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伦敦,空气中带着微凉。而位于市中心的英国律师协会大厅内氛围却分外火热,座无虚席。在这里,北京朝阳-英国48家集团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一场聚焦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的深入交流热烈展开。
跨越千里,北京朝阳打开开放新通道
文|首席记者 崔杨
7天时间,两个国家,5座城市,密集拜访10家重点企业及机构……9月20日,由区委书记吴小杰带队的朝阳区赴荷兰、英国招商引资团结束紧凑的行程,回到朝阳——
这是一趟招商之行,更是一段开放之旅
。
从阿姆斯特丹到海牙,从阿尔芬到伦敦、剑桥,朝阳区代表团一路走来,既是展示朝阳的发展优势和投资环境,也是与企业、机构、园区面对面,聊机遇、谈合作、话发展,
力争把更多外资企业的分支机构和重点项目带到朝阳,把更多投资落在朝阳
。
01
展开剩余86%城市的会客厅:
资本与信任的双向奔赴
初秋的伦敦,空气中带着微凉。而位于市中心的英国律师协会大厅内氛围却分外火热,座无虚席。在这里,北京朝阳-英国48家集团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一场聚焦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的深入交流热烈展开。
“我们将加速中英AI资源整合,为区域创新生态注入活力。”英国48家集团主席杰克·佩里表示。
何为英国48家集团?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西方世界第一个开启和新中国贸易的西方集团,在中英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旨在推动更多英国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同时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英企业间的合作机遇巨大,共赢前景清晰可见。”伦敦金融城候任市长蒂莫西·海尔斯的话,赢得一阵掌声。
朝阳区代表团此行带去的不只是诚意,还有一组组具体数据和一项项合作构想。
在渣打银行,总部管理层回顾了这家有170余年历史的国际银行,在中国深耕167年的历程,坦言:“我们愿意把自己称为‘深耕中国的银行’。” 这份长期投入的底气,正与中国市场的确定性息息相关。
在保诚集团,总部高管明确表态,将扩大在北京的运营规模,并计划把全球董事会带到北京。对于一家跨国企业而言,把最高决策单元带到一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份最直接的信任票。
在伦敦,代表团还走访了威科集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信息服务商之一,威科2000年就在朝阳区设立中国区域总部,与区内律所、会计师事务所保持长期合作。此次交流,
双方聚焦法商融合示范区和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并探讨在医疗信息和科研国际化方面拓展合作
。
伦敦是世界金融的心脏。
截至2025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过350亿美元,我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也超过320亿美元
。双向投资背后,是更完整的合作场景:跨境资管、绿色金融、会计与法务、上市与并购。伦敦资本市场的成熟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而北京朝阳的金融生态,则为外资深耕中国市场提供稳定土壤。
此次“出海”招商引资,不再只是单向的“引进来”。在朝阳的谋划中,引进来与走出去同等重要,力争构建起资本流动、规则对接、产业协作的完整生态。
“朝阳有能力也有信心,为全球资本与中国市场之间搭建更高效、更开放的通道。”
朝阳区委书记吴小杰表示,由资本市场到专业服务链的双向贯通,正在把朝阳区塑造成连接全球资本与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
02
绿色与科创的共振:
把城市变成示范场景
跨过英吉利海峡,荷兰的风迎面扑来。位于海牙的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会议厅里,新能源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朝阳区代表团拿出一组数据:在朝阳,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50%,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约五分之一,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我们希望壳牌在朝阳率先落地超级充电桩、换电站和氢能供给站。”交流中,朝阳区代表团成员信心十足。壳牌方面的回应迅速而积极——
希望在朝阳率先布局超级充电桩、换电站和氢能供给站,把北京朝阳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展示窗口
。
在阿姆斯特丹,绿色发展的话题延伸到城市更新与标准对接。在格睿思全球不动产可持续发展评级体系机构,双方围绕构建“ESG评级标准和体系”进行深入交流。朝阳区新建住宅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老旧小区每年投入超10亿元进行节能改造,累计推进超低能耗建筑60万平方米。
北京朝阳,470.8平方公里城区,构成了一座“绿色实验场”。“我们希望聚焦ESG标准本土化、绿色金融创新等产业生态领域与格睿思进行合作。”
吴小杰表示。也正是在这种规模效应下,“标准—场景—资本”的逻辑被反复验证。
而在剑桥,交流的焦点转向生命科学。威康桑格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双方讨论的核心,是如何把世界领先的基因数据库与AI算法,与朝阳区庞大的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加快临床转化。朝阳区的条件不容忽视:
这里集聚了58家重点外资医药企业的总部或分公司,科研与产业的结合,
在这里拥有最坚实的落点。
从新能源到绿色建筑再到基因工程,伦敦的资本、剑桥的科研、阿姆斯特丹的能源、海牙的标准,
在这一周时间里,与北京朝阳形成了一次次“同频共振”。
03
开放平台见成色:
把信心写进项目里
招商引资,
最终要落到“看得见”的项目和平台上
。
全球广告传媒巨头WPP集团全球零售业务负责人戴维·罗思在交流中直言,中国品牌正在快速崛起,尤其在数字转型、气候科技等方面展现出全球影响力。这种“新引力”,让更多国际合作伙伴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也看到了北京朝阳的能量。
在与太古集团的会谈中,话题回到了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位于坝河畔的北京太古坊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三里屯片区正迎来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业态升级:爱马仕、路易威登、迪奥、蒂芙尼、香奈儿等重奢品牌陆续入驻
。塔吊林立的工地与熙攘的街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的新轮廓。对长期资本而言,这不仅是一块投资热土,更是一座可以预见未来回报的城市样板。
“一场国际会议,就是一座国际城市的名片。”在与阿姆斯特丹ICCA国际大会组织的交流中,代表团看到了更大的发展舞台。未来五年,全球将有1.7万场国际会议需求。而朝阳区依托服贸会、中非论坛等重大会议服务经验,已将未来3-5年国际会议申办目录纳入工作计划。
“会展带来的,不只是流量,更是合作项目的落地机会和投资网络的延伸。”
吴小杰对此信心十足。
从金融到能源,从科研到会展,每一场对话都是一次信任的积累,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份发展的注脚。
跨越千里,朝阳打开的不只是合作通道,更是通向未来的信心之门。
带着满满的收获,代表团回到北京朝阳。在首都东部的这片热土,
已经集聚了近100%的外国驻华使馆、全市90%的外国驻京新闻媒体、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的外资金融机构。
这里是全球投资者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落脚点,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是朝阳区交出的答卷,更是底气的来源。
招商引资,不是口号,而是一份份落地的机制,一项项清晰的合作,一次次握手后的落实。
朝阳区用7天的时间,把自身优势展现出来,也把发展信心与机遇带回家
。
世界需要一个开放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开放的朝阳。
开放的脚步不停,发展的信心不减,朝阳的未来,值得期待
。
图片:
楚召瀚 王 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