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尖椒何以“红”遍全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8:03 1

摘要:“今年跟着农技站种了20亩‘内黄椒新一代’,正值丰收,摘完直接拉到地头,收购商天天上门来收。”胡留根算了笔账,“‘内黄椒新一代’亩产能多收1000斤,按今年的形势,一斤1块5,这一波丰收,9万入账!”

12万亩种植面积、近4万吨产量、9亿元总产值——在安阳市内黄县,这串亮眼的尖椒产业数据背后,藏着怎样的增收密码?内黄尖椒,又是如何“红”遍全国?

9月21日,在安阳市内黄县二安镇铁炉胡村的田垄上,红彤彤的尖椒压弯枝头,种植户胡留根穿梭其间。

“今年跟着农技站种了20亩‘内黄椒新一代’,正值丰收,摘完直接拉到地头,收购商天天上门来收。”胡留根算了笔账,“‘内黄椒新一代’亩产能多收1000斤,按今年的形势,一斤1块5,这一波丰收,9万入账!”

内黄县地处华北平原,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供足“养分”,而当地多沙壤土,透气保肥护好“根基”,这份“地利”加持,正是尖椒“红”透田间的底气所在。

而内黄尖椒“红”遍全国的底气,不仅藏在这鲜红的“致富椒”里,更藏在当地为椒农量身打造的“良种+良法+市场”全链条服务中。作为全国闻名的“尖椒之乡”,内黄以系统化服务化解“选种难、种植愁、销售忧”,让12万亩尖椒变成稳稳的“致富仓”。

良种先行,扎牢“根脉”。“以前种普通尖椒,要么抗病性差,要么口感寡淡,收购商挑三拣四。”胡留根的困惑曾是内黄椒农的普遍难题。为破解品种瓶颈,内黄县联合省农科院建立辣椒良种研发中心,历时三年培育出耐储存、味浓郁的“内黄椒”系列品种,亩产提升20%,还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我们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培育优质种苗2000万株,按成本价供应给椒农。”内黄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王磊介绍,今年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5%。在高堤乡杨俄村的育苗大棚里,刚培育成功的“螺丝椒新系”长势正旺,技术员正手把手教农户移栽技巧:“这品种耐低温,春节前上市能卖5块一斤!”

有了良种打底,良法护航破解种植“难”。“以前浇水施肥全凭经验,有时候肥施多了烧苗,少了产量上不去。”东庄镇渡店村种植户范玉保曾因管理不当吃过亏。如今,他家的两个大棚里,水肥一体化设施正精准滴灌,屏幕上实时显示土壤湿度和肥力数据。

针对尖椒种植劳动密集、管理精细的特点,该县精准施策,组建50支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开展“一对一”指导,并大力推广机械化移栽、病虫害绿色防控等6项核心技术,让科学种植的理念和方法落地生根,真正帮椒农把尖椒“种得好、管得精”。

解决了“种得好”,更要保障“卖得好”。市场托底,正是打通销售“堵点”的关键。“以前摘完椒得拉到几十公里外的市场,遇上行情差只能贱卖。”这是东庄镇渡店村村民史树贤过去的烦心事。如今,渡店村有了自己的辣椒交易市场,椒农再也不愁卖,十多辆收购车排队等候,分拣、打包、装车一条龙服务。

记者采访获悉,内黄县依托交通优势,在3个主产乡镇建成大型辣椒交易市场,引入20多家深加工企业和500余名收购商,构建“产地市场+电商+冷链物流”销售网络。

“我们和全国20多个批发市场签了直供协议,还开通了直播带货,鲜椒当天就能运到北京、上海。”内黄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已帮助椒农销售尖椒2.8万吨。

从良种培育到技术护航,从田间管理到市场对接——内黄县打造的这条全链条服务体系,正是其尖椒“红”遍全国的成功密钥。它让“致富椒”从田间走向全国,既解决了椒农的“心头愁”,更点燃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