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筑牢公众金融风险“防火墙”,将金融安全知识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巴彦金融监管支局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聚焦“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专项启动“风险提示送上门”系列宣传活动,推动金融风险防范教育从“广泛覆盖”向“精准滴灌”升级。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王柠 袁睿晗 记者李飞 王志强)为筑牢公众金融风险“防火墙”,将金融安全知识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巴彦金融监管支局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聚焦“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专项启动“风险提示送上门”系列宣传活动,推动金融风险防范教育从“广泛覆盖”向“精准滴灌”升级。
本次系列宣传活动以“贴近群众、精准施教”为原则,统筹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以“风险提示送上门”为核心形式,针对不同群体金融需求与风险薄弱点,划分五大服务场景精准推进。
社区“家门口”宣讲。金融监管支局联合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组建“金融风险宣讲队”,在社区广场、居民活动中心设立固定咨询点,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现场模拟诈骗话术等形式,重点讲解“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催收”等高频风险,手把手教居民识别诈骗套路。
乡村“田间地头”走访。针对农村群众对金融产品认知不足的问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村庄、农户家中,结合涉农领域常见的“假贷款中介”“虚假涉农补贴”等骗局,用案例通俗讲解实用防范技巧,为村民守住“钱袋子”。
企业“点对点”辅导。针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迫切易被“套路贷”“高利贷”盯上的特点,主动走访辖区中小微企业、商圈商户,现场解读正规融资渠道与流程,提示“虚假融资担保”等隐藏风险,同时对接合规金融机构,为企业匹配适配的金融产品,实现“风险提示+服务对接”一体化。
校园“课堂上”讲解。结合“校园贷”“刷单返利诈骗”等风险点,联合学校开展反诈知识普及,通过答题等形式,帮助学生群体提升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校园贷”、互联网贷款乱象侵害。
开展“银发守护”专项活动。聚焦“养老理财诈骗”“非法代理退保”“冒充子女借钱”等高频风险,通过上门宣讲、现场答疑、案例讲解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众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引导老年群众理性投资、合法理财,避免陷入经济犯罪陷阱。
巴彦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风险提示送上门”活动旨在打破金融知识传播的“最后一米”壁垒,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的风险防范技能。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