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丝网版画40周年”展览开幕式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美术馆举行。
9月1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丝网版画40周年”展览开幕式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美术馆举行。
开幕式现场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周峰,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张炼、曹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桂林、周吉荣,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孙亚南、教师尹伊阳,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罗必武,深圳大学教授隋丞,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刘天舒,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徐文涛,本次展览执行策展人米杰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杰主持。
开幕式嘉宾合影
周峰表示,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艺术教育工作者、艺术创作者在技术上守正创新,才有本次展览如此丰硕的成果。这次展览折射出中国丝网版画发展40年的守正创新。40年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湖北美术学院举办本次展览,将对学校未来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都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学校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加大融合力度,与全国兄弟院校一起努力,把丝网版画专业发展得更好。
张炼在致辞时表示,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此次展览对于学校教学和下一步的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他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米杰团队以及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团队付出的辛勤劳动,并祝愿本次展览和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展览现场
张桂林在致辞时表示,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专业的梳理,更是一次地域文化与版画史的深度对话。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丝网版画教学与版画创作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各地专业艺术院校兴起,国际交流带来的开放视野,使得丝网版画的复制潜力和图像生成能力得到逐步释放,也更加自如地介入当代艺术的广阔语境。
徐文涛在致辞时表示,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包括版画在内的各绘画门类的教学、创作与研究。版画系作为绘画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创立以来,持续深入参与中国丝网版画的学科建设与艺术实践,不仅建有高水平的丝网版画工作室,更在教学中强调技术拓展与观念创新并重。
孙亚南代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对本次展览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她表示,本次展览不只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交流,为师生和观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丝网版画40年成果的机会。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1楼会议室举行了本次展览活动的学术研讨会,由张桂林与张炼共同担任学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语境下版画本体语言的再审视:机遇、挑战与路径探索”“当代中国丝网版画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从媒介认知到思维转换:版画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对话”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研讨会聚焦技术变革对丝网版画创作与教学的多维影响,辨析其美学价值与当代定位,并就如何在融合传统与前沿中拓展版画语言、加强学科交叉与国际对话提出诸多建设性观点。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系统梳理并呈现了中国丝网版画40年来的发展脉络与创作成果,汇集来自全国20余所院校与艺术机构的200余件作品,不仅反映出丝网版画从技术引进到语言创新的完整历程,也折射出几代艺术工作者在时代变迁中的思考、探索与回应。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22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广军 《采莲图》76cmx53cm 1985年
张桂林 《观澜NO.2》70.5cm×49.5cm 2019年
张炼《浮城之二》70cmx100cm 2013年
图文来源于主办方
制作 | 殷铄、刘根源校对 | 安亚静初审 | 殷 铄复审 | 冯知军终审 | 陈 明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