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香港三联书店(湾仔店)圆满举行,这就是“《明式家具珍赏》问世四十周年香江座谈会”。座谈会由博雅学社主办、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支持、圣佳艺术(香港)有限公司赞助。
日前,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香港三联书店(湾仔店)圆满举行,这就是“《明式家具珍赏》问世四十周年香江座谈会”。座谈会由博雅学社主办、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支持、圣佳艺术(香港)有限公司赞助。
今年是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问世40周年。
此次活动是继今年4月北京“典耀四海 明式潮兴——《明式家具珍赏》问世四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暨文献特展”后,博雅学社再度携手香江学界与业界,共同致敬王世襄先生学术遗产的延续活动。
博雅学社社长蒋念慈介绍,博雅学社作为2020年成立于澳门的独立学术社团,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家具”为核心使命,致力于将家具视为文化遗产与艺术结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故事。此次座谈会旨在缅怀王世襄先生开创“明式家具学”的卓越贡献,重申《明式家具珍赏》这一巨著的不朽价值及香港在明式家具传承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
博雅学社社长蒋念慈在座谈会上介绍活动。
座谈会还特别展出了收藏家、文玉楼主人方丽丽珍藏的《明式家具珍赏》1985年初版本及特藏本,为这场学术座谈会增添了厚重的历史质感。正如王世襄先生所言:“研究家具不仅是学术追求,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守护。”40年后的今天,这场香江座谈会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叶佩珠(香港三联书店总经理):
《明式家具珍赏》于1985年出版后,1986年、1987年又接连出版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所以我们可以很自豪也很荣幸地说,这本书我们虽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小地方做的出版,但它却不单单影响了华人世界,更是影响了欧美世界。这不是我们精心计算后的结果。可能做文化就是这样子,当我们保持初心,将自己的本位做好,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辽阔。
霍玺(Angus Forsyth、律师、资深收藏家):
40年前,我参加过《明式家具珍赏》发布会。那时候,我就学习过中国家具鉴赏。是的,我确实很喜欢那些深耕于此的人们,特别是黑洪禄——如今仍在香港,他是中国家具领域的一位资深人士;还有安思远,一位声名显赫、才华横溢的美国人,非常擅长理解和阐释中国家具,尤其是对中国家具进行分类;当然,还有伍嘉恩,她也深度参与其中。我很高兴当年香港的庄贵仑家族购得了王世襄先生那批顶尖的明式家具收藏,并且将其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那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慷慨的举动。大约十天前,我去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那里的四楼便是明式家具展厅。早在30年前,我其实就一次次地观摩过那些家具,那真是一套绝妙的收藏。当你们去上海时,千万不要错过它。
谭向东(古典家具研究学者):
与很多从业者一样,我读的第一本家具书也是《明式家具珍赏》,后来发现自己读不懂,就又拾起来重读,当看到黄苗子先生在序中言及王先生还有一部专著《明式家具研究》尚未出版,其中仅名词解释便有1000余条时,我豁然开朗,才知晓自己最初读不懂的原因。2003年,我买到了《明式家具研究》,这是我近20多年必随身携带的一本书。我一直有一个遗憾——国内各大院校虽有中国传统家具的相关课程,却没有传统家具专业,传统家具无法作为独立学科进入院校,但我认为它是非常有资格在中国的985、221大学里拥有一席之地的。因为这本书我读了20多年还是没有读透,很多新入行的学生问我:谭老师,我怎么能够迅速进入这个行业?我总说:这其实很简单,只要将《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从头到尾每一个字都读懂就可以了。
陈永杰(收藏家、敏求精舍前社长):
我收藏的范围很广,从夏商周及至晚清民国,瓷器、木器、玉器、书画包罗万有。因为收藏量大、范围广,自然需要参考各方面的艺术书籍,在近万册的艺术书籍中,我未看到有任何书籍可以在其艺术领域中有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这本书的同样崇高地位。换句话说,任何艺术书籍在其领域中都没有《明式家具珍赏》在木器领域中同样地既受众人尊敬,又开创新天地、新时代。
刘斾杝(“翰明”家具总监、“荷里活道古董艺术展”创办人):
自20世纪30年代,我爷爷就在香港荷里活道经营家具修复工作坊,我爸爸则在80年代创办了“翰明家具”。有一次我和爷爷聊天,他说做家具修复几十年,很少接触甚至听说黄花梨家具,直到有一天我爸爸跟他分享了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这本书。就这样,爷爷在他80岁高龄时慢慢开始学习黄花梨家具。另外,今年我创办了荷里活道古董艺术展,展览期间,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说他一开始特别喜欢家具,却无从入手,后来他就把《明式家具珍赏》看遍了,最终找到了头绪。这两个故事都充分说明了这本书对于明式家具发展的推动和影响。
薛世清(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圣佳艺术(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世襄先生是明式家具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但并非最早从事此项研究的学者。与他同期乃至更早投身于明式家具研究的学者中,如陈梦家先生,于王先生而言,亦友更亦师;又如杨耀先生,曾长期追随古斯塔夫·艾克进行家具研究,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心得,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家具制作方面贡献卓著;再如朱家溍先生,同样是中国家具研究早期阶段的重要学者。然而至20世纪80年代,他们或已辞世,或逐渐退出家具研究领域,唯有王世襄先生得以在此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实属难得。
王世襄先生所著《明式家具珍赏》无疑是研习明清家具的权威之作,为明清家具的收藏与研究指明了方向。他对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及年代进行了系统、严谨的考证与注解,其著作堪称一部完美的教科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也为家具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对当今乃至未来的家具设计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作为明清家具的从业者,我们从中获益匪浅,在此特向王世襄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座谈会结束后,学者嘉宾与敏求精舍前会长叶承耀先生一同鉴赏圣佳(香港)拍卖呈现的攻玉山房藏黄花梨明式家具,在沉浸式的文化品鉴中,完成一场“明式家具学”的雅致盛筵。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