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捞获“水中熊猫”,保护区二十年守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8:41 1

摘要:2004年潮州专门建了保护区,保护鼋和花鳗鲡。农业农村部2019年出了拯救计划,要做栖息地保护、人工繁殖和放流。这些年各地放生了不少幼鼋,有些监测显示存活率比圈养还好。

9月16日晚,潮州渔民在韩江收网时捞到一只像大甲鱼的东西。经鉴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韩江鼋,这是韩江近年第6只。相关部门将它送到保护区放生。

渔民发现后立刻联系了海综支队。专家赶到后确认鼋长45厘米,重11.8斤,状态健康。工作人员用担架抬着把它放回自然保护区。

这种生物在《西游记》里出现过,叫通天河老鼋。活了1.75亿年,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它们需要干净的水和沙滩,现在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韩江流域。

2004年潮州专门建了保护区,保护鼋和花鳗鲡。农业农村部2019年出了拯救计划,要做栖息地保护、人工繁殖和放流。这些年各地放生了不少幼鼋,有些监测显示存活率比圈养还好。

渔民能认出鼋,是因为之前看了海综支队宣传。这次发现后他们没想着卖钱,直接上报了。保护区管理所的人说,如果市民发现要及时联系他们,帮忙登记和放生。

韩江是少数还有鼋野生种群的流域。以前放生过20只,后来找到5只活着。2023年佛山又放了50只,现在野外个体总数还是很少。

鼋吃螺类和鱼,白天躲在水里,晚上出来找食。对水质要求高,所以被当作生态好坏的指标。保护区附近渔民有的转行做护林员,每月领补助巡逻。

潮州从2004年设立保护区开始,花了20年摸索保护办法。2020年第一次试放鼋,到现在技术越来越成熟。但野放后具体去哪没人跟踪,只能等它们自己找地方生存。

有人觉得保护鼋麻烦,影响捕鱼。不过有专家说,鼋少不代表灭绝,只要环境好还能恢复。现在人工繁殖每年能产出百来只,大部分用于科研和放生。

最后一只被救的这只,和其他五只一样都是被渔民发现的。每次放生都有视频直播,网上很多人看。农业部门计划明年继续扩大放生,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没公布。

潮州海综支队发宣传单,教群众识别鼋特征。现在保护区周边装了监控,偶尔拍到鼋游过的画面,但影像很模糊。至于能不能让这种生物彻底恢复,可能还要很多年才能看出效果。

来源:覃覃有事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