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罗区妇联始终以“服务妇女、助力发展”为核心,紧扣“产业共富”关键目标,在创新组织建设模式、优化服务赋能路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柔性组织激活产业生态的实践,为新罗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巾帼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三新”领域妇联组织520个。2025年,在重点产
花开新罗·“七色花”温暖幸福家
新罗区妇联始终以“服务妇女、助力发展”为核心,紧扣“产业共富”关键目标,在创新组织建设模式、优化服务赋能路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柔性组织激活产业生态的实践,为新罗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巾帼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三新”领域妇联组织520个。2025年,在重点产业链上建立妇联组织50个,实现“零”的突破,以组织建设实效助推产业共富落地。
组织嵌链
构建全域覆盖的组织矩阵
为确保组织建设“建得实”,区妇联联合社工部、民政局、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建立动态数据库,通过龙头带动、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的灵活组建方式,有效扩大组织覆盖。一是锚定产业链建组织。紧紧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布局,推动组织覆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机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如侨龙、海德馨)同步组建妇联组织,以“链主企业牵头、下游企业联动”的组织模式,发挥核心带头作用,辐射和联结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逐步形成覆盖广泛的产业链“妇联矩阵”。截至目前,覆盖产业链上女性会员7225人。二是多模式组合扩覆盖。打破传统组建模式限制,采用“单建+联建+统建”组合策略:针对女性员工集聚的企业(如新兴新纺织)单独组建妇联,确保服务直达企业内部;针对工业园区等企业集聚地(如龙州、龙雁),以区域联建的方式成立园区妇联,有效扩大组织覆盖面;针对农特产业链,通过行业统建,将妇联组织嵌入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企业等各个环节,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
为确保组织建设“管得好”,持续焕发活力,区妇联始终坚持“党建带妇建 妇建促党建”,积极探索长效运行机制,助推妇联服务效能提升。一是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三个三”党建融合发展机制。在联系服务机制上,推行“三访”模式,通过入企走访了解女性从业者情况、通过定期专访聚焦重点群体、通过云上访谈及时收集意见建议,动态掌握妇情民意;在事项办理机制上,建立分级处理流程,推行“三办”模式,即小事妇联直接办、大事行业妇联帮着办、难事区级部门联动办;在效能考评机制上,推行“三评”模式,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定期对已办结事项进行回访,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每季跟踪妇联执委领办事项进度与成效,实行执委内部互评,通过专项考核,将组织建设与服务成效纳入专项考核,由区级妇联进行系统性评估。二是组织耦合。龙州园区创新推行“党支部+妇联”一肩挑模式,由园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妇联主席,推动组织架构与党建资源深度耦合,借助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为妇联服务效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的良性互动。
延展融合共享的服务半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聚焦产业链企业发展关键要素,通过精准服务为企业注入成长动力,推动妇联组织从“服务个体”向“赋能产业”延伸,实现“有效赋能”的深度跨越。一是人才“引进来”。深入实施“龙津英才”集聚行动,充分发挥人才成员单位作用,柔性引进长沙理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优秀女性人才,为助推应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充分利用“新罗女声”微信公众号发布链上企业女性人才招募信息,联合区人社局、好工作人才网开展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推动“春蕾女生”返乡就业创业,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产品“走出去”。特别是针对特色农业产业链上的女性创业者和从业者,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一方面,通过链接“巾帼优品”、农特产品展销会、“双创集市”等,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重点挖掘新罗女主播人才,组建乡村振兴巾帼主播联盟,积极推介由女性主导或参与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手工制品,有效破解产品销售难题,年均带动销售额30余万元。
在优化服务供给、助力产业链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链上女性员工需求,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强化人文关怀,推动妇联组织从“赋能企业发展”向“凝聚女性力量”延伸,使产业链女性人才留存率提升10%。一是优化企业“共享空间”。依托链上企业现有基础,推动链上企业共建共享,整合利用现有空间打造综合性活动阵地,配套设置妇女之家、妈妈驿站、暖心服务区、成果展示区等功能区域,使其成为链上企业开展员工活动、企业发展交流等活动的共享公共空间。二是打造家门口“共富车间”。如,新兴新纺织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通过采用“村妇联+企业妇联+妇女”的村企联动模式,在村内闲置场所设立“共富车间”,专门设置时间灵活的“妈妈岗”,让农村妇女在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进厂赚钱,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增强产业链“人才韧性”,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人才兴链
汇聚创新驱动的源头活水
着力构建“普惠-专项-精英”梯度化培育体系,为产业链女性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支撑。一是普惠赋能。开展“女性素养提升计划”“巾帼技能提升行动”,联合好工作人才网、果咖培训学校,面向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特产业链妇女群体,提供电商直播、现代农业技术等免费或补贴性技能培训20余场,提升女性就业竞争力。二是专项提升。链接参与巾帼电商人才专班、巾帼新农人赋能提升班、休闲农业与民宿女能人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数达30余人,为已有一定基础的农特产业链上女带头人、合作社女性负责人提供技能深化赋能。三是精英引领。为赋能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初创企业中女企业家成长,联合市妇联、区人社局,链接广州中山大学等高端学术资源,开展初创企业家经营管理专题研修巾帼班、产业链上女企业家经营管理专题研修班等3次。培训旨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品牌战略与跨区域市场开拓实操等高端课程,搭建知识共享与资源对接的桥梁,进一步深化广龙合作,培育巾帼产业领军人才。
通过“寻找、吸纳、塑造”的优秀女性选用路径,有效激发产业链人才的内生动力与示范效应。一是找优秀。通过“三八红旗手”等推荐活动,挖掘产业链上优秀女性,在“新罗女声”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典型事迹展播。二是纳优秀。以召开新罗区第十九次妇女代表大会为契机,吸纳产业链上优秀女性,纳入区级执委队伍。三是塑优秀。打造产业链上“执委工作室”,发挥执委专业优势,将技术服务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助力产业链发展,同时将经验推广至省、市妇联平台,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聚焦链上女性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以“四关”助力“通关”。一是关爱女性健康。组织免费“两癌”筛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建立困难女性档案,通过节日慰问、金秋助学、临时救助等方式,为200余名困难女员工送去关爱和帮助。二是关注家庭需求。开展家庭教育“五进”活动,将其作为服务家庭、关爱女员工的重要举措,依托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过程中建立的儿童之家等阵地,通过开展公益讲座、亲子活动等,延伸课后服务,解除女员工后顾之忧。三是关注妇女权益维护。建立健全产业链妇联信访接待和矛盾调解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为遭受侵权的女性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强化普法宣传,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专题讲座,提高女性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四是关系团队融乐。针对女性从业者精神文化和业余生活需求,以“三八国际妇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花艺、手工DIY等形式多样的文体艺术活动,让企业女性群体感受到 “妇联温度”。
组织扎根处,巾帼有可为。新罗区妇联始终以“党建带妇建”为主轴,把组织建在产业一线、把服务送到妇女身边,在“链”上服务中夯实共富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组织建设、优化服务供给,让妇联组织成为新罗区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共富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器”与“创新源”,让更多女性在产业链深耕、共富浪潮的拼搏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巾帼芳华!
来源:新罗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