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染专业研修班的第三天,课程进入了“灰咖色系”的实操阶段。相较于前两日的基础训练,这一天的内容不仅材料更为多样,媒染工艺的复杂度也显著提升。在这里,没有化学染料那种立竿见影的便捷,取而代之的是植物与时间共同发酵的古老智慧。学员们面对的,是一场关于耐心与领悟的
植物染专业研修班的第三天,课程进入了“灰咖色系”的实操阶段。相较于前两日的基础训练,这一天的内容不仅材料更为多样,媒染工艺的复杂度也显著提升。在这里,没有化学染料那种立竿见影的便捷,取而代之的是植物与时间共同发酵的古老智慧。学员们面对的,是一场关于耐心与领悟的色彩修行。
灰咖色系的美学,深藏于繁复的媒染工艺之中。与单次成色的基础染色不同,从浅灰咖到深黑褐的色彩过渡,实则是媒染次数不断叠加的“时空之旅”。学员们逐渐意识到,浅灰咖需经历“两媒两染”的工序,中性灰调则需完成四次循环,而最深邃的玄色,竟要经过“六媒六染”的极致锤炼。每一步,都是对材料特性与时间节奏的双重把握。
当天的课程内容极为充实。学员们不仅亲手完成了决明子染料的萃取,还分组进行了八组共计六十四块布料的染色实验。茶叶的暖褐、五倍子的冷灰、黑檀的紫调、荔枝木的红韵,在棉麻布料上交织出大地色系的丰富表情。从单一灰调、咖色到复合混色,每一次染色都像是一次向色彩高峰的攀登,充满未知与惊喜。
一位学员在实验日志中写道:“当第五次将布料浸入黑檀染液时,布料忽然呈现出如古籍封面般温润的黛青色——这种不可预测的变色过程,正是植物染最动人的魅力。”这种对“染材性格”的体悟,恰是授课导师黄荣华所强调的教学核心: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显色节奏,匠人应学会顺应而非强行控制,在等待中理解材料的内在语言。
当灰咖色系与其他五大色系的打样工作告一段落,学员们所收获的,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操作要点。在后续的绞缬技法实践中,那些经过多日沉淀的灰咖色系布料,展现出细腻而丰富的层次变化,那是机械印花永远无法复制的、带有温度的生命痕迹。有学员感慨道:“我们不是在染色,而是在用植物书写纤维的日记。”
课程尾声,学员们看着自己染渍斑驳的双手,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传承的不仅是“如何做”的技艺,更是“为何做”的认知体系。在这个以秒为单位追逐效率的时代,植物染却要求人们以日、甚至以周为单位去等待色彩的沉淀。那一抹灰,一重咖,或许正是对抗浮躁生活的一剂美学解药。
六大色系的染色打样实操已圆满结束,接下来,学员们将进入绞缬成品的设计与制作阶段。另一段精彩,即将展开。
【授课团队】
高级工程师、非遗传承人 黄荣华
助教 吕晶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传统染色培训班”于9月19日至24日开班.需学习者,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的第61期班,十人小班教学,已报名过半,欲报从速!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来源:黄荣华的天然染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