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铃还须系铃人”—— 喀布尔街头的面包店主哈希姆对着收音机叹气,里面正播报美国议员讨论 “重返阿富汗” 的新闻。四年前美军连夜撤离时烧剩的直升机残骸还在郊外,如今 2300 万阿富汗人正等着救命粮,而今年的国际援助只到账 15.7%。9 月联合国会议上,耿爽
“解铃还须系铃人”—— 喀布尔街头的面包店主哈希姆对着收音机叹气,里面正播报美国议员讨论 “重返阿富汗” 的新闻。四年前美军连夜撤离时烧剩的直升机残骸还在郊外,如今 2300 万阿富汗人正等着救命粮,而今年的国际援助只到账 15.7%。9 月联合国会议上,耿爽大使展示的数据刺痛人心:一袋面粉价格比 2021 年涨了 3 倍,阿富汗尼对美元汇率跌穿历史底线,1030 万流离失所者中,近半是孩子。当美国政客争论 “是否驻军反恐” 时,尼姆鲁兹省的返乡难民正把帐篷搭在曾遭轰炸的废墟上。这场可能的 “重逢”,对阿富汗人来说是救命稻草还是催命符?
“美军带来过饼干,也带来过炸弹。”42 岁的法里德摸着帐篷上的弹孔,这个刚从伊朗返乡的农民,家当只有一床发霉的毯子。今年 4 - 5 月,像他这样冒死回家的难民有 50 万,但 70% 的人发现村庄早成了废墟。联合国难民署的帐篷里,每天都在上演残酷选择题:接受美军援助可能引来塔利班怀疑,拒绝则孩子只能喝野菜汤。
喀布尔市场的标语最直白:“要锄头不要枪炮”。哈希姆的面包房墙上还留着弹痕,2019 年美军空袭误炸时,他失去了小儿子。“他们说回来反恐,可我们怕的就是‘反恐’这两个字。” 这种恐惧不是空穴来风 —— 难民署统计,过去四年阿富汗平民伤亡中,60% 仍与残留军火有关。但当记者问是否需要援助时,法里德立刻掏出孙女的病历:“奶粉、抗生素…… 只要不带枪,谁来都行。”
这种矛盾在女性身上更明显。曾在中资纺织厂工作的玛丽卡,现在偷偷教女孩识字。“美军在时能上学,可炸弹会从天而降;现在没人炸了,却不能工作了。” 她的话戳中要害:2025 年阿富汗女性就业率比撤军前暴跌 62%,但 78% 的难民家庭靠女性打零工活命。
“按下葫芦浮起瓢”—— 这是喀布尔大学教授阿明对美军可能重返的评价。美国国会讨论的 “反恐基地方案” 预算高达每年 80 亿美元,而阿富汗全年人道需求的资金缺口就有 34 亿美元。更讽刺的是,中阿 “松子空中走廊” 每年能赚数千万美元,却因美军遗留的制裁令,货款至今冻在海外。
塔利班的态度耐人寻味。他们没回应美国的 “反恐合作” 提议,却悄悄放开了中资企业的采矿权。“他们怕美军来,但更怕没钱吃饭。” 边境商人苏拉曼透露,现在走私最凶的不是武器,是印度产的感冒药 —— 国际援助不到位,正规药品进不来。这种现实让美军的 “重返理由” 站不住脚:耿爽大使在联大指出,阿富汗临时政府今年已捣毁 12 个恐怖组织营地,而美国所谓的 “反恐需要”,更像给自己找台阶。
地区国家的算盘也打得噼啪响。伊朗嘴上反对美军驻军,却悄悄开放边境让难民打工;巴基斯坦关闭难民营,却默许商人给阿富汗运面粉。“谁都不想惹麻烦,但谁都想赚点钱。” 苏拉曼指着账本上的阿富汗尼汇率苦笑,这种货币今年贬值 17%,却没人关心平民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我们要的不是美军,是能烤面包的烤箱。” 哈希姆的面包房重新开张那天,街坊们凑钱买了台二手烤箱,却缺柴油发电。这个细节比任何政治表态都真实:阿富汗的问题不在缺驻军,而缺正常的生活供应链。中方援建的纺织厂让 3000 名妇女就业,这种 “润物细无声” 的帮助,比派军舰更受欢迎。
国际社会的分歧很明显。美国议员争论 “是否驻军” 时,中国正把阿富汗松子卖进中国超市;联合国呼吁增加援助,可传统捐助国却在削减预算。“15.7% 的援助到位率,连塞牙缝都不够。” 阿明教授算了笔账:如果把讨论驻军的 80 亿军费转成援助,能让每个阿富汗人吃上三个月饱饭。
难民法里德的帐篷外,孩子们用石子拼出 “和平” 字样。这个经历过三次战争的农民,最清楚什么最珍贵:“美军来或不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能买到面粉,孩子不会半夜被惊醒。” 最新民调显示,91% 阿富汗人认为 “发展经济” 比 “打击恐怖主义” 更重要,这或许是给国际社会的最好答案。
当华盛顿的政客们还在画军事基地的图纸时,喀布尔的面包房已经升起炊烟。和平从不是军事基地的钢筋水泥堆出来的,而是靠每袋面粉、每台纺织机、每个能安稳上学的孩子慢慢发酵的。美军若真为阿富汗好,不如把军费换成烤箱和种子 —— 毕竟对难民来说,能填饱肚子的永远不是枪炮,而是热乎的面包。这场关于 “重返” 的讨论,终究该问问帐篷里的人:你们到底想要子弹还是面粉?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