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2025年是机器人行业大发展的元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08:58 1

摘要:中国A股机器人板块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以及政策支持的推动,机器人行业正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赛道。

中国A股机器人板块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以及政策支持的推动,机器人行业正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赛道。

一、机器人行业概述

1. 行业定义与分类

工业机器人。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焊接、搬运、装配等),核心企业包括埃斯顿、汇川技术等。

服务机器人。涵盖医疗、物流、商用服务(如送餐、清洁)和家用(扫地机器人),代表公司有科沃斯、石头科技。

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占工业机器人成本70%以上),国产替代空间大,如绿的谐波(减速器)、禾川科技(伺服)。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全球市场。2023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约400亿美元,预计2030年突破1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15%。

中国市场。中国连续9年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3年销量超30万台,占全球50%以上;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600亿元,增速超30%。

二、核心驱动因素

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家战略支持,“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翻倍(2023年约380台/万人)。

地方政府补贴(如上海、广东对机器人采购补贴20%-30%)。

行业标准完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协同。

2. 制造业升级需求

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机器换人”。

智能制造转型。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高精度行业依赖自动化设备(如锂电池生产线机器人需求激增)。

三、A股机器人板块细分机会

1. 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主战场。

行业格局。外资品牌(发那科、ABB)仍主导高端市场,但国产份额持续提升(埃斯顿市占率约8%,国内第一)。

投资逻辑。

高成长赛道。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扩产拉动需求(如比亚迪工厂机器人密度超1000台/万人)。

国产化率提升,关注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如埃斯顿自研控制器+伺服系统)。

重点公司:

埃斯顿,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布局全产业链,新能源领域订单占比超50%。

汇川技术,工控龙头,伺服系统市占率国内第一,机器人业务增速超60%。

2. 服务机器人,消费与商用场景爆发。

家用服务,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仅约10%(欧美超20%),科沃斯、石头科技双寡头竞争。

医疗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天智航)、康复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受益老龄化与医疗升级。

物流机器人,极智嘉、海康机器人推动仓储自动化。

技术迭代,激光雷达、SLAM算法推动产品智能化(如科沃斯X1 OMNI实现全自动清洁)。

场景拓展,酒店、餐厅等商用服务机器人需求增长(如普渡科技送餐机器人)。

重点公司。

科沃斯,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占率第一,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超50%。

九号公司,布局配送机器人,与美团、饿了么合作落地商用场景。

3.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突破点。

减速器。占工业机器人成本35%,国产绿的谐波打破日企垄断(哈默纳科市占率超60%)。

伺服系统。汇川技术、禾川科技国产化率提升至40%。

高毛利,精密减速器毛利率超50%,国产替代后价格下降空间大。

技术壁垒。关注企业研发投入(如绿的谐波研发占比超15%)。

重点公司。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国内市占率超60%,切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双环传动,RV减速器突破,获特斯拉机器人订单。

4. 人形机器人,未来潜在爆发点。

产业趋势。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引领技术探索,2025年或进入量产阶段。

核心部件需求。灵巧手(鸣志电器)、行星滚柱丝杠(恒立液压)、传感器(汉威科技)。

场景想象空间。家庭服务、危险作业替代,远期市场规模或超千亿。

四、策略建议

1. 短期关注

高景气赛道。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机器人(如锂电设备集成商先导智能)。

业绩确定性。龙头公司(埃斯顿、汇川技术)订单增速与毛利率改善。

2. 长期关注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绿的谐波、双环传动。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提前卡位传感器、精密传动部件企业。

A股机器人板块兼具“政策驱动+国产替代+技术升级”三重逻辑,工业机器人受益制造业转型,服务机器人打开消费市场空间。

关注企业盈利兑现能力,聚焦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结合行业景气度、技术壁垒和估值水平,优选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龙头公司。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