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太客专(石家庄~太原段)的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但实际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属于级别的石太客专。石太客专是2009年建成通车的国内最早的山区高速铁路,具有非常意义!可是起步早,标准低,大多在山区,线路改造弯道取直显得有点尴尬!目前该线路不仅速度等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关键一横,青银高铁至今未能实现全线350公里时速贯通。这一僵局背后,折射出的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层挑战。
1、石太客专(石家庄~太原段)的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但实际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属于级别的石太客专。石太客专是2009年建成通车的国内最早的山区高速铁路,具有非常意义!可是起步早,标准低,大多在山区,线路改造弯道取直显得有点尴尬!目前该线路不仅速度等级偏低,开行列车数量也有限,形成了“低速—低客流—不敢提速”的恶性循环,成为全线提速的首个瓶颈。
2、太原~绥德段(太绥高铁) 是当前博弈最激烈的环节。短短296公里的线路规划陷入了“东西线之争”:榆林市希望高铁经行市区,拉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而传统方案则主张沿经济通道经绥德,节省投资且更易实施。这场博弈导致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终于在2025年7月进行了预可研方案审查,8月份公布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社稳评估等工作。太绥高铁建成后,将结束吕梁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并大幅缩短山西中部与京津冀、西北地区的时空距离。目前这段就是该条通道的最大“肠梗阻”,它影响到很多条东西方向的高铁线路不能通车,比如延榆鄂高铁、包银海高铁、京兰高铁大通道!
3、太中银铁路(绥德~银川段)是2011年建成通车的,它的设计时速只有160公里,且实行客货混跑。太中银铁路是一条连接山西省太原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银川市的重要铁路干线。该线路运输需求早已饱和,货运量大与客运提速需求之间形成直接冲突,扩能改造或新线建设迫在眉睫。
青银高铁沿线各省区经济结构差异显著:山东以沿海经济为主,山西聚焦能源重工,宁夏则偏处西北。缺乏紧密的经济纽带使得高铁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各地方也更多从本地利益出发争取线位与站点,陷入“各唱各调”的困境,都想着尽可能走自家的城镇。
要打破这一僵局,需要超越地方视角,强化高位设计。牵头开展客观中立的经济效益与工程技术评估,避免陷入无休止的地方争论。可借鉴类似郑万高铁的经验尽快明确建设方案。
同时,应推动沿线地区开展旅游、物流及产业合作,提升整体经济关联度,为高铁培育长期客流。只有跳出“谁的高铁”之争,转向“共同发展”之谋,才能真正打通这条纵贯东西的发展轴,让青银高铁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纽带。
素材来自网络正规官媒,欢迎家人们关注@明垣大基建将及时分享给家人们基建信息,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
来源:倡文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