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微创手术加速胸部手术患者康复(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5:30 3

摘要:43岁的王先生在单位体检中发现右肺有一个直径约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他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赵洪林主任医师接诊后建议他手术切除。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王先生接受了无管微创手术。手术中,王先生没有气管插管,仅在口鼻处放置喉罩,在麻醉医生严密监护下,赵洪

转自:天津日报

43岁的王先生在单位体检中发现右肺有一个直径约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他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赵洪林主任医师接诊后建议他手术切除。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王先生接受了无管微创手术。手术中,王先生没有气管插管,仅在口鼻处放置喉罩,在麻醉医生严密监护下,赵洪林主任顺利完成了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手术。王先生的手术历时约1个小时,只在体表留下一个3厘米长的小切口。手术结束后,王先生随即清醒,摘下喉罩被送回病房,术后两小时下地活动,术后第3天顺利出院,一周后已经回到工作岗位。

据该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陈军介绍,传统胸部手术通常需要“气管插管+胸管+尿管”三重管路。王先生接受的无管微创手术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组成,它在胸外科手术中做到“术中无气管插管+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术后不置胸管引流”和“术后不置导尿管”,手术麻醉用药量降低,不使用肌松剂,可以减少80%以上的胸部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缩短,降低了住院费用,一些肺结节患者可以实现术后24小时内出院。

据了解,无管微创技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目前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并由胸外科手术向骨科、泌尿外科、心脏外科等领域推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从2020年在全市首次开展无管微创手术,累计已经完成1000多例胸部无管微创手术,使该院胸部微创手术及术后康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包括肺癌在内的患者带来了高水平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该院麻醉科闫东来副主任医师表示,无管微创手术的核心是麻醉方式的变革,以精准麻醉替代全身麻醉,术中静脉麻醉联合区域神经阻滞的镇痛方案大幅减少镇痛药、肌松药的用量,让患者保持自主呼吸,处于类似“深度睡眠”的麻醉状态。相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数小时才能完全清醒,无管手术患者术后一两分钟就能睁眼,意识清晰能正常对话。传统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静脉血栓能下降90%以上,谵妄几乎消失。快速清醒、并发症少为患者快速康复奠定了基础。此外,术中喉罩代替气管插管,还避免了气道损伤风险,尤其适合播音员、歌唱家等对发声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刚刚确诊时,我一想到要接受肺部手术就非常焦虑。在我的印象中,肺部手术是一个大手术,全麻、时间长、创伤大。术中、术后身上插满管子,连着各种监护设备,手术恢复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做无管单孔微创手术完全颠覆了我对肺部手术的认知,没想到术后恢复得这么快。”王先生说。“开展无管微创手术以来,病人获益明显。因为麻醉不插管,很少听到病人说嗓子疼、声音哑。麻醉药量减少了,多数患者术后两个小时就能进食进水,并在家人辅助下下地活动。部分保留胸腔引流管的病人也能在术后24小时内撤管。不下尿管,尿路感染和尿路刺激征也没有了。不用或少用肌松剂,患者术后疼痛级别几乎降至零级。”该院肺部肿瘤外科护士长李梅说,“病人术后并发症少了,患者术后护理重点也从管道护理、并发症观察转移到康复和健康教育。与传统胸部微创手术平均住院5天到7天相比,无管微创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在4天以内。”

陈军表示,现在肺结节、肺良恶性肿瘤、气胸、肺大疱、纵隔肿瘤、手汗症等都可以进行无管微创手术,但需外科医生及麻醉医师评估才可以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年龄、体重指数BMI小于28、肺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指标。

该院副院长宋作庆强调,无管微创手术并不是单纯地把气管插管换成喉罩那么简单,它需要精湛的外科技艺及高超的麻醉技术,需要胸外科、麻醉科和手术室等多学科“无缝配合”,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团队协作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该院无管微创技术已形成一套标准化协作流程。医院已计划将该技术推广至食管外科、心脏外科,让更多患者受益。

记者 赵津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