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杨六斤的父亲在工地突发脑溢血离世,这个六口之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改嫁后,杨六斤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2014年的广西深山,一个瘦削的男孩带着记者辨认野菜,当记者将“最好吃的”野菜放入口中时,苦涩的滋味让他瞬间吐出。
这个男孩名叫杨六斤,七年间以野草为食,七年后因500万善款成为焦点,而他用善款回馈社会的选择,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这场跨越七年的生存史诗,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更是一曲关于人性光辉的赞歌。
2006年,杨六斤的父亲在工地突发脑溢血离世,这个六口之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改嫁后,杨六斤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但命运并未就此止步——爷爷因丧子之痛病倒离世,奶奶也在三个月后撒手人寰。七岁的杨六斤成为孤儿,蜷缩在漏雨的土坯房里,听着肚子里野草消化的咕噜声入睡。
“他试过三十多种野菜,有些植物吃完会头晕呕吐。”村民回忆道。杨六斤用树枝在泥地上记录可食用野菜的分布,把牛粪旁的蕨菜、溪边的鱼腥草当作“美味”。
他自制捕鱼器:将塑料瓶倒插,放入蚯蚓诱饵,深夜蹲守在溪边等待小鱼入瓮。这种原始的生存智慧,让他在日均1.36元的生活费下,硬是撑过了2555个日夜。
杨六斤的“食谱”堪称一部野外生存手册:春季采挖蕨菜根茎,夏季捕捉溪流中的麦穗鱼,秋季收集野栗子,冬季则靠邻居接济的玉米糊度日。
他发现用洗衣粉洗头会导致头皮溃烂,便改用草木灰清洁;没有御寒的棉被,就用干草塞满麻袋。
这种近乎原始的生存方式,让12岁的他体重不足30公斤,身高比同龄人矮了20厘米。“他总说野菜是甜的。”邻居王大娘抹着眼泪回忆。
事实上,杨六斤尝过的野菜中,有七种含有轻微毒素,长期食用导致他频繁流鼻血、指甲凹陷。
但即便如此,他仍坚持每天步行8公里到学校,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写字——因为校长破例免除了他的学费,还每天提供一顿红薯粥。
2014年,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节目组在拍摄扶贫专题时,意外发现了这个“野草男孩”。
当镜头对准他布满裂痕的手掌时,全国观众看到了这个孩子用塑料瓶制作的捕鱼器、用废旧轮胎改造的雨鞋。
节目播出后,500万善款如潮水般涌来,却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质疑我们挪用善款。”节目制片人透露,相关部门紧急介入,将善款存入第三方监管账户。
而杨六斤在收到第一笔捐款时,做出的决定让所有人震惊:他拿出150万为村里修建3.5公里水泥路,又用15万资助37名贫困学生。
当被问及为何不先改善自己生活时,他说:“我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不想让其他孩子也这样。”
来源:读写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