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足底筋膜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20:38 1

摘要:司驳特曼(Sportsman)是一位长跑爱好者。通常情况下ta每天只进行5-10km的跑步训练。然而为了备战下个月的半程马拉松比赛,ta将这周的每日训练量提升到了15-20km,并穿插着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这天ta在训练后,本就肿胀的足弓靠近足跟处传来了更加严重

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5695篇文章

司驳特曼(Sportsman)是一位长跑爱好者。通常情况下ta每天只进行5-10km的跑步训练。然而为了备战下个月的半程马拉松比赛,ta将这周的每日训练量提升到了15-20km,并穿插着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这天ta在训练后,本就肿胀的足弓靠近足跟处传来了更加严重的刺痛,这让ta不得不终止训练;

沃科(Worker)是一名上班族。这天ta像往常那样结束了一天的久坐后在下班路上小快走几步释放一天的疲惫,但足弓处的撕裂感刺痛不得不让ta十分狼狈地一瘸一拐地走去公交站,并且足底肌肉发力时的疼痛与撕裂感使ta几乎难以站立与运动。

不论是普通白领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疼痛时的手足无措,还是运动健儿训练周期被破坏的焦虑不安,亦或是不得已久穿高跟鞋的职场女性的无奈,这种不大不小的伤病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屏幕前的你,是否正在受到这种疼痛的困扰?

没错,这就是在众多运动圈子中拥有着鼎鼎大名的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足底筋膜炎又称跑者足 (Jogger's heel),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指病情能够自行缓解、自我消散的疾病),主要多发于久坐人群和高运动量人群。肥胖(体重指数>30kg/m2)、足部过度内旋(即外翻足)、高足弓、过量跑步、下肢不等长、久坐和久站等均有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1-3。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或者久坐后起身时的足弓靠近足跟处的疼痛,以及触诊时足底后跟内侧区的尖锐疼痛2,3。 长距离的行走抑或是高强度的下肢运动亦有可能引起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内侧的不适往往由踝关节或者大拇指的背屈引起。大多数患者早上从床上站起来或长时间坐姿后前几步都会出现脚后跟疼痛和紧绷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脚跟疼痛会在步行后改善,但如果患者继续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到一天结束时脚跟疼痛可能会加剧。

在足底筋膜炎的案例中,因其构造使然,每个案例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有人是足弓内侧疼痛,有人是足跟疼痛。这种慢性炎症应当得到妥善的处理,否则有可能演变成慢性病。

病因与症状已然了解,我们可以据此避免二次伤害以及进行伤病预防。然而当下的疼痛困扰依旧存在,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

在足底筋膜炎的初期,保守治疗有着良好的恢复效果,其措施包括休息与镇痛措施、拉伸与物理治疗、足弓支撑等。

休息和镇痛药

缓解足底筋膜炎疼痛的治疗措施包括休息、冰敷按摩、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

拉伸和物理治疗

多种物理治疗方法被用于治疗顽固性足底筋膜炎。大多数治疗方法是联合使用的:

足底筋膜拉伸技术(图一)已被证明有缓解足底筋膜炎疼痛的作用。拉伸动作多种多样,可以如下图将脚趾(尤其是大拇脚趾)向上拉,使得脚趾背屈。可以使用毛巾作为工具,也可以通过蹲姿下脚趾的强制性背屈对足底筋膜进行拉伸(图二)。踩筋膜球(图三)同样是一种缓解足底筋膜疼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偏心拉伸(Eccentric stretches)(图四),定义为肌肉在负载下的缓慢延长(如下图),对足底筋膜炎的疼痛改善与康复同样具有有一定效果。当然,急性期仍然有红、肿或者疼痛仍然十分剧烈的时候不建议进行足底筋膜拉伸。

其他物理治疗方式如深层肌筋膜按摩、离子电渗疗法,需要由理疗师主导进行。足底筋膜的深肌筋膜按摩,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受伤筋膜的血流量促进愈合。在理疗师的指导下亦可使用离子电渗疗法,即使用电脉冲使局部药物吸收到皮肤下的软组织中,通常使用醋酸或者地塞米松(切勿私自用药~!)。

足弓支撑、跟杯和夜间夹板

足部矫正装置常被用于足底筋膜炎患者以减轻过度内旋(外翻)带来的足底筋膜张力。有许多不同的矫形器可用,包括跟杯、预制或定制的足弓支撑鞋垫。不论是预制还是定制足部矫形器都可以减轻疼痛并改善足部功能4-5。

当然,最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到医院或者运动康复机构进行检查与康复疗程。例如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采取夜间夹板和药物注射等措施。如果症状和体检结果不典型,则应寻找疼痛的其他原因(如:急性跟骨骨折、跟腱炎),切勿对症状妄下论断。

顽固性足底筋膜炎的治疗

疼痛持续六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患者有顽固性足底筋膜炎的可能,此时可以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或足底筋膜切开术。以上治疗方式需要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 Riddle DL, Schappert SM. Volume of ambulatory care visits and patterns of care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lantar fasciitis: a national study of medical doctors. Foot Ankle Int. 2004;25(5):303-310.

2. Thomas JL, Christensen JC, Kravitz SR,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 Heel Pain Committe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el pai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revision 2010. J Foot Ankle Surg. 2010;49(3 suppl):S1-S19.

3. Karabay N, Toros T, Hurel C.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in plantar fasciitis. J Foot Ankle Surg. 2007;46(6):442-446.

4. Lee SY, McKeon P, Hertel J. Does the use of orthoses improve self-reported pain and function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plantar fasciitis? A meta-analysis. Phys Ther Sport. 2009;10(1):12-18.

5. Chia KK, Suresh S, Kuah A, Ong JL, Phua JM, Seah AL. Comparative trial of the foot pressure patterns between corrective orthotics, formthotics, bone spur pads and flat inso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lantar fasciitis.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9;38(10):869-875.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马驭风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来源:健康科学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