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至 24 日交节。“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意义。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至 24 日交节。“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意义。
从气候方面来看,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随之一次次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的天气愈发清凉,秋意渐浓。此时,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大自然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
在农业生产上,秋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冬小麦的播种进入关键时期。农谚有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精准地指出了秋分时节是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时机。此时土壤湿度和温度适宜,利于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而在南方,正是晚稻抽穗扬花的重要阶段,农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田间管理,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秋分在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古代,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场所分别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来由于秋分这一天不一定都有满月,祭月无月则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不过,秋分祭月的传统习俗依然在一些地方流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秋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民间习俗。比如“竖蛋”游戏,在秋分这一天,很多人会尝试将鸡蛋竖立起来。这一习俗源于古老的传说,据说在秋分这一天,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竖立。虽然从科学角度来看,这更多是一种趣味活动,但它为秋分增添了不少欢乐氛围。还有“吃秋菜”,在岭南地区,秋分时节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对于北方地区,秋分是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时机,此时土壤湿度和温度适宜,利于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于南方,秋分是晚稻抽穗扬花的重要阶段,农民需做好田间管理以确保丰收。所以秋分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指导意义。
“竖蛋”习俗源于古老传说,据说秋分这天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易竖立,虽科学性存疑,但增添了欢乐氛围;“吃秋菜”习俗中,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成“秋汤”,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顺口溜,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
来源:泊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