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说: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20:24 1

摘要:作为一名记者同时也是一名青年党员,我有幸深入基层,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时代变迁。2023年,我们策划了系列纪实报道《咱们村的年轻人》,把镜头对准了投身乡村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位我采访中遇到的、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党员的故事。

中共晋城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

全文字数:约2000字

悦读时长:约8分钟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晋城市融媒体中心 宋丹利

作为一名记者同时也是一名青年党员,我有幸深入基层,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时代变迁。2023年,我们策划了系列纪实报道《咱们村的年轻人》,把镜头对准了投身乡村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位我采访中遇到的、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党员的故事。

宋丹利通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聚焦乡村奋斗者:米山杨一磊产业兴农、北城街许嫣雯文化兴乡、古郊张田杰生态兴村,致敬以青春汗水践行初心、推动发展的万千奉献者。

他们是乡村产业带头人。他叫杨一磊,两年前,硕士毕业的他选择回到农村,成为高平市米山镇上冯庄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到村后,他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面对村民们的质疑,取得大家的信任。他从村民关心的一桩桩、一件件身边事做起,开始翻新水井、安装路灯。

杨一磊实地查看辣椒种植情况。

当我走近他的时候,他刚收回了63亩山地,尝试种植辣椒,来增加村集体收入。2023年一整年,我跟踪采访了辣椒从种到收的全过程,也成了辣椒地里的“常客”。从最简单的种苗开始,到辣椒喷药防虫、收获,一个环节也没有落下。如何掌握辣椒种植的要领、如何应对恶劣天气、如何打开销售渠道,辣椒成了我们始终挂在嘴边的话题。记得那天,正好赶上杨一磊和村民收辣椒,我和同事们二话不说,也加入到摘辣椒的队伍中。夏日草丛里肆虐的蚊子叮了我20多个大包;刚下过雨的地,鞋子上沾了“半斤”重的泥土;摘过辣椒的手一擦汗,脸上又红又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过敏。天渐渐黑透了,我们一起喊着“一二三”推车上陡坡,把辣椒送入棚里过秤。那一刻,看着堆得满满的辣椒和村民们幸福的笑脸,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宋丹利采访杨一磊。

如今杨一磊带领村党支部成立了强村公司,全力打造米山红辣椒酱品牌。村里月产辣椒酱近万瓶,月销6000余瓶,实现集体增收13万元,不仅让村集体的家底厚实起来,还带动就业30多人。

从辣椒4月播种,9月收获,从加工厂建设,再到辣椒酱上市,作为记者,我有幸见证了上冯庄村辣椒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而作为3个孩子的妈妈,我却满是愧疚,每次采访回来,还在熬夜等我睡觉的他们总会说:“妈妈是辣椒味儿的。”当时才1岁多的小宝也口齿不清地喊着:“辣椒、辣椒”。孩子给了我灵感,那期节目的名字就叫——“辣椒书记杨一磊”。也正是这名年轻的辣椒书记,让我看到了青年党员用产业发展为乡村带来的希望和未来。

他们是乡村文化带头人。在许多乡村,都有赶集的传统,而如今的乡村大集却逐渐萧条。在晋城,有一个青年党员,正在立志重塑乡村大集。她就是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许庄村的许嫣雯。我第一次见到她,她就给我滔滔不绝地分享改造乡村大集的想法。海狮、风筝、萌宠、撸猫、古戏台摇滚音乐节,一个个新奇的点子从她嘴里蹦出来,我当即决定记录她筹备的全过程。从方案策划,到执行落地,许嫣雯每天都要打上百个电话,她从不抱怨,脸上永远都是笑嘻嘻。大集前一天,忙碌中的许嫣雯被过路车撞到了,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也受了皮肉伤,她没有停下来,依然忍着伤痛继续筹备工作。

许嫣雯和村民们在一起。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天的大集让3万多人走进了许庄这个本不知名的小村庄。许庄的乡村大集办出了新意,办出了特色,既有“传统味”,又显“年轻态”,为十里八乡的人们带来了新奇的体验。而像许嫣雯这样的青年党员还有很多,他们正在用文化点亮广袤田野,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许庄村大集市。

他们是乡村治理带头人。这位是陵川县古郊乡松庙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张田杰。他所在的松庙村位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零公里起点。这个质朴的村庄气候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天然氧吧。村委带领大家依托生态资源,打造康养民宿。当我采访他时,发现只要见到路边有纸片、饮料瓶什么的,他都会捡起来,村民们说:“田杰啊,是我们的‘捡垃圾书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村里虽然借着文旅产业的东风有了起色,但村民们的思想却没有转过弯来,还没有认识到环境卫生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于是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田杰,就随身带着一个塑料袋,带头捡垃圾,便有了“捡垃圾书记”这个称号。

张田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答疑。

我跟着他走访农户的路上,他会顺便查看公厕施工情况;去监督民宿改造的同时,他会和我讨论引进新的业态。有时候他是推销员,联系各地旅行社介绍路线;有时候他又客串服务员,安顿突然到访的游客……只有晚上才能抽出时间和村委开会安排工作。我问他,张书记,琐碎的事情这么多,你不累吗?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哽咽了,他指着远处山上的民宿对我说,“丹利,你知道那些灯光是什么吗?是希望。我希望那些灯一直亮下去……”。

宋丹利采访张田杰。

两年来,我的镜头深情记录了许多像他们一样扎根泥土、绽放青春的党员身影。在庆祝建党104周年、晋城建市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奋斗者,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党的初心使命,推动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

作为和他们一样的青年党员,我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 我将继续紧握手中的话筒和笔,深入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用镜头捕捉变迁,用文字传递力量,不仅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更要努力成为建设家乡的参与者,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城篇章做出新贡献!

年轻干部说

来源:山里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