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恶心、呕吐作为常见的肿瘤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之一,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厌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给肿瘤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前言
恶心、呕吐作为常见的肿瘤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之一,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厌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给肿瘤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1。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是中国首个超长效原研双靶止吐针剂,用于预防成人高度致吐性化疗(HEC)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恶心和呕吐,其临床使用便捷,优化了用药管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为国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预防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本期汇集了三例应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的典型案例,涵盖了贲门胃腺癌、肺腺癌和乳腺癌三种不同癌种,以及中度致吐(MEC)和高致吐(HEC)两种风险场景。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循证依据,也体现了现代肿瘤治疗中“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的核心理念。
病例一
病例分享
陈永静 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省肿瘤医院 消化科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山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秘书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学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山西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基层卫生协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营养学会委员
擅长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及胆道肿瘤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发表国内杂志数余篇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57岁。
现病史:间断吞咽不畅1月。2023年1月患者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贲门后壁可见一溃疡型病变,底部欠平坦,局部僵硬,内镜下诊断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粘膜下肿物;病理提示(贲门)低分化腺癌,考虑印戒细胞癌。2023年2月16日进行胸腹部CT,提示食管胃连接处壁增厚,考虑恶性可能;肝S5段钙化灶;盆腔少量积液,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稍增大,考虑炎性可能;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少许炎性病变;双侧腋下及双侧颈间隙散在小淋巴结。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ECOG评分:1分。
临床诊断
贲门胃腺癌,ⅡB期,pT3N0M0。
治疗过程
2025年3月6日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探查胃癌根全胃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贲门小弯侧,质韧,大小:2*2cm;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提示全胃切除标本肿瘤个数1个,肿瘤大小1.5x1.5x0.7cm,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大体分型:Ⅲ型;浸润溃疡型;Siewert分型:Ⅰ;浸润深度:外膜(T3);未见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累及;周围胃黏膜;轻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网膜组织未见癌组织浸润;淋巴结未见癌组织累及;远处转移:Mx未知;胃食管交界部肿瘤分期:pT3N0M0;免疫组化结果:MLH1(+),PMS2(+),MSH2(+),MSH6(+),p53(错义突变),HER-2(0)。
2025年4月28日给予SOX全身化疗1周期,具体用量:替吉奥 40mg 口服2周,休息1周,奥沙利铂 170mg;2025年5月22日给于SOX全身化疗第2周期,具体用量:替吉奥 40mg 口服2周,休息1周,奥沙利铂 150mg;2025年6月26日给予SOX全身化疗第3周期,具体用量:替吉奥 40mg 口服2周,休息1周,奥沙利铂 150mg;2025年7月17日至今给予SOX全身化疗3周期,具体用量:替吉奥 40mg 口服2周,休息1周,奥沙利铂 150mg。
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呕吐风险分级评估为中度致吐风险。2025年4月28日化疗期间给予三联止吐药物:地塞米松+昂丹司琼+阿瑞匹坦;出现2级恶心呕吐反应,后加用奥氮平治疗,效果稍差,给于营养、静脉补液等营养支持治疗。2025年5月22日化疗期间给予四联止吐药物:地塞米松+昂丹司琼+阿瑞匹坦+奥氮平;出现2级恶心呕吐反应,给予营养、补液等对症治疗。2025年6月26日化疗期间给予三联止吐药物地塞米松+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院外给予昂丹司琼口溶膜治疗;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2025年7月17日化疗期间给予三联止吐药物:地塞米松+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院外给予昂丹司琼口溶膜治疗,无明显恶心呕吐反应。
2025年7月复查CT提示疾病稳定(SD)。
目前患者身高159cm,体重57KG,体表面积1.56。患者精神良好,食欲正常,可正常进食,轻度恶心,无明显呕吐等不适,睡眠可,生活质量明显升高,使用止吐药后无明显便秘、腹泻、头晕等副作用。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57岁女性,诊断为贲门胃腺癌ⅡB期(pT3N0M0)。患者在接受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顺利完成6周期SOX方案辅助化疗。针对其化疗所致的中度呕吐风险,止吐管理经历了从初始三联方案效果不佳,到逐步升级为含奥氮平的四联方案,最终优化为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口溶膜的个体化方案,成功控制恶心呕吐症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025年7月复查显示疾病稳定,患者体重维持,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本案例的成功实践,为含奥沙利铂的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止吐管理提供了重要范本。它深刻表明,在严格遵循临床指南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动态且个体化的止吐策略,是保障治疗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的决定性因素。本例患者初始常规三联方案效果不佳,后续通过阶梯式调整策略,逐步升级为四联方案并最终引入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成功突破止吐瓶颈,显著提升耐受性。这一优化过程凸显了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的重要临床优势:其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增强了止吐疗效,同时简化了给药方案,提高了用药依从性和准确性,特别适合于日间化疗或门诊管理的模式,极大地优化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最终,患者得以顺利完成全部化疗周期,且生活质量未受严重影响。这充分印证了现代肿瘤治疗的理念已从单纯追求抗肿瘤效果,深化为在高效治疗的同时,全方位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与生存质量。
病例二
病例分享
鲁文君 医师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中华全科医师协会全国贲门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医师协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武威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甘肃省武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技术标兵。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男,67岁。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经穿刺活检确诊为“肺恶性肿瘤”。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23年11月3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示:右肺上叶浸润性腺癌,组织学亚型为乳头型、附壁型及腺泡型混合,灶性区为小细胞癌,淋巴管及血管内见癌栓形成,支气管切缘未见癌组织;区域淋巴结(1/28)见癌转移。术后于2023年12月5日、26日行AP方案(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周期。2024年1月16日调整为AP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因患者出现化疗不耐受,自2024年2月6日至10月4日期间,改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后因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2025年6月16日治疗方案调整为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现遵医嘱返院继续治疗。
既往史:肺癌术后1年余,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结核、肝炎病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ECOG评分:1分。
临床诊断
肺腺癌(T1N1M0,IIA期)伴局部淋巴结转移。
治疗过程
EP方案化疗第一周期(2025年6月16日)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进行治疗,期间给予阿瑞匹坦+地塞米松+昂丹司琼静脉输注进行止吐治疗,但止吐效果欠佳。
EP方案化疗第二周期(2025年07月14日)、第三周期(2025年08月05日)、 第四周期(2025年8月26日)每次治疗前改为采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进行预防性止吐治疗。结果显示,在三个连续化疗周期的急性期、延迟期、超延迟期、总体期均未出现明显恶心、呕吐症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仅出现轻度血红蛋白减低(轻度贫血);未见便秘、呃逆、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6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肺腺癌(T1N1M0,IIA期)。患者此前已接受过多线抗肿瘤治疗,但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为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于2025年6月16日启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 方案)化疗。鉴于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属于高致吐性化疗方案(HEC),为预防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在治疗初期即给予相关药物。
在第一周期化疗中,预防性采用阿瑞匹坦+地塞米松+昂丹司琼的三联止吐方案,但止吐效果欠佳。自第二周期起,优化止吐方案,改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进行预防性治疗。截至目前,患者已顺利完成四个周期化疗,优化后的止吐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消化道耐受性,CINV控制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方面,仅观察到轻度血红蛋白降低,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且未发生其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该止吐方案的实施为患者抗肿瘤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在肿瘤综合管理中的重要性。
病例三
病例分享
张灵小 医师
肿瘤学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癌侵袭、转移机制及预后分析,主持陕西省科技基金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多项肿瘤临床试验研究,发表学术文章多篇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69岁。
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乳肿块,质硬,偶尔疼痛,未予重视,近几月发现右乳肿块增大,且腋窝新发肿块伴有出血,破溃症状。病理提示:右乳肿块浸润性癌。右侧窝淋巴结纤维结缔组织内见癌浸润,肿块周围见皮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右乳肿块:ER(-),PR(-),AR(中-强,+80%),HER-2(0,胞膜+)。Ki67(40%),P53(突变型)。P120(膜+),E-Ca(膜+),CK14(-),CK5/6(灶+),P63(-),TROP2(3+),C.MET(-), GCDFP.I5 (-)。右侧腋窝淋巴结:ER(-),PR(-),AR(中-强,+80%),HER-2(1+),Ki67(40%)。入院后完善影像学检查,提示肺转移。
既往史:乳腺癌1月余,2周期化疗后1周;淋巴结转移癌;肺转移癌。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ECOG:1
临床诊断
乳腺癌(cT3N2M1 Ⅳ期);淋巴结转移癌;肺转移癌。
治疗过程
2025-7-15入组临床研究,使用戈沙妥珠单抗。
于2025-7-15开始接受注射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预防呕吐,连续2个周期。
疗效:连续两周期的急性期、延迟期、超延迟期、总体期均未见恶心、呕吐相关症状。
安全性情况:两个周期无任何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
病例小结
本例患者为 69 岁女性,确诊乳腺癌(cT3N2M1 Ⅳ 期),伴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确诊后采用戈沙妥珠单抗方案治疗,根据《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 版)》,该药物属于高度致吐风险药物(HEC),需规范应用预防性止吐方案。临床治疗中,患者使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后,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未出现药品相关不良事件。从治疗全程管理来看,随着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院外致吐预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较于片剂,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使用更便捷,可通过单次注射实现 “一针全程守护”。
作为长效止吐药物,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在每个化疗周期仅需注射一次,即可提供持续保护,能减少患者往返就医次数,符合现代医疗高效诊疗的趋势,也满足了临床对治疗便利性及患者依从性的需求。本病例的治疗效果为乳腺癌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管理提供了实践参考,该止吐方案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专家点评
病例点评
姚煜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老年肿瘤防治专委会常委
中华肿瘤学会姑息治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理学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转移专委会副主委
CACA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保健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编委、《Disease & Research》副主编
《现代肿瘤医学》常务编委,《中国医学伦理学》青年编委,JCO中文编委
➤ 本期的三个病例虽癌种各异,但均体现了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出色的止吐控制能力。病例一中的贲门胃腺癌患者使用传统止吐方案效果不佳,换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为基础的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控制。病例二的肺癌患者,在使用止吐方案时,第一周期传统三联方案失败,后续周期换用本药后,实现了急性期、延迟期和超延迟期的全程无显著恶心呕吐,疗效对比鲜明。病例三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高致吐性抗体偶联药物(ADC),同样实现了全程无呕吐反应。这充分证明了其强效、长效的止吐特性,尤其对于难控性CINV和HEC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传统的多药、多日口服方案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也容易因漏服、错服影响疗效。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每个化疗周期仅需单次给药,极大简化了止吐流程。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少了医疗差错的风险,非常符合当前日间化疗、门诊化疗模式的发展需求,优化了医疗资源的利用。
➤ 综上所述,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通过其双靶点协同、超长效的作用机制,为CINV的预防提供了更优解。它有效地将强效止吐与便捷用药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在保障化疗顺利进行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三个来自真实世界的成功案例,为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来,期待看到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研究数据,进一步夯实其在各类肿瘤、各类治疗方案以及特殊人群中的证据链,使更多患者和临床医生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39) : 3080-3094.
撰写&审校:Myka、Atopos、zyz
排版:Aurora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