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苏联兴亡史:可笑的赫鲁晓夫“共产主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0:00 3

摘要:1961年10月17日,在赫鲁晓夫的主持下,苏共召开了22大。但是,好大喜功的赫鲁晓夫又要丢人了。因为,苏共的22大居然通过了,赫鲁晓夫私自制定的所谓苏联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间表。

1961年10月17日,在赫鲁晓夫的主持下,苏共召开了22大。但是,好大喜功的赫鲁晓夫又要丢人了。因为,苏共的22大居然通过了,赫鲁晓夫私自制定的所谓苏联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间表。

首先,从1961年至1970年之间,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赫鲁晓夫在要求苏联建立共产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还幻想苏联劳动者的物质福利与文化技术水平将取得极大的提高。就连苏联生产效率最低的集体农庄都会变成收入高,效率高,人人满意的经济单位。繁重的体力劳动全部消失,苏联成为世界上工作时长最短的国家。在主要的产品方面,苏联的人均产量将远远的超过美国,所有苏联人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说到这里,我们就看一组数据,1961年,苏联的GDP是2165亿美元,这个时候,美国是苏联的接近3倍,超过了6000亿美元。到了1970年,苏联的数据变成了4330亿美元,但是,美国的数据则上升到了1.1万亿美元,依旧是苏联的2.5倍。

换言之,苏联经过了10年的努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的领域,与美国的差距依旧是非常巨大的。到了1970年,普通苏联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没有,我并不好说。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以苏联官僚为代表的苏联特权阶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确实得到了充分的满足。1970年,苏联的农业有数据显示,占全部播种面积百分之3的自留地,生产了苏联百分之59的土豆和百分之34的普通蔬菜。换言之,占全部播种面积百分之99的集体农庄,其真实的劳动生产率已经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苏联的集体农庄,是世界上生产积极性最差,生产效率最低的集合,才是真正正确的论断,赫鲁晓夫基本上就是在白日做梦。

另外,从1971年到1980年之间,就是第二个阶段。赫鲁晓夫要求,苏联已经建成完整的共产主义物质基础,全体苏联人都可以获得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财富,苏联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并开始逐步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了。既然赫鲁晓夫的第一步都是白日做梦了,那赫鲁晓夫提出的第二,就更是扯淡到没有边际了。我们看一组数据,1978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生产的粮食居然喂不饱本国的人民,苏联从此刻开始,一直到其分裂,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一个粮食都不能自给的国家,与共产主义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美国在1980年时的GDP是2.86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苏联当时9400亿美元的3倍,换言之,从1970年开始,美苏两国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大了。当然,1980年的时候,苏联也有超过美国人的地方,那就是苏联人的核弹头数量,是多于美国人的,除此之外,苏联超过美国人的领域,真的不好找。

另外,我们从赫鲁晓夫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看出,他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已经出现了极度的不科学性和盲目性,他已经无法准确的判断苏联生产力发展的真实水平了,特别是,在当时的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已经日益强烈了。例如:食品短缺,消费品供应不足,但价格却在不停上涨。老人的养老金和工人的工资,多年都没有增长了。农民的自留地也在被不断的被蚕食。军队的退休金,退伍金,津贴也在不停地减少。政府的干部也被接二连三的“重建重组”,弄得心烦意乱,更过分的是,在赫鲁晓夫执政的晚期,他居然把州一级的党委,硬是劈开,分成了工业党委和农业党委,等等,赫鲁晓夫的很多做法,在当时的苏联,都引起了普遍的逆反心理,换言之,这些可笑的政策,也预示着赫鲁晓夫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被赶下台了。

来源:阿福的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