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银行(601998.SH)对外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364.78 亿元,同比增长 2.78%;实现营业收入 1,057.62 亿元。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584.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2%。另外,不良贷款余额 671.34 亿元;不良贷款率 1.16%;拨备覆盖率 207.53%——资产质量总体稳健,安全垫持续增厚。这份中期“成绩单”引发资本市场积极回响。财报发布后,多家头部券商密集出具研报,对中信银行给出“推荐”“增持”“买入”等正向评级,字里行间满溢对公司发展的坚定信心。方正证券分析师直言,中信银行背靠中信集团“全牌照金融生态”的独特禀赋,深耕对公业务基本盘,近年加速零售战略转型,已构建“对公+零售+金融市场”均衡发展的业务矩阵,后续增长动能有望持续释放,稳健性可期。摘要:近日,中信银行(601998.SH)对外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364.78 亿元,同比增长 2.78%;实现营业收入 1,057.62 亿元。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584.66亿元,比上年末增
01
破局之问:战略如何穿越周期?当行业陷入“内卷深水区”、经营承压成为常态,中信银行何以在上半年逆势实现营收改善、盈利稳增、业务均衡、分红提升?答案藏在一以贯之的前瞻性战略里——这份兼具洞察力与执行力的发展蓝图,正是破局“密钥”。在业绩发布会上,芦苇行长坦言,方合英董事长多次强调,中信银行的发展要“稳健、均衡、可持续”,这在管理层和全行上下都形成了共识。上半年,中信银行以“难中求成、稳中有进”的韧性,延续向上向好态势。再次印证了该行多年来体系能力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战略执行是有力的。多年沉淀的体系能力、笃定的战略方向、扎实的执行落地,皆成为了中信银行穿越周期的“压舱石”。而芦苇行长的总结,让人不禁深思:究竟是怎样的发展战略,能让这艘金融巨轮在时代浪潮中始终破浪前行?答案正是深思熟虑且坚定执行的战略蓝图——它既是应对不确定性的“锚”,更是驶向未来的“帆”。02
从理念到实效:中信银行新三年规划的“行业坐标”于无声处听惊雷。在2023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方合英董事长提出,中信银行制定了2024年到2026年新三年战略规划,明确要全面建设“四有银行”,跨入世界一流银行竞争前列,并提出了“五个领先”的银行战略,即全面建设“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剑指“稳定发展期”向“争先进位期”的跃迁,为高质量发展擘画清晰蓝图。从“四有银行”的价值坐标系,到“五个领先”的路径施工图,中信银行试图以战略确定性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在变局中确定航向。如今,2025年已行至下半程,中信银行的第二个三年规划也走过半途。站在行业变局如棋、竞争如弈的关键节点,这套被寄予厚望的“新打法”,能否成为该行“师出有名”的战略突围利器?又能否为“争先进位”的雄心写下注脚?这些疑问,正随着中信银行交出的“2025期中答卷”,逐渐显露答案。03
战略迁徙:中信银行财富管理的“生存逻辑”升维当下,居民面临“财富安全感”的集体性缺失。而银行做财富管理,恰似在迷雾中点亮灯塔,它教人们理解“风险与收益的辩证”,教会市场看见“长期主义的分量”,更让金融回归“服务人的价值成长”这一本质。基于对财富管理业务的深刻认知,中信银行上半年深入推进“零售第一战略”,着力构筑零售业务体系化优势,增强财富管理资产配置能力,着力打造资产管理、私人银行、消费金融“三张名片”,并持续聚焦养老和出国两大特色板块。尤其是针对“扩内需”这一主题,中信银行推出消费国补、优惠信贷、节庆活动等一揽子促消费金融支持措施,重点营销活动及服务覆盖人数较上年末提升 5.34%,信用卡“食住行娱购”高质量场景获客占比也同比提升,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民生消费的“毛细血管”。数据从不说谎,它诚实记录着中信银行在财富管理赛道的深耕: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 4.99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52%,这不仅是资产规模的跃升,更是客户信任托付的具象化。个人存款规模持续增长,较上年末增加超 1,063亿元,增幅超7%。个人存款余额活期存款、短定期存款的增长,更带动存款结构向“轻资本、高黏性”优化。另外,AUM 增量创近年来历史同期新高,财富管理中收增速也创近 4 年新高,同比增幅达到10.3%。04
14.78万亿答卷:中信银行综合融资的“规模+效能”双跃迁金融生态的基因重组,正在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图谱上悄然发生……过去,银行是“资金的守门人”,企业是“资金的寻求者”;如今,在综合融资的生态里,银行是“资源的整合者”,企业是“价值的共创者”。当产业升级的鼓点催动新质生产力崛起,当科技企业以“轻资产、高成长”重构融资逻辑,传统信贷的“单弦独奏”已难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之重。从“资金搬运工”到“产业赋能者”,综合融资是银行破局的密钥。而中信银行在做的,正是以“生态圈思维”重构服务逻辑: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把握客户的多元化融资需求,着力构建“大商行、大投行、大协同、大撮合”的生态矩阵,立志成为业内最佳的综合融资需求解决者。生态进化的成色,最终由数据显影。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综合融资余额 14.78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43%,这不仅是规模跃升,更是生态协同效能的具象表达。尤为亮眼的是债务资本市场领域:上半年承销债务融资工具 1,268只,承销规模 4,431.20亿元,承销只数与规模双双登顶市场榜首,足见其在直接融资赛道的引领力。05
隐形护城河:中信银行交易结算的“非锋芒价值”于银行而言,交易结算是“看不见的护城河”——它没有信贷投放的锋芒,没有投行业务的耀目,却以千万次毫秒级的清算、交割,将“信任”锻造成经济的操作系统。对于深耕交易结算业务的意义,方合英董事长曾表示,中信银行这几年一直强调要“做难而正确的事”,但是交易结算是最“难而正确的事”。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从平台、产品、场景三大维度全力进击,筑牢交易结算护城河。平台方面,打造“天元司库+小天元(原开薪易)+企业网银”的平台矩阵,实现大客户、中小客户、普适客群的全覆盖。产品方面,中信银行已形成覆盖客户采购、销售、财资管理的三大产品系列,竞争力不断增强。另外,在重点行业场景方面,中信银行的选择是不同赛道不同“玩法”。一方面,紧随汽车市场变化,发挥汽车金融业务优势,量身定制配套金融解决方案,助力汽车产业链更优发展。另一方面,聚焦新零售、消费电子、食品饮料等大消费行业,提供定制化全链条交易结算解决方案,聚焦核心交易场景,以“标杆打造+复制推广”模式实现业务质效双提升。06
37年淬炼:中信银行外汇“先行者”的时光积淀经济的深度,由国界外的连接刻度丈量;银行的格局,由能否驾驭全球资本的潮汐实力定义。当国内利差收窄如刀锋,同质化竞争榨干传统业务利润,外汇却以“全球套利”的逻辑,为银行打开全新增长维度。而中信银行在外汇领域的优势,是时光淬炼的三重身份。首先,中信银行是股份制银行外汇业务的“先行者”,最早开办外汇业务,因此积累了先发优势和很好的市场口碑。同时,该行也是外汇服务的“领先者”,且这种领先不仅表现在数字上,更表现在监管评级上。而在外汇业务评价、国际结算、结售汇、贸易融资等最主要指标上,中信银行也一直领先于股份制银行,部分能力甚至可以同大行同台竞技。此外,中信银行还是外汇服务的“创新者”,在中国金融史刻下无数“首单首创”:从上世纪90年代扬基债、武士债、德黑兰地铁出口信贷的专业突围,到近年全国首笔“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信保融资、首笔人民币外汇美式/亚式期权的突破——每一次创新,都是中信银行对“服务边界”的重新定义。这些积淀最终转化为当下的业务答卷:公司公告显示,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为跨境机构投资者提供外汇交易服务规模 1,141.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20%;另外,该行外汇做市交易量达 2.08 万亿美元,排名稳居市场前列。07
握住“金融源代码”:中信银行的AI战略支点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写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可以说,谁先掌握AI,谁就握住金融文明的“源代码”——以算法为笔、数据为墨,在效率与风险的宣纸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注脚。中信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下,以业务全面智能化为目标,以“大模型+小模型”融合为技术路线,持续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全力打造同业领先的智能化银行。尤其是在应用场景方面,该行积极探索AI赋能新范式,构建智能服务场景超1,600个,报告期内,全行依托智能模型增效超8,600人年。“AI+营销”领域,中信银行构建大小模型融合的全行综合客户经营算法模型群,实现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智能匹配,上半年支持营销拓客2.1万户,存款规模提升312亿元。“AI+服务”领域,该行AI智能对话平台已成为本行第一大主动触客渠道,6个月内触达客户超2,830万户。当AI成为金融服务的“新母语”,中信银行正以“技术+业务”的双螺旋,重新定义银行业的未来生存法则。结尾:从财富管理的“温度革命”到综合融资的“生态重构”,从交易结算的“信任基建”到外汇业务的“全球破局”,再到数字化的“智能升维”——五大战略支点如五指成拳,在中信银行的发展蓝图里拧成一股坚韧的绳索,牵引着这艘金融巨轮驶向“争先进位”的深水区。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变局中开新局。中信银行的2025年半年报,是战略落地的“期中答卷”,更是金融文明演进的一页注脚。当金融活水在生态协同中奔涌,当客户信任在技术赋能中沉淀,中信银行正以“生态银行的范式创新”,为中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写下鲜活的时代注脚——而这,或许正是“世界一流银行”的真正底色: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以生态协同服务时代,以文明视野定义未来。AD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