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均匀焦耳加热技术催化升级废塑料高效制氢与石墨烯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6:50 1

摘要:2025年9月16日,同济大学王颖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Net-Zero Upcycling of Mixed Polyolefins by Spatially Homogeneous

论文概要

2025年9月16日,同济大学王颖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Net-Zero Upcycling of Mixed Polyolefins by Spatially Homogeneous Joule Heating”的研究论文。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创新的“空间均匀焦耳加热(SHJH)”技术,成功将废弃聚烯烃高效转化为高纯度氢气和石墨烯。该方法通过精准调控毫秒级脉冲加热过程,实现反应体系内温度均匀分布,并结合生物质衍生的碳基催化剂,显著提高C–H键活化效率。结果表明,SHJH可实现97.5%的理论氢产率(70.0 mmol·g⁻¹)和82%的石墨烯产率,能量效率高达14,700 mmol H₂·kWh⁻¹,较传统方法节能99%以上。生命周期评估进一步证实,该技术能够将能耗、温室气体排放和水资源消耗降低两个数量级,并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时实现近零碳排放,同时具备显著的经济竞争力,为废塑料资源化提供了可持续且可规模化应用的解决方案。

图文解读

图1. SHJH反应器的设计与性能优势

SHJH反应器以多层多孔碳纸构建加热单元,利用焦耳效应实现毫秒级快速升温(可达10⁴ °C·s⁻¹),并形成空间均匀的热场分布。通过对比四种不同加热构型,研究发现SHJH可显著抑制副反应路径,将氢气产率提高至69.0 mmol·g⁻¹,副产物仅占0.2 wt%。温度曲线调控表明,在1900 °C附近存在最优反应窗口,既能充分活化C–H与C–C键,又避免了高温下中间体扩散过快导致的反应不完全。值得注意的是,SHJH在提升反应温度的同时,反而提高了能量效率,最高达14,700 mmol H₂·kWh⁻¹,体现出其独特的热管理优势。

图2. SHJH对聚烯烃的解构性能

研究比较了金属基与碳基催化剂在SHJH体系中的表现。尽管多种催化剂均显示出一定的C–H活化能力,但过渡金属催化剂(如Pt/C、Ni foam)易发生烧结或积碳,而碳基材料(如活性炭、生物炭)因其低成本、高稳定性和与产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更具实际应用潜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不添加催化剂,SHJH仍可实现43.3 mmol·g⁻¹的H₂产率,高于传统两步催化热解工艺。在使用活性炭时,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的H₂提取率分别达到98%和95.8%,表明SHJH显著缓解了C–H活化的动力学限制。

图3. 升级回收碳产物的表征

研究通过XRD、Raman、HRTEM和TPO等多种表征手段对生成的碳产物进行了系统分析。XRD图谱显示(002)晶面衍射峰尖锐,层间距为3.45 Å,表明产物具有高度石墨化特征。Raman光谱中ID/IG比值仅为0.12–0.13,说明缺陷密度低,2D峰明显则反映其少层堆叠特性。HRTEM图像进一步证实其为涡轮层状(turbostratic)排列的少层石墨烯结构,与XRD和Raman结果一致。TPO分析表明该碳材料具有优于商业石墨烯的热稳定性,与其高结晶度和碳纯度(>99 wt%)密切相关。

图4. 催化解构聚烯烃的活性物种鉴定与反应机理

通过对比不同官能团修饰的碳材料(GAr、GO、GO&Ar),发现仅含丰富表面氧官能团(OCFGs)的氧化石墨烯(GO)能显著提高H₂产率并减少副产物。进一步通过官能团选择性阻塞实验,证实C=O基团是主导C–H活化的关键物种。DFT计算表明,C=O介导的氢提取能垒(159–173 kJ·mol⁻¹)远低于均裂裂解C–C或C–H键的能垒(~264 kJ·mol⁻¹),说明其可显著降低反应动力学障碍,促进聚烯烃的脱氢与石墨化进程。

图5. SHJH-enabled 可持续升级回收

图5 从生命周期评估(LCA)和技术经济分析(TEA)角度评估了SHJH的系统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热解和微波工艺,SHJH可将能耗、温室气体排放和水资源消耗降低两个数量级。结合可再生能源供电后,其净碳排放可低至0.6 kg CO₂e·kgH₂⁻¹,显著优于其他工艺(>22.9 kg CO₂e·kgH₂⁻¹)。经济分析显示,处理每公斤废塑料的成本仅为1.4美元,而潜在收益达11.9美元,展现出显著的经济可行性。此外,通过模块化优化如E-SHJH(电容脉冲供能)和Re-SHJH(催化剂原位再生),SHJH在放大实验中仍保持高反应性能与产物一致性,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总结展望

总之,本研究通过开发空间均匀焦耳加热(SHJH)策略,成功实现了混合聚烯废塑料向高纯氢气和石墨烯的高效转化,其核心突破在于借助毫秒级可控热场与生物质碳基催化剂协同作用,通过羰基介导的C–H键活化机制显著降低反应能垒,从而达成近理论值的氢产率(70.0 mmol·g⁻¹)与超高能量效率(14,700 mmol H₂·kWh⁻¹);基于该过程生成的少层涡轮层石墨烯结构规整、缺陷密度低(I_D/I_G ≈ 0.12),展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应用潜力。该技术不仅将能耗与碳排放降低两个数量级,更以每公斤废塑料1.4美元的低处理成本和11.9美元的高收益,凸显出显著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为塑料循环经济提供了工业可扩展的零碳解决方案。未来可探索连续化反应器设计与催化剂长效稳定性优化,以进一步推进其大规模工业应用。

来源:旧城信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