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2024年的中国用67.00%的城镇化率向世界展示“速度神话”时,土地财政依赖度却悄然突破警戒线——地方政府每赚1元财政收入,就有0.3元来自卖地。这让14年前《聚焦中国城市化质量》一文首倡“质量优先”的觉醒——至今仍在叩击着“土地换GDP”的惯性轨道。
【导语】当2024年的中国用67.00%的城镇化率向世界展示“速度神话”时,土地财政依赖度却悄然突破警戒线——地方政府每赚1元财政收入,就有0.3元来自卖地。这让14年前《聚焦中国城市化质量》一文首倡“质量优先”的觉醒——至今仍在叩击着“土地换GDP”的惯性轨道。当“人户分离人口”在2021年达到了5.04亿时,我们究竟是建造城市,还是在浇筑资本的混凝土机器?原文的价值不仅在于预见问题,更在于率先将“质量”确立为城市化评价体系的核心坐标,比“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提出早5年。
一、一场提前14年的制度预警
2011年原文直指“半城市化”的制度性病灶:户籍藩篱、土地二元分割与公共服务短缺。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城镇化率已达67.00%,有32%的“人户分离”人口因户籍歧视被挡在保障房门外,更有数千万人在郑州富士康、昆山电子厂上演“候鸟人生”:白天组装iPhone,夜晚蜷缩在城中村胶囊房。
昆明市2024年将落户社保年限从1年提至3年,却同步推出“购房直通落户”——只需购买80㎡商品房,社保要求归零。这种“大跃进”式的城镇化逻辑,让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25.4%飙升至2025年的32.7%,完美诠释何谓“用钢筋水泥漠视人的尊严”。
二、质量革命的三大断层
1、数据治理的滞后性:2023年国家统计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公安部门户籍城镇化率仍存17.86个百分点的差距,折射出“统计城镇化”与“实质城镇化”的鸿沟。成都2024年试点“居住证积分区块链存证”,恰是对原文“汇聚民间智慧”呼吁的数字化响应。
2、制度创新的碎片化:雄安新区“地票-房票”联动机制虽突破土地制度,但全国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率不足7%。这种“盆景式创新”印证了原文对“系统性改革”的期待仍未兑现。更触目惊心的是:贵阳花果园楼盘空置率达46%,开发商却凭借“帮政府完成城镇化指标”获得新地块开发权。当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共享“鬼城GDP”盛宴时,《聚焦中国城市化质量》一文预言的“有城无人的悲剧”正在批量复制。
3、技术赋能的异化:杭州“健康码转居住证”虽提升服务效率,但算法模型对流动人口的“数字画像”正衍生出新型歧视——某市2024年公租房申请系统中,外卖骑手职业标签导致通过率降低27%,技术中性神话在此破碎。
三、质量共同体的重构
长三角“居住证互认”已覆盖1.2亿人口,成渝经济圈“地票跨省流转”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这些区域实践暗合原文“树立可持续发展典范”的构想,证明“人的城市化”需要打破行政边界的资源再配置。
【致原文作者】
蔡义鸿先生:
14年前播下的“质量觉醒”火种,已点燃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层变革。当深圳将“城中村改造参与度”纳入政府KPI,当郑州富士康工人通过“数字工会”争取落户权益,我们看见您当年埋下的思想钢印正在重塑制度基因——草根智慧正在书写《聚焦中国城市化质量》的续篇。期待这场始于质量觉醒的城市化革命,终将抵达“诗意栖居”的应许之地。
【原文】聚焦中国城市化质量刊发于《城市化》杂志2011年第9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面临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复杂性与艰巨性最高、其他国家从未遇到过的城市化大潮的挑战。
众所周知,“城市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领域,而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有专家呼吁,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不仅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后危机时代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和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户籍、土地二元分割为代表的制度设计缺陷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小城镇)快速聚集所带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社会治理结构滞后等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半城市化”难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
今年3月16日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期间,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目前的47.5%提高到51.5%。同时,将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表明提升城市化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使命。然而,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的城镇人口为6.65575306亿人,占49.68%。比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份公布的2010年城镇人口占47.5%的数字,整整高出2.18个百分点。因此,有专家质疑《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城市化相关数据是否面临调整?
自2007年以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中国城市化率白皮书)研究结果表明,白皮书按城镇非农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城市化率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按全国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数据相比,2006-2009年两者之差分别为11.37、11.97、12.4和12.83个百分点,每年涉及人口基本上在1.60亿人左右,并呈递增趋势!
因此,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如何汇聚民间智慧与意愿?如何树立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典范?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如何解决好“半城市化”难题等,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值得欣喜的是,主题为“十二五:聚焦中国城市化质量”的第五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将于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据悉,峰会将围绕“人的城市化”之挑战与机遇、践行城市的远大理想、好建筑承载城市记忆、小城镇能否抓住大机遇等四个主题论坛,以实践案例发布、权威专家点评的对话方式展开精彩的互动交流与智慧交锋,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