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的平邑大地,蒜香弥漫。在温水镇的蒜黄大棚里,农户们忙着收割鲜嫩的蒜黄;铜石镇的大蒜收购点前,货车排队等待过磅,一派繁忙的“蒜经济”景象。作为扎根沂蒙的金融主力军,平邑农商银行以“精准滴灌”的金融服务,为这条从田间到云端的大蒜产业链注入澎湃动能,让“小蒜头”
4月的平邑大地,蒜香弥漫。在温水镇的蒜黄大棚里,农户们忙着收割鲜嫩的蒜黄;铜石镇的大蒜收购点前,货车排队等待过磅,一派繁忙的“蒜经济”景象。作为扎根沂蒙的金融主力军,平邑农商银行以“精准滴灌”的金融服务,为这条从田间到云端的大蒜产业链注入澎湃动能,让“小蒜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产业”。
田间对话:从“蒜盘子”到“产业链”的跃升
平邑县铜石镇烈庄村党支部书记杜爱洋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该村大蒜种植情况
“俺们村2000亩大蒜,蒜头加蒜薹每亩收入能到6000元到1万元!”在铜石镇烈庄村的蒜田里,村党支部书记杜爱洋捧着刚挖出的蒜头,向记者算起“蒜经济”账本。作为当地种植大户,他见证了大蒜产业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的蜕变。“现在村里80%的农户都种蒜,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普惠易贷”’和‘大棚贷’,让我们除了近2000亩大蒜,还能建标准化的蒜黄大棚,四季都有收成。”杜爱洋说。
沿着327国道向西,温水镇的蒜黄种植基地里,农户李大姐正在查看智能温控设备。“蒜黄生长周期短,不到20天就能上市,但建大棚、买设备前期得投不少钱。”她指着身后的连栋大棚说,“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用‘大棚贷’给我批了100万元,利率比普通贷款低,现在俺这10个大棚一年能赚30多万元!”
平邑大蒜产业的崛起,得益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推广。目前,全县大蒜种植面积达8万亩,核心产区温水镇、铜石镇形成“春收蒜薹、夏收蒜头、秋冬种蒜黄”的四季生产链,亩均效益从传统种植的5000元提升至设施农业的1万元以上。平邑农商银行通过“普惠易贷”“大棚贷”,先后投入信贷资金10亿元,助力当地春耕备播和农业生产。
杜爱洋感慨:“以前卖蒜靠天吃饭,现在农商银行不仅给钱,还帮我们对接冷库和电商,产业链越长,咱农民的底气越足!”
收购现场:金融“及时雨”解燃眉之急
平邑县长益土特产销售商行负责人于守波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大蒜购销情况
“叮!您的账户到账300万元。”在平邑县长益土特产销售商行里,负责人于守波的手机弹出到账通知。正值大蒜收购旺季,他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蒜袋说:“今年行情好,收购量比去年多了20%,多亏了农商银行的‘银担邑贷’,当天申请当天放款,不然真怕错过收蒜黄金期。”
作为当地最大的大蒜收购商之一,于守波的商行年购销大蒜超2万吨,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增收。但每年收购季的资金周转,曾是他最头疼的问题。“以前找银行贷款,光抵押担保就得跑好几趟,现在用‘银担邑贷’,依托咱的仓储数据和担保公司合作,300万元贷款很快就批下来了。”
在于守波的平邑县长益土特产销售商行,一片繁忙的购销场景
在金融赋能下,平邑大蒜购销环节实现“轻装上阵”。平邑农商银行针对收购商季节性资金需求,创新推出“鲁担惠农贷”“银担邑贷”等产品,累计投放3.87亿元,扶持了500余家农户和农产品购销企业。“我们不仅提供资金,还搭建了‘聚合支付’收款码系统,收购商收款实时到账、免费提现,年结算量超30亿元,大大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该行客户经理介绍。
云端连线:电商大户的“数字突围”
在山东茂腾农场有限公司的电商仓库里,50余名工人正忙着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的大蒜礼盒。负责人曹传宁盯着直播屏幕,一边查看订单一边说:“现在每天发3500多单,合作的都是抖音、快手的头部主播,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惠农振兴贷’,40万元贷款帮我们拓展了线上渠道。”
山东茂腾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曹传宁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电商销售情况
从传统种植到“触网”升级,曹传宁的转型之路代表了平邑大蒜产业的新方向。2024年,他借助农商银行搭建的“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实现线上订货、供应链融资、代收代付“一站式”服务,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以前农产品卖不上价,现在通过电商打品牌,附加值翻了几番。”他指着仓库内正在装车的快递货车说。
平邑农商银行的科技赋能,让大蒜产业插上“数字翅膀”。该行推出“沂蒙云贷”线上平台,实现“无感授信+有感反馈”,5.6万户农户预授信83亿元,手机银行可“秒批秒贷”。截至3月末,该行线上贷款客户超4万户,金额达6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8%。推出并发放“惠农振兴贷”3.25亿元,助力523户曹传宁一样的农户创业致富。在575个行政村设立“金融服务点”,配备367台“农金通”设备,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办贷款、转账。
成效展望: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截至2025年3月末,平邑农商银行新增投放大蒜产业贷款6000万元,支持500余户蒜农和购销企业发展,带动大蒜亩均效益提升20%。更重要的是,通过“资金支持+技术赋能+生态培育”的全链条服务,该行构建起“种植-收购-加工-电商”的产业闭环,让金融“活水”真正转化为产业“造血”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冷库企业、电商平台的合作,继续探索‘仓储类’‘直播类’‘供应链’相关的创新信贷产品,把大棚温度、产品种类、灌溉数据、产地产量、销售渠道等物联网信息接入信贷模型,实现精准授信。”该行信贷工作人员表示,2025年以来,该行已为大蒜产业新增授信1.2亿元,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深加工项目落地。
从田间地头的“大棚贷”到云端电商的“数字贷”,平邑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始终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正如杜爱洋所言:“农商银行就像咱蒜农的‘及时雨’,有了这股活水,咱的‘蒜’香产业一定能越做越旺!”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平邑农商银行通过深耕产业链各环节,创新定制化产品,搭建数字化服务网络,让金融工具真正成为激活产业潜能的“钥匙”。从杜爱洋的蒜田到曹传宁的直播间,每一幕都印证着:当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产业“沃土”,“小蒜头”也能长成“金产业”,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