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家长会 | 师者文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5:20 3

摘要:阳光斜斜铺进601班教室,黑板上“为孩子赋能,助生命成长”的彩色粉笔画格外醒目。讲台上没有摆放教案和PPT,取而代之的是贴满便签的展板和围成圆圈的桌椅——这场“以家长为主角”的特殊家长会,正悄然打破传统会议的窠臼。


阳光斜斜铺进601班教室,黑板上“为孩子赋能,助生命成长”的彩色粉笔画格外醒目。讲台上没有摆放教案和PPT,取而代之的是贴满便签的展板和围成圆圈的桌椅——这场“以家长为主角”的特殊家长会,正悄然打破传统会议的窠臼。

倾听:让每个声音都有回响

“孩子写作业总磨磨蹭蹭怎么办?”“青春期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家长会前发放的匿名问卷小程序里,127条留言在屏幕上不断滚动。我这位班主任忙着将这些问题分类贴在展板上,学业规划、习惯养成、亲子沟通等板块逐渐清晰。当家长们走进教室,立刻在贴满便签的展板前驻足:“你看,这个问题我家孩子也有!”“原来不只我一个人在烦恼青春期沟通问题。”

家委会主任的发言揭开了序幕:“我收集到15位家长关于‘如何培养数学兴趣’的提问,大家最关心的是……”随着她的讲解,展板上原本零散的便签被红色线圈串联成几个核心问题——“如何平衡学科兴趣与成绩要求”“青春期亲子沟通的有效方式”“课后时间管理的具体策略”“升入中学前做哪些准备”。这些从家长真实困惑中提炼出的焦点问题,像磁石般凝聚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碰撞:思维在交流中迸发火花

“我们组建议成立‘家长互助小组’,每周轮流分享时间管理经验!”“能不能设计家庭积分制,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自律?”六个讨论小组围坐在不同颜色的桌布旁,家长们激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每组有小组长,配备的“讨论引导员”和“观点记录员”,正用彩笔在白纸上记录着思维的火花。

坐在第三组的徐爸,正拿着手机展示自己制作的“家庭任务闯关表”:“我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语文城堡’‘数学迷宫’,孩子完成就贴星星兑换周末电影票。”这个充满童趣的方案立刻引发共鸣,旁边的晨妈补充道:“可以加入家长陪伴时间,比如每完成三个任务,爸爸就陪孩子踢半小时足球。”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原本模糊的困惑逐渐变成可操作的方法,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家长,正用各自的经验织就一张共育的网络。

共鸣:让智慧在分享中流动

“接下来请第四组代表分享他们关于青春期沟通的解决方案。”随着邀请,恬妈走上讲台,身后的PPT上贴着三张漫画:孩子背对父母玩手机、父母举着“成绩单”欲言又止、一家人围坐餐桌开心交谈。“我们组总结了‘黄金15分钟沟通法’:每天放学后留10分钟听孩子说学校趣事,睡前5分钟分享各自的‘开心事与烦心事’。”他的话音未落,后排的沈妈立刻举手:“这个方法好!我家孩子最近总把自己关在房间,或许可以试试从分享‘今天食堂的菜’开始。”

各组的汇报不时被掌声和提问打断,我趁机在黑板上写下“倾听重于说教”“榜样胜过命令”等关键词。当最后一组分享完“家校联系本2.0版”的设计方案——除了记录作业,还增设“家长育儿日记”和“孩子想说的话”栏目——全场爆发出会心的笑声。我趁热打铁:“我们将把各组的建议整理成《家校共育行动手册》,每月举办‘家长经验沙龙’,让今天的思维火花变成持续的育人动力。”

散会后,家长们围在展板前拍照记录,几位原本互不相识的家长正约着组建“时间管理互助群”。夕阳的余晖中,教室墙上孩子们亲手绘制的“成长树”显得格外温暖——这场特殊的家长会,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等真诚的对话;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只有个性化的智慧碰撞。当家长们带着满页的笔记和新的育儿思路离开时,每个人都清楚:真正的家校共育,始于倾听,成于协作,“为孩子赋能,助生命成长”,这场关于成长的对话,永远不会有终点。

来源:未来作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