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长的不高、驼背,跛足、林徽因为何还选择与他共度一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6 00:05 1

摘要:1923年,在北平的街头;突然有一辆哈雷摩托车侧翻了,驾驶这辆摩托车的人是梁思成,此时他的左腿瞬间变得血肉模糊起来

文|一只筷子

编辑|大槐树

1923年,在北平的街头;突然有一辆哈雷摩托车侧翻了,驾驶这辆摩托车的人是梁思成,此时他的左腿瞬间变得血肉模糊起来

听到梁思成受伤后,林徽因立马赶到了现场,用衣袖缓缓地擦去他脸上的血迹;“你得活着,我还没回应你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是当时两人在一起时,梁思成问她的,“为什么选择我?”

当时林徽因并没有回答,就连在五年后两人的婚礼上,林徽因也只是轻笑着说道:“答案呀挺长的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回答。”

梁思成跟林徽因第一次见面,是在1919年林家的那个四合院里头。俩人的眼神相视的一刹那,气氛好像一下子就变样了

那时候十八岁的梁思成按照父亲梁启超的要求前来相亲,他表现得格外紧张不安,尤其是见到了身着简朴短衫的林徽因。

那时她仅仅十五岁,辫子上系着浅浅的、湛蓝的蝴蝶结,目光明亮,而且纯净得很,仿若天上闪烁着的星星一般。

梁启超而后调侃道:“我这儿子呀,一瞧见徽因,瞬间好像那魂儿都给丢了似的。”虽然两人,第一次见面,都很来电,但是这段关系,起步并非一帆风顺。

后来林徽因跟随其父林长民去往英国留学。在那处地方,历经了对西方文化浸润一年的时间之后,她回到了国内。

她曾向梁思成说道:“徐志摩有能力,创作出十四行诗这种文学形式,你却仅仅只会去绘制那些笔直的线条。”

梁思成听到后挠头回应:“可我能把你的草图变成精准的建筑图啊。”

这句话很朴实平常,但是确实揭示出了,他们日后相互依赖的那种关系的本质。

林家出身,甚是显赫。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经还担任过,国务院秘书长,她自小便接受着,中西合璧式的教育。

梁思成呢,乃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深受学术氛围的熏陶之中。

两人本应该是门当户对的,不过因为林徽因才华横溢,所以让梁思成反倒倍感压力。

而两人命运转折发生在那场严重车祸后。

车祸发生以后,在协和医院消毒水的味道当中,梁思成经历了五次手术,他的左腿永久性地缩短了半寸。身体上的残缺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

但即便是这样,林徽因也是在每日下课之后,急切地奔进病房,用心地照料其饮食与起居事宜。

有次梁思成疼痛难忍,冒着冷汗问她:“要是瘸了,你还会选我吗?”

林徽因紧紧的握住他的手说:“你画图的手没废,我爱的梁思成就没变。”

这简单几句话,道出爱情真谛,她爱的不是外表,而是能与她共同追求建筑理想的灵魂伴侣

梁思成在医院养病的闲暇时刻,他拖着那条被绷带包裹的腿,哆哆嗦嗦的画出一幅,带有玻璃花房的四合院设计图。

林徽因在看到他的设计图以后,又拿起笔,添画了几笔:“这儿要种丁香,就如同康桥那种模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的这个草图,居然成了他们未来家园的初步形态。

1924年,两人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因为当时建筑系未曾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得注册美术系,但她也并没有放弃,在学习的同时,还悄悄地修习所有的建筑课程。

梁思成看到林徽因的学习态度后,非常的受感动,于是在她夜间画图的时候,梁思成轻轻地蹲在画室门口,为她放起了哨,他特别担心教授察会察觉到这位“违规旁听生”。

在生活上,梁思成对林徽因也是非常的上心,有次林徽因发起了烧,他就把她背在背上,拖着他那条有残疾的腿,一瘸一拐的穿过长达三里的雪地去寻觅医生,因为雪太厚,有好几次腿都陷在了雪中拔不出来了

他们虽然身处海外留学,但视线却始终集中在祖国的建筑之上。即便身在异乡,也从未遗忘。在读书的那段时期,中国建筑正面临严峻考验。古建筑群,被大规模地拆除,传统营造技艺,濒临着逐渐失传的境地。

1928年,回国之后,两人决定,肩负起记录以及保护中国建筑遗产的使命。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时,在梁家的那间客厅里,茶依旧冒着腾腾的热气,林徽因听闻此消息,赶忙抓起相机,随后将其塞进行李之中,接着对梁思成讲道:“五台山佛光寺的那些测绘数据,务必要带走!”

于是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里,他们艰难地拖着虚弱的身子,走遍大半个中国,只为保护那些残存的古建筑

两人在工作的时候,还得照料着两个孩子,他们一路上不停地辗转、迁徙最终抵达了昆明。其实当时他们的生活艰难到了极点,全家挤在漏雨的农舍里,辛苦地度日。

就在此时,美国大学发来一份优厚的聘书,林徽因却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中国正在打仗,建筑史可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梁思成听闻后,将那聘书轻轻折成纸飞机,逗弄着孩子说道:“爸妈要当守在城门的石狮子呢!”他脸上带着轻松愉快的表情,仿佛在给孩子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对建筑师夫妇,在那颇为艰难的岁月当中,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记录了数不胜数的古建筑的尺寸,以及其形制。

虽然许多建筑,在后续的战火之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他们的图纸,反倒成为了仅存于世的证据。

林徽因时常说:“每一座古建筑呀,它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情书,而且我们必须要学会去解读。”

两人经历的这些种种,让林徽因非常的感动,梁思成踏实且严谨的学术风格,恰好与林徽因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达到了平衡。

就像当年她在参与设计国徽时,坚持添加稻穗元素,意思是:“一定要让老百姓,一眼就能够认出这是新中国的徽章。”

1954年,梁思成提出了“北京新城区建设方案”。他坚持主张,要保留古城的风貌,在城外另行建设行政中心。此方案即便未被采纳,不过以现今的眼光去看,它着实充满了前瞻性;似乎提前,便预见到了城市发展的走向。

梁思成曾感叹:“城市像人一样有记忆,破坏古迹,就是抹去这座城市的记忆。”

也许就是两人这种契合,让林徽因在日记本上写下:“答梁君问:为何选你?因你让我的理想扎根大地,而非飘在空中。”这句话或许是对那个问题最直接的回答

1955年4月1日凌晨,林徽因在病床上喃喃:“思成我有话……”未说完便永远离去。

这位才女,走完了她51年的人生旅程,留下梁思成,独自去守护他们的理想。

梁思成亲手设计墓碑,用庄重魏碑体刻下:"建筑师林徽因墓",没有"爱妻"字样,没有提及她"诗人"身份,这是他们约定的职业尊严。

梁思成自那之后,独自熬过了17年。在“文革”期间他被卷入批斗之中,而且他们当初倾心绘制的诸多建筑图纸竟被烧毁。

1972年1月,梁思成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

他们的爱情,从未大声说过“永远”,却深藏在每一块古砖的拓片里,每一张图纸的标注中。

林徽因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两棵树的根在地下紧握,叶在云中相触,却从不说爱。”

他们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描绘中国建筑那独特的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爱比砖石更为坚固”这样的道理。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对建筑之美的追求,将这份爱深深融入其中,仿佛砖石也因爱而更加坚固。

来源:一遍真命题

相关推荐