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窗见绿、抬头赏景;一方庭院,满目风景;一户人家,一缕乡情。窗明几净、绿植环绕、家风淳朴的美丽庭院,扮靓了乡村,也润泽了人心,为乡村振兴铺就温暖的底色。近年来,山西省各级妇联持续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推出“晋风晋韵‘美’庭院”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一方庭院,满目风景;一户人家,一缕乡情。窗明几净、绿植环绕、家风淳朴的美丽庭院,扮靓了乡村,也润泽了人心,为乡村振兴铺就温暖的底色。近年来,山西省各级妇联持续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推出“晋风晋韵‘美’庭院”美丽庭院展播专栏,通过晒庭院美景、亮优良家风,生动展示各地“美丽庭院”建设的优秀成果。让我们共同走进专栏,欣赏庭院画卷,感受美好生活,也热切期待更多姐妹行动起来,从家出发,向美而行,用心用情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庭院”,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让巾帼智慧和力量在三晋乡村沃土上灼灼其华!
大同市妇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深度融入“绿美、和美、富美”理念,强化通过典型选树、活动赋能、分类施策,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让一个个精致庭院成为扮靓乡村的“小美”支点,汇聚成乡村全面振兴的“大美”图景。
典型引领,示范标杆激发创建热情
“看着赵玉英家的庭院花草掩映、整洁雅致,我们也跟着学起来,现在院里院外都清爽!”云冈区西韩岭乡马辛庄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典型示范的带动效应。大同市妇联注重挖掘培育可学可鉴的庭院样板,以点带面激发创建活力。
2024年,大同市向省妇联申报“美丽庭院”特色村4个、女主人4名、精品庭院6个,其中云冈区赵玉英庭院、云州区赵晨庭院成功入选全国妇联“十村百人千院”精品庭院典型案例,成为全国标杆。2025年,妇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面向全市征集40家申报案例,择优向省妇联推荐5家代表性庭院,并联合山西广播电视台对平城区楠舍民宿等进行专题拍摄。镜头下,错落有致的绿植、古色古香的陈设、温馨和谐的家风,让“美丽庭院”的魅力走进千家万户,带动更多家庭主动加入“扮靓家园”行列。
活动赋能,多彩实践激活庭院“生命力”
“既能欣赏庭院美景,又能买到农家特产,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在“‘庭’美集市 ‘妇’助丰收”主题活动现场,市民李女士提着刚买的小米笑着说。大同市妇联以活动为纽带,将庭院建设与家庭幸福、乡村发展紧密相连,让“美丽”从环境延伸到生活。
从“美丽庭院 幸福全家”拍摄活动定格家庭温馨瞬间,到“巧手慧心扮靓家园”编织培训让手工制品点缀庭院角落;从丰收节里的消费帮扶拓宽农特产品销路,到承办全省乡村民宿女管家培训班提升从业者技能……一系列特色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生活,又为“美丽庭院+民宿”“美丽庭院+文旅”等融合发展注入动力。如今,走进大同乡村,昔日普通农家庭院变身“网红打卡点”,妇女们既是庭院建设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实干家”。
分类施策,特色样板彰显乡村韵味
“我们村靠山临水,就该让庭院‘长’在风景里!”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村民王大姐的庭院里,月季、绣球沿墙绽放,小菜园里黄瓜、番茄长势喜人,游客在此既能赏景又能体验农耕。这是大同市妇联“分类指导”理念的生动实践——依据乡村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庭院样板。
在生态优势突出的乡村,引导发展“绿美”庭院,如灵丘县依托山水资源发展农家乐、民宿,让庭院成为乡村旅游的“活名片”;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鼓励打造“和美”庭院,天镇县新平堡镇保留明清建筑风格的庭院,通过传统农具、手工艺品陈列,讲述边塞文化故事;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推动建设“富美”庭院,阳高县东小村镇农户利用庭院种植葡萄、杏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庭院美”与“腰包鼓”双赢。
如今,大同市“美丽庭院”建设已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延伸到“生活美”。市妇联将继续深化“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内涵: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持续开展各类特色培训与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妇女参与度与创造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借助更多媒体平台,推出各县区深度游览路线,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与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深化创新模式,探索“美丽庭院 + 电商”“ + 文旅节庆”等更多融合模式,拓展庭院经济发展空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绿美庭院”为生态底色,绘就宜居新画卷;以“和美庭院”为情感纽带,凝聚乡风文明正能量;以“富美庭院”为发展引擎,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大同市妇联让“小庭院”释放“大能量”,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巾帼智慧与力量。
来源 | 大同市妇联
编辑 | 刘家瑜
2025年
《山西妇女报》《生活潮》
来源:山西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