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莫言:如何面对争议和抹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7:53 2

摘要:“要赶快忘掉这个奖项,否则会迷失在虚荣里。”Quickly forget about this award, otherwise you will get lost in vanity

转自 有素质的大学生

01|鲜花与骂声同时到来 Flowers and curses arrive simultaneously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那一刻,他成为世界瞩目的作家。

然而,鲜花与掌声并不是全部。

几乎同时,批评、质疑、甚至抹黑接踵而来。

有人说他“丑化中国”,有人说他“迎合西方口味”,

甚至还有人断言“莫言不配”。

面对这些声音,他没有公开争辩。

只是平静地说:

“要赶快忘掉这个奖项,否则会迷失在虚荣里。”Quickly forget about this award, otherwise you will get lost in vanity

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外界的回应。

因为莫言很清楚:作家的价值不在奖项,而在作品。The value of a writer lies not in awards, but in their works.

02|争议,是作家的宿命Controversy is the destiny of writers

在中国文学史里,哪一个真正的作家没经历过争议?

鲁迅被骂“冷酷刻薄”,沈从文被讽“乡土庸俗”,

甚至在西方,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也曾被斥“有伤风化”。

文学不是合唱,而是独唱。

只要有独立的表达,就一定会有人反对。

莫言深知这一点。

他曾说:“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看到的人性,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Writing is about expressing one's own perception of human nature, as for how others see it, that's their business

因此,他并不急于与抹黑者争论,

因为那会耗费精力,

而最有力的回击,永远是下一部作品。

03|抹黑,就像泥水溅身Smearing, like splashing mud and water on the body

有人问他:

面对网络上的谣言和攻击,你会不会愤怒?

莫言淡淡回答:

“作家被骂,就像雨天走在路上,被溅了一身泥水,洗洗也就干净了。”Being scolded as a writer is like walking on the road on a rainy day and getting splashed with mud and water, washing oneself up will make you clean

这是他对抹黑的态度。

泥水不是为你准备的,它只因为你刚好走过。

与其停下来责骂,不如继续往前。

这是莫言的人生智慧:

争论赢了口舌,却可能输了时间;

而沉默写作,才是真正的抵抗。

04|从作品里,看到他的回答From the work, I can see his answer

在《生死疲劳》里,地主西门闹被处死后,

灵魂轮回成牛、马、驴、猪、狗……

一次次跌入命运的荒诞。

每一次轮回,都是屈辱的体验。

可西门闹最终没有被怨恨吞噬,

反而在磨难中看清了人性的荒唐。

这何尝不是莫言自己的投影?

争议与抹黑就是一次次“轮回”,

它们不会杀死你,

它们只是考验你能否把情绪放下,继续往前。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从未被泼脏水,

而是能洗洗干净,抖抖身子,依然上路。

05|为什么抹黑越来越粗糙?Whyissmearinggettingrougherand rougher?

有趣的是,莫言也注意到,

这些年的抹黑往往越来越“粗糙”。

有人断章取义,一张截图就能让人群情激愤;

有人故意虚构,甚至连逻辑都懒得编。

为什么?

因为他们清楚:

逻辑并不重要,情绪才是燃料。Logic is not important, emotions are the fuel.

就像莫言在《丰乳肥臀》里写到的那个年代,

人们用最粗糙的方式抵御饥饿,

不在乎食物是否营养,只在乎能否填饱肚子。

如今的网络舆论,

也常常不在乎真相是否完整,

只在乎能否立刻引爆情绪。

所以,谣言与抹黑的“质量”下降,恰恰是因为它们不需要质量。

06|学会延迟判断Learn to delay judgment

如何对抗抹黑?

莫言给出的答案是:延迟判断。

在他的小说里,他很少替人物下结论。

他把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都摆出来,

让读者自己去琢磨。

同样地,当面对舆论场上的爆料,

我们也该学会按下暂停键:

• 先不要急着表态;

• 给真相一些时间;

• 等热闹散去,再看一看,

很多所谓的“铁证如山”,不过是一地碎瓦。

延迟判断,是读小说的智慧,也是抵御抹黑的武器。

07|争议,也是养分Controversy is also a nutrient

有人觉得,争议是一种伤害。

但莫言却把它当成养分。

如果没有批评,他也许不会思考:

“我的文字是不是过于残酷?”

“我对人性的表达,是不是太直白?”

争议让他更警醒,也让他更坚韧。

因为只有在被不断质疑的过程中,

一个作家的内心,才会越来越笃定。

被误解的人,往往也是被看见的人。

这也是他面对争议时的底气。

08|不与声音纠缠Not entangled with sound

在《檀香刑》里,酷烈的处刑场景震撼无比。

很多人骂他“过分血腥”,

但莫言没有去辩解什么。

他只是继续写,继续探索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

他相信,真正的理解不会在当下,

而会在未来的阅读中慢慢发生。

因此,他把争议与抹黑当作背景噪音,

而不是前行的障碍。

09|结语:最好的回应Conclusion: The Best Response

如果今天我们再次问莫言:

如何面对争议和抹黑?

他或许依旧会笑一笑,说:

“作家写书,读者评说。

骂我的人,和夸我的人,

都在证明我的作品还活着。”

这是他的豁达,也是他的力量。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

我们或许更需要莫言的提醒:

• 抹黑如泥水,不必驻足;

• 争议如风声,不必计较;

• 唯有自己的脚步,才真正决定了路途的方向。

来源:玉宇清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