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范龙章(上):枪杀恶霸为弟报仇,29岁任师长,两次沦为俘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20:34 1

摘要:十多名手持刀枪的汉子,簇拥着一位精壮的年轻人,将本村局子头赵宝德一家团团围住。

1924年秋,豫西伊阳(今汝阳)郭村。

十多名手持刀枪的汉子,簇拥着一位精壮的年轻人,将本村局子头赵宝德一家团团围住。

枪声响起,赵宝德兄弟4人及其儿子应声倒地。

看着围拢过来的村民,领头的高声宣告:

"我是龙章,回来给兄弟报仇,宝德家弟兄全被我打死了。我生在郭村,长在郭村,大家都是好乡邻,我范龙章决不扰害!"

说罢,率领弟兄们火速离开。

01

范龙章,字卓云,1898年,出生在伊阳蔡店乡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老范家家境贫寒,虽有十亩薄田,但收成微薄,一家人常常忍饥挨饿。

不满三岁时,范龙章的父亲意外去世,留下母亲带着他和弟弟艰难度日,受尽欺侮。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范龙章12岁时就学会了犁地,但家里没牲口,只能租别人家的牛。

所以,范家的播种时间,总是比别人家晚很多。

等轮到他家种麦时,别人家的麦苗都老高了,再加上没肥料,他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

每顿煮的稀粥能照见人影,只有收麦时,娘会偷偷给范龙章烤个饼子,她和弟弟就着野菜喝稀粥。

这种贫困的童年经历,养成了他的性格,也为他日后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02

清末民初,豫西是著名的"刀客窝",官府管不了,好多活不下去的人就“拉杆子”当刀客。

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天纵。

1911年武昌起义后,王天纵率部进攻洛阳响应革命,后与张钫等汇合,组成秦陇豫复汉军东征军。

不过因清军力量较强等因素,进攻受挫。

王天纵派手下到各县乡“飘叶子”——也就是联络乡亲,其中,就有郭村。

在郭村,“飘叶子”的人裹着纱包头,穿着汴绸裤,骑着大洋马,腰里别着枪,走到哪,人们都点头哈腰的。

看到这些,年轻气盛的范龙章,内心被深深震撼了。

有个叫宁官兴的头目,见范龙章帮他们牵马,还抓了一把铜子给他。

于是,他心里有一粒种子悄悄发了芽——与其在家受欺负,不如出去闯闯。

03

1918年,20岁的范龙章揣着娘凑的几个铜板,一路跑到陕西周至县,投了镇嵩军。

那时候的镇嵩军,说是军队,其实更像一群“武装商贩”——陕西遍地种大烟,官兵们都靠卖烟土赚钱。

范龙章从马夫做起,后来当了长官的听差,眼疾手快嘴儿还甜,跟着老兵学怎么辨认烟土,怎么找销路。

干了两年,他攒了200块大洋,全买成烟土运回河南,一倒手就赚了700块。

拿着这笔钱,他回村娶了媳妇,还买了6亩好地。

本以为老娘和弟弟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但是,范龙章想错了——

他买下来的好地,成了弟弟的催命符。

04

范龙章刚回部队没多久,就收到了母亲的家书:

“你弟弟被赵宝德打死了,说他偷高粱,告状没用,你弟弟死得冤啊!”

原来,范龙章买的6亩地,早就被本村局子头赵宝德看上了。

他早就想买,可人家死活不同意。

后来,见被范龙章买下,他觉得很没面子,甚至,对范家怀恨在心。

范龙章回部队,赵宝德看机会来了,就想出一条毒计:

先是诬陷范弟偷了他家的高粱,接着,将范弟活活打死。

得知弟弟死讯,范龙章连夜赶回村里。

他先把母亲和媳妇送到外地朋友家,然后,自己藏了起来。

他想找机会,杀赵宝德,为弟弟报仇。

可赵宝德精得很,知道自己结仇太多,每次出门,必然带三五个团丁。

范龙章蹲了半个月,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有人劝他:“赵宝德有人护着,要想报仇,就得先‘下水’,去找姜明玉吧!”

所谓“下水”,就是当土匪,姜明玉是鳌头山的“杆子头”(土匪首领),手下有好几百人。

范龙章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头也不回地往鳌头山走去……

从那天起,那个想安稳过日子的范龙章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要靠刀枪讨公道的“绿林人”。

05

在鳌头山,范龙章凭着一身力气和敢打敢拼的狠劲儿,得到姜明玉的赏识,两人还拜了把子。

那时候的绿林队伍,打家劫舍,欺辱百姓。

可范龙章不一样,他给自己的手下立了三条死规矩:

不准奸淫妇女,不准杀无辜百姓,不准抢小驴小牛——这些都是他小时候最恨的事。

他还规定,抢来的钱要公开,大家平分,不准当官的私吞。

这些规矩,让范龙章的队伍在豫西很得民心,附近的穷苦人都来投奔,没多久就聚起了两千多人。

他们打豪绅地主,击溃民团,先后拿下宜阳、江左、大口十几个城镇,缴获的枪支越来越多,范龙章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1924年秋天,范龙章带着十几个最信任的弟兄,回到郭村,杀了赵宝德兄弟以及赵的儿子。

06

1924年11月,范龙章随姜明玉被镇嵩军憨玉琨收编,任副营长。

谁也没想到,这个土匪出身的副营长,打起仗来比正规军还猛。

第二年春,范升任营长。

1925年底,在憨玉琨与国民二军胡景翼的“胡憨之战”中,范龙章率部死守函谷关,成功阻挡了国民二军岳维峻部的增援。

一战成名,范龙章直接升了团长,成了镇嵩军里的“红人”。

1926年,镇嵩军刘镇华率部围攻西安,打了8个多月,最后,西安被冯玉祥的部队解围。

但是,当时范龙章在攻城过程中作战勇猛,立了大功,姜明玉升师长,他也跟着升了旅长。

1927年,镇嵩军被编为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范龙章终于当上了师长——从绿林好汉到正规军师长,他只用了三年。

07

军阀混战的年代,哪有什么永远的靠山?

1927年下半年,冯玉祥与张宗昌开战,姜明玉觉得老冯势单力薄,就带着范龙章倒戈,投了张宗昌,驻守山东曹县。

结果,姜明玉打错了算盘。

曹县没守多久,就被老冯攻破,范龙章也成了俘虏,被关在开封监狱里。

这一关,就是18个月。

在监狱里,范龙章想了很多,他终于想通了:

军阀都是为自己打仗,今天投这个,明天投那个,没个准头,得自己干才行。

1929年5月,经冯玉祥部将孙良诚帮忙,范龙章被放了出来。

回到豫西,当地的豪绅马秀山、潘复廷等人找上门,想让他办“民团”。

说是“民团”,说白了,就是帮他们看家护院而已。

范龙章一口回绝——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这些欺负人的豪绅。

没过多久,他就约了邢玉丑、穆光裕几个老弟兄,聚了3000多人,打下了伊阳县城。

伊阳破城后,范龙章志得意满,召集各路“首领”在郭村开会,自任“豫西自卫军总司令”,准备占据伊阳、嵩县、卢氏三县,统一地方行政,委派县长、区长。

这活脱脱,就是一路地方诸侯啊!

08

可惜,好景不长。

正当范龙章踌躇满志时,伊阳的民团联合周边势力迅速反扑。

范龙章寡不敌众,只好撤离。

这时候孙良诚找上门来,把他的队伍收编为一个师。

1929年底,孙良诚失败西撤,范的一个师仅剩一百余人,投奔万选才的第六路军,当了个旅长。

命运似乎非常喜欢跟范龙章开玩笑。

1930年,万选才被蒋介石扣押,范龙章又被河南省代主席李筱兰关了起来。

好在,他运气不算太差,没几天就被放了,回到豫西的他,又拉起一支队伍。

1930年,他被国民革命军二十路总指挥张钫看中了,把他的队伍收编为一个师,范龙章又成了师长。

年底部队缩编,他成了七十六师二二八旅旅长,驻守开封。

1931年,二十路奉调“围剿”鄂豫皖苏区红军,范旅为先头部队。

可他们哪里是我军的对手。

1932年3月,在杜甫店战役中,范部遭红军重创,范本人负伤住院,愈后驻守漯河。

1934年,该部被调往江西“围剿”中央苏区,范因“作战勇猛”获蒋介石五千元奖赏。

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福建“清剿”红军游击队,再获五千元奖金,并被选送南京陆军大学高教班学习——

这位昔日的豫西贫寒少年,终于步入国民党军界“高层”。

可谁也没想到,多年后,这个从汝阳农村走出来的师长,会做出一个更出人意料的选择。

关于范龙章的后续故事,咱们下篇再讲。

来源:青木悦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