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时空智能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继2024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正式提出“时空智能学”概念后。今年3月初,在李德仁院士带领下,东方慧眼时空智能星座建设全面启动,标志着“时空智能”从理论论证迈向实践应用。
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随着时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时空智能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继2024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正式提出“时空智能学”概念后。今年3月初,在李德仁院士带领下,东方慧眼时空智能星座建设全面启动,标志着“时空智能”从理论论证迈向实践应用。
时空智能融合了人工智能、通导遥智能传感、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旨在通过实时感知、动态分析时空数据,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种目标(What Object)、有何种变化(What Change)、为什么变化(why)”等问题,从而辅助人类决策和行动。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了时空智能,等同于给地球安装一个“智能监控系统”,既能记录当前状态,还能预测未来变化。泰伯智库认为时空智能的核心在于将时间和空间作为关键变量,赋予机器理解和利用时空信息的能力,进而实现对物理世界和人类活动的深度感知、精准预测和智能决策。
根据李德仁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演讲,时空智能主要可应用于4大方向:一是空天时空智能,通过卫星观测地球,实现无所不在的PNT(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PNTRC(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服务);二是地面时空智能,利用无人机、移动测量机器人等手段,进行地表测量和地理信息获取;三是水下时空智能,通过水面和水下智能探测设备和无人舰艇,进行海洋和水下环境的监测和探测;四是医学时空智能,可用于诊断、治疗、防治和医养等方面。他认为时空智能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有观点认为,时空智能正逐步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自主决策系统”,赋能多个领域。如自然资源部原总规划师、中国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文忠就表示,人工智能离不开时空智能。根据公开报道,上海已经有估值160亿、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科技公司,该公司的时空智能能力已经在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等场景里得到广泛应用。有资深从业者认为,时空智能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传统导航、传统测绘正在缩减,换言之未来将由时空智能主导。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