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9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旦出血,脑子就像“被炸了个洞”,救命的时间只有几小时!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危险,却不知道它最致命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不是“头疼”那么简单,它来得快、进展猛,死亡率极高,一旦延误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高血压性脑出血指的是因长期高血压导致大脑内小动脉破裂,出现自发性出血,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造成功能损伤甚至脑疝。
这是高血压最常见的致命并发症之一。
根据《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
也就是说,10个人里,最多只有一半能保住命,而能完全康复的更是少之又少。
长期高血压会让脑血管壁受压变薄、退化、变脆,形成微动脉瘤或玻璃样变。
在受到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气温骤变等诱因时,血压骤升,脆弱血管就可能破裂出血。
高血压患者中,以下人群风险更高:
血压控制不良者;长期吸烟喝酒者;高龄(60岁以上)男性;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冬季或清晨血压波动大者。如果你符合以上条件,请务必定期监测血压并规律服药。
高血压性脑出血来得快、变化快,早期识别症状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以下5类表现,千万别犹豫,立刻拨打120!
1.突然剧烈头痛,不是普通头痛,是“像被锤子砸到”的剧烈疼痛,常在1分钟内达到高峰。
2.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手脚突然无力、抬不起来、行走不稳,常见于出血压迫运动中枢。
3.说话含糊、口齿不清,语言突然出现困难,是脑功能受损的直接表现。
4.意识不清或嗜睡,出血量大或发展迅速时,会出现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甚至昏迷。
5.面部歪斜、流口水,面瘫是脑出血的典型表现之一,尤其是单侧面部出现歪斜。
这五类症状出现任何一种,都必须第一时间就医!
临床中,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以为是“太热了”“没睡好”“感冒了”,自己吃点药扛一扛,结果几个小时后失去意识,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脑出血的抢救时间窗口通常只有3—6小时。
早一步送医,可能就是保命的一步。
普通人很难靠自己判断,但有两个方法可以初步识别:
这个方法已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用于公众识别中风症状。
很多人以为“中风”就是脑梗,但其实脑出血和脑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疗方式也完全不同。
脑梗:血管堵了,需要溶栓。脑出血:血管破了,不能溶栓,需降颅压、可能手术。误诊误治,会直接危及生命。
控制血压,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方式
坚持服药,不随意停药;定期监测血压,记录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合理膳食,限盐控脂;避免熬夜,保持良好作息。血压控制到130/80 mmHg以下,脑出血风险显著下降。
据中国卒中学会数据显示,冬季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清晨气温骤降时更容易发作。
冬天起床前,建议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穿好衣物保暖,再慢慢起床,避免血压突然波动。
脑出血的急救是争分夺秒的过程。抢救及时,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期,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
康复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且大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因此,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忽视了它。高血压性脑出血不是“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的代名词,而是真正的“夺命杀手”。
一旦出现头痛、肢体无力、说话不清等症状,一定要警惕。越早就医,生还希望越大。
别拿命赌一场“可能没事”。
资料来源:
①.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R].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2021.
②.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清散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