而在心理层面,秋分也是情绪波动的高发期。随着日照时间减少,人体褪黑素和血清素水平波动,容易出现“秋季情绪障碍”研究发现,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在秋分前后明显上升,这也间接影响了胃肠道的健康状态。保持乐观情绪、适度社交、晒太阳与户外活动,都有助于身心调节。

秋分是一道“看不见的健康分界线”。吃对“4黄”,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对身体的长期、系统认知健康从来不是一天的事,而是每一个选择、每一口食物、每一次作息的积累。秋分时节,愿每个人都能用科学的方式,照顾好自己的胃,也照顾好这一年的健康根基。

你觉得秋分的饮食习惯真的会影响整个冬天的健康吗?你有没有在秋季出现过胃口变差、情绪低落的情况?你又是怎么调节的?

参考文献:
[1]王莉.秋季节气与常见疾病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9):845-847.
[2]赵明.脾胃功能与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J].中华胃肠病杂志,2021,29(6):401-405.

健康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用于公众健康知识传播,不能作为诊断、治疗或用药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

来源:中医养生之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