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兰州大学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十周年大会暨合作论坛”9月22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利芳表示,随着海外中文学习者的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以及中文被纳入更多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用国际化视野定制适宜海外儿童的中文教
李利芳说,与国际中文教育深度对接融合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新路径。
由兰州大学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十周年大会暨合作论坛”9月22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利芳表示,随着海外中文学习者的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以及中文被纳入更多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用国际化视野定制适宜海外儿童的中文教学资源显得尤为迫切。
李利芳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广大少年儿童是当下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参与者,更是未来这项事业的主体力量。引导他们介入这一时代主题,儿童文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角度,也是具有创造性和价值的新路径。
李利芳分享道,自己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时,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回忆起小时候读过的书籍,并对中国儿童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童年话题实际上是连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重要通道,这类承载童年记忆的文学载体对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李利芳谈到,随着海外学习中文的儿童日益增多、水平持续提升,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应用和开发成为一个显性课题。利用数字化手段,将中国相关作品以海外儿童喜欢的方式呈现在他们“手心”,这是一个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少儿出版、国际传播、基础理论研究及跨学科应用研究于一体的系统性文化工程。
李利芳介绍,在这一方面,兰州大学学术团队做了诸多实践。近年来,她带领团队聚焦儿童文学与国际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据海外儿童的认知、爱好,尝试把中国优秀儿童文学资源进行适配性转换,并融入数字平台的视频、动画、互动等多元呈现方式,应用于中文教学场景,激发他们对中国优秀读物的阅读兴趣。
在李利芳看来,甘肃可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用现代儿童观把丝路文明转化为原创儿童文学资源,打造面向世界各国的精品。还可以从丝路文明中汲取灵感,构建中国特色的少儿科幻美学体系,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少儿创作新鲜、别样的读物。
文:李果繁
图:杨艺锴
编辑:罗骞
责任编辑:彭倩
来源:兰州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