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一路走来,终于考上重点高中,最庆幸的是这10件事我们做对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9:05 1

摘要:听完我后背发凉,回家把尘封的磁带翻出来,发现娃连“Excuse me”都读成“Egg sky me”。

“三年级才开始学《新概念》?

晚了!

”——别急着骂,这句话是群里一位海淀妈妈吼出来的。

她家娃二年级就背完第一册,现在五年级做高考卷阅读能拿80%。

听完我后背发凉,回家把尘封的磁带翻出来,发现娃连“Excuse me”都读成“Egg sky me”。

痛定思痛,连夜把方法拆成三步:先听三遍录音,跟读时用手机录音对比,最后把课文剪成15秒语音条循环播放。

两周后,娃在电梯里突然冒出一句“Would you mind pressing the button?”——老太太吓得把楼层按到负二。

数学更扎心。

四年级第一次接触奥数题,娃把“鸡兔同笼”算成“鸡兔同炖”。

后来死磕《高思导引》,每天只做三道题,但每道都要写“三问”:错在哪?

下次怎么一眼识破?

能不能改编成新题?

三个月后,学校选拔考试最后一道压轴题,全班只有三个人做出来,娃是其中之一。

秘诀?

把错题拍照存进Notion,每周让AI生成同类题,错三次的题自动标红。

现在他看见应用题先画线段图,再写伪代码,最后才动笔——程序员老爸偷偷抹泪。

语文更魔幻。

背《滕王阁序》时娃死活记不住“落霞与孤鹜齐飞”,我干脆把这句印在晚餐桌垫上。

三天后他边吃薯条边嘟囔“番茄酱与炸鸡齐飞”,全家笑到喷饭。

作文更绝,把历年满分作文拆成“开头三件套”“金句五连鞭”,用石墨文档建素材库,按“亲情/成长/文化”分类。

上周月考作文题是《路灯》,他直接调用库里“外婆的煤油灯”段落,改三句话就拿了58分。

老师批注:“细节动人,但结尾升华略显生硬。

”——娃把批注截图发进家族群,外婆连夜语音指导:“你就写‘煤油灯老了,但外婆的腰比灯还弯’。

最崩溃的是心理建设。

期中考试数学89分,娃把卷子揉成团要跳楼(五楼阳台,跳下去最多崴脚)。

我翻出他一年级写的“我的梦想是当冰淇淋品尝师”,指着歪歪扭扭的字说:“你当时连‘激凌’都写成‘激灵’,现在能写议论文了,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第二天他主动把卷子贴墙上,用红笔在89旁边画箭头:“下次至少95,因为错题已经喂给AI了。

假期怎么过?

去年暑假报了三个补习班,结果钱花了八千,娃学会用“how much”问价格。

今年干脆把B站收藏夹里的“清华学长讲物理”打印成讲义,每天上午学两小时,下午去公园捡树叶做酸碱实验。

邻居看见娃用紫甘蓝汁测雨水pH值,惊呼“这不就是海淀平替版STEAM?

”——其实紫甘蓝是超市打折买的,三块钱一大颗。

说到底,普通家庭没资源砸钱,但可以砸方法。

把新概念课文剪成抖音同款15秒语音,错题本变成Notion数据库,满分作文拆成乐高积木。

关键不是学了什么,而是怎么把知识变成肌肉记忆——就像娃现在看见电梯按钮,条件反射冒出那句“Would you mind...”,连老太太都学会回他“My pleasure”。

来源:快乐的湖泊fj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