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女皇茅善玉:一曲唱春秋,半生沪剧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8:32 1

摘要:在沪剧的璀璨星空中,茅善玉宛如一颗最为耀眼的恒星,她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热爱,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沪剧华章,她的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沪剧的前世今生,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对这门艺术的赤诚之心 。

在沪剧的璀璨星空中,茅善玉宛如一颗最为耀眼的恒星,她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热爱,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沪剧华章,她的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沪剧的前世今生,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对这门艺术的赤诚之心 。

1962年,茅善玉出生于上海 。1974年,12岁的她机缘巧合考进上海沪剧团学馆 。彼时的她,就像一张未经雕琢的白纸,在满是童子功学员的班级里,基础薄弱,成绩垫底 。首次登台演出《星星之火》,高音的失利让她遭受观众的“喝倒彩” ,领导和老师甚至建议她转去管服装 。但茅善玉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彻底激发,她像个执着的追光者,紧紧抓住每一丝提升的可能 。声乐老师教学结束后,她总会厚着脸皮请教发声方法,死磕运气、换气和真假声结合的技巧 。终于,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略带沙哑却独具沪剧韵味的音色 。1979年毕业时,她实现逆袭,专业、文化成绩全班第一,成功留在上海沪剧团,开启了沪剧演艺生涯 。

1981年,19岁的茅善玉迎来人生重要契机,剧团安排她在《一个明星的遭遇》中饰演周璇 。起初,她因自觉难以驾驭三四十年代的歌星影后而拒绝,却被领导下了“最后通牒” 。含泪接下角色后,她沉浸在周璇的世界里,房间贴满照片,录音机播放歌曲 。同年秋,该剧首演,茅善玉大放异彩,凭借细腻表演和甜美的唱腔,将周璇的风情万种演绎得淋漓尽致,一炮而红 。后来该剧改编成电视剧《璇子》,她荣获金鹰奖最佳女主角 。此后,她主演的《魂断蓝桥》《董梅卿》等剧目场场爆满,成为沪剧界的金字招牌 。1984年,她登上春晚舞台,同年斩获戏剧梅花奖,年仅22岁便站在许多演员难以企及的高度 。

上世纪90年代,沪剧陷入低谷,观众大量流失,加之父亲脑梗离世,茅善玉悲痛万分,又与新来的外行院长理念不合,最终选择离开沪剧团下海经商 。她创办“金丝鸟贸易公司”,却因经验不足被人欺骗 。就在她陷入困境时,遇到了同样毕业于上海沪剧团学馆、在商海打拼成功的陈建中 。1995年,两人组建家庭,陈建中助力她的事业重回正轨 。1998年,女儿陈瑞怡的诞生,让茅善玉享受了一段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 。

然而,2002年,上海沪剧院的困境打破了这份平静 。剧院连年亏损,演职人员人心惶惶,院长辞职 。同事们联名写信恳请茅善玉出山,面对大家的含泪恳求,她心软了 。为了曾经培育自己的沪剧院,为了沪剧的传承,40岁的她临危受命担任院长 。上任之初,账面仅6万元,而全团一个月工资就需30万 。茅善玉四处奔波,向广告公司借钱,组织演职人员开会筹集资金,排演《石榴裙下》 。她身兼院长与主演,戏迷们听闻她重返舞台,纷纷购票支持 。该剧第11场便收回成本,此后场场盈利,沪剧院逐渐起死回生 。

在院长任上,茅善玉为沪剧发展不遗余力 。排演《瑞珏》时,她累得咽喉水肿,公演时嗓子失声,仍让医生注射大量激素,忍着剧痛完成演出 。2005年起,她开始招收外地学员,安排老师教他们上海话,亲自传授表演技巧 。2013年,又招收一批小演员,让沪剧院老中青少演员梯队完整 。

多年来,茅善玉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 。在《雷雨》中,她是充满反抗精神的繁漪,用细腻表演和富有张力的唱腔,将繁漪的复杂情感与内心挣扎展现得入木三分;《露香女》里,她是坚韧的顾露香,把角色的质朴与坚强演绎得淋漓尽致;《敦煌女儿》中,她化身为樊锦诗,为了将角色演活,八次前往敦煌,与樊锦诗成为忘年交 。她汲取京剧老旦的唱腔、台步,让角色更加立体 。该剧荣获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电影版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奖 。

2025年,走过从艺50周年的茅善玉发布首张黑胶唱片《玉满浦江五十春——茅善玉从艺五十周年“茅派”唱腔精选》,正式官宣自成一格的“茅派”艺术 。她的唱腔融合石派的甜糯、丁派的戏剧张力,吸收京剧、越剧、评弹、锡剧等精髓,形成了既有海派风雅、江南温婉,又具传统韵味与创新活力的独特风格 。

茅善玉的一生,是与沪剧紧密相连的一生 。她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沪剧女皇”,是拯救沪剧院于危难的关键人物,更是推动沪剧传承与创新的先锋 。如今,60多岁的她仍活跃在舞台上,继续为沪剧事业发光发热 。她用半生沪剧梦,诠释着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坚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沪剧人奋勇前行 。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