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经过几代航天人三十载的接续奋斗,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目标、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目前,中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经过几代航天人三十载的接续奋斗,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目标、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稳定,效益发挥良好。近三年来,工程扎实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01 近三年,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有序推进
成功实施了5次载人飞船发射、5次载人飞船返回及4次货运补给任务。
货运飞船发射现场
02 近三年,我国航天员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2024年6月,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顺利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首次从香港、澳门地区遴选出的2名载荷专家,已于同年8月正式入队参加训练,有序开展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训练任务。未来,他们将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训练任务,逐步成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的骨干力量。
03 近三年,国家太空实验室运行稳定,空间科学成果涌现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在轨实(试)验成果显著。在轨开展了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数百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2024年12月30日,我国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择优遴选了34项代表性科学研究与应用成果。
未来十年,中国空间站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四大研究领域,统筹安排32个研究主题,滚动实施上千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04 近三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各项研制工作稳步推进。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已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和两次系留点火试验,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完成了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月面着陆器“揽月”完成了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2024年6月14日,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完成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
▲2025年6月17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5年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5年8月15日,长征十号首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是我国开展的国内最大推力规模的全系统试车试验
▲2025年9月12日,长征十号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些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同时,文昌航天发射场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正在扎实稳步推进。
05 近三年,工程广泛开展了面向社会公众参与的征集活动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方案,旨在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积极参与,为优化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效率提供新思路。
公开征集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全面发展。
公开征集飞行任务标识设计作品,在增强公众对载人航天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为载人航天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公开征集载人月球车、月面科学载荷等研制方案。
先后组织新飞行器、登月服、月球车名称征集活动。经公开征集评选,新一代载人飞船确定为“梦舟”、月面着陆器确定为“揽月”、登月服确定为“望宇”、月球车确定为“探索”。
06 近三年,工程策划实施了多项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活动
2023年,为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北京、香港、上海相继举办。
2023年4月24日,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了长达约4小时的慢直播活动,通过舱外镜头向全世界展示了400公里高度轨道俯瞰地球的景观,以及航天员舱内工作的实时场景,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太空生活的奇妙。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乘组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2023年春节期间,第二届“天宫画展”与“全球拍天宫”摄影作品展在中国空间站内举办。
2023年5月,“手牵手·望天宫”青少年与载人航天面对面活动走进文昌发射场,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师生近距离接触载人航天工程,亲身体验航天科技的的魅力。
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于2023年11月底赴港澳地区进行访问,通过六天两地、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向港澳各界介绍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就及未来规划,分享中国空间站建成的喜悦。
期间,首次发布了空间站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揭开了空间站组合体全貌的神秘面纱。
202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少先队建队75周年,工程相关单位举办了“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活动,让一面“遨游过太空”的国旗在全国多地传递,引领广大少年儿童感受新中国一路走来的波澜壮阔,寻访新时代伟大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这些具有载人航天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工程的认识与理解,更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提升了全民的科学素养。
07 近三年,工程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载人航天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2024年5月30日,我国将空间站搭载阿盟全体成员国国旗及阿盟旗帜赠予阿方。
2025年2月28日,中巴正式签署《关于选拔、训练巴基斯坦航天员并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合作协议》,迈出了中国选拔训练外籍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政府将首次为外国选拔训练航天员,中国空间站将迎来首位外籍航天员造访,也开启了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深化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彰显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为全世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未来,工程将持续聚焦两大任务,深入推进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成果共享与转化,助力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增进福祉。
来源:中国航天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